正文 第45章 豐碑和花環(1 / 2)

--懷念潘青

潘青同誌已經離開我們兩年了,我們還常想起她。

有的人還活著,可人們早把他忘了:有的人已經死了,可人們總想著他。我們總想起潘青,是因為她為我們,為這個世界留下許多東西,這些東西是十分寶貴的。

感謝王釗同誌(潘青的丈夫、黑龍江省政協主席)為我們編輯了這本《彩筆濃塑一代情》,它寄托了我們的哀思,表達了我們的心願。這書是一座高入雲霄的豐碑,它記載著一位傑出的女作家的道德文章。這書是一個美如春開的花環,它陪伴著潘青同誌在大山的環抱中安然入眠--根據她的遺願,她的骨灰已被安葬在那片她鍾情的大山深處。

潘青是懷著對生活的深深眷戀離開這個世界的。我最後一次見到她,是在1995年那個難熬的夏天,病魔無情地折磨著她,白天黑夜都無法入睡。她坐在病房的窗前,白天望著天上的白雲,晚上數著天上的星星。她說:“對麵的工地真忙,整天整夜聽他們的打夯聲,從天亮到天黑,又從天黑到天亮。我真想出去看看。”說到這兒,她輕輕地歎了一口氣,眼裏湧出了淚水。

對潘青來說,最痛苦的折磨,是再也不能走出病房,走向她向往的外部世界了。對於一個解放的女性,潘青革命的開始,就是走出家庭,走進革命隊伍。作為一個作家,潘青創作的開始,就是走向新的世界,歌唱新的生活。

在王釗同誌那篇《生命化作長青樹》的文章中,我們看到潘青是在1946年那個動蕩不安、兵荒馬亂的年月,孤身一人從哈爾濱跑到佳木斯,參加共產黨的東北大學的。那一年,她隻有18歲。1947年到1948年,她作為合江魯藝文工團的演員和創作員,跑遍了那裏的山山水水,寫出了那裏的老百姓喜歡的鼓詞、小演唱和活報劇。1950年秋天,已懷身孕的潘青又隨慰問團來到了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她住山洞,吃炒麵,冒著生命危險為戰士們演出,緊隨部一直到“三八線”以南。有一次為躲避美軍的轟炸,她跑進一個山洞,和部隊失去聯係,一天沒吃上飯。後來被一位朝鮮婦女發現才得救。

在潘青的女兒王躍紅的文章《永遠奮進不息的追求》中,我們才知道,潘青在東北大學時,和土改工作隊來到貧困的山區林口縣刁翎鄉發動群眾。當時鬥爭非常殘酷,一天深夜他們的隊長被土匪抓走,拉到山裏砍了頭。可潘青毫不畏懷懼地向鄉親們宣傳翻身求解放的道理,還扮演《白毛女》中的趙二嫂,到各村演出。30年後,王躍紅作為醫療隊員來到刁翎時,老鄉中還有人記得她的媽媽潘青--那個梳著短發的漂亮的女演員和熱情的宣傳員。

文學前輩延澤民同誌在文章《蒼山正紅忠魂去》中說,地處邊陲的大小興安嶺和黑河地區是黑龍江省生活條件最艱苦的地方,也是全國最冷的地方。潘青同誌就在這樣的地方足足生活了20年!她是全省作家在基層生活時間最長的一位,在全國也是少有的,堪稱深入生活的典範。

潘青同誌是先成為革命者,而後成為作家的。為了實現革命的理想,她拿起了筆。因為她手中有一支筆,她使自己的理想得到張揚。因為創作她擔任過領導職務;也為了創作她又辭掉了領導職務。她如果潛心去當官,可能會當很大的官。可她潛心去當作家,也做出了一番未必比當官差的業績。這正是她的非凡之處。她用心血鑄就了那幾百萬字的作品,她擁有熱愛自己的讀者。曆史就是這樣,有些顯赫一時的人物,像耀眼的流星一樣一閃而過,而那些默默無聞的淡淡的小星星永遠掛在天際。

潘青同誌是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這個世界的。她病重以後,我每次去探望她,她都要說到那部她沒有改完的長篇小說《蒼山如海》。她已改了三遍,她想改得更生動,更入時,更適合讀者的需要。但是她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她打算寫林區三部曲,《蒼山如海》隻是其一。為此,她作了長期準備,那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常讓她夜夜無眠。現在她帶著她的那些故事永遠離開了我們。潘青同誌多次和我說起,現在的年輕作家寫得真好,我是怎麼也趕不上趟了。為此她曾傷感過,苦惱過。其實,她完全不必難過,每個作家都屬於自己的時代,那些永恒的大師畢竟少數,每個作家能各領風騷若幹年,也就足以。正是由無數作家的無數作品組成了我們民族文學藝術永恒的長卷。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貢獻。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潘青屬於那片大森林,她是名副其實的大森林作家。她是新中國最早把林業和林區作為自己描寫對象的作家之一。她參予創作的《萬木春》是中國第一部寫林業工人生活的電影,在當時曾產生很大的影響。她的大量作品中洋溢著她對大森林的熱愛,對林區人民的熱愛。那是一種對自己生命的熱愛,對自己親人的熱愛。因為她早已把自己溶化在蒼山林海之中了,她當然會像青山一樣永恒。陝西作家陳忠實說過,他要寫一部死了可以當枕頭的書。現在王釗同誌編輯的這部書收集了潘青同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突出反映了她在文學事業上的成就。潘表可以枕著這部書在大山中欣然入睡了,一切遺憾都化作了煙雲,在茫林中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