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留在我們記憶裏的,不僅有潘青在自己作品裏為我們塑造的人物,還有潘青自己塑造的人格形象。她的真誠,她的善良,她的大度,她的仁愛之心,都使我們難以忘懷。這本書中的許多人的回憶,為我們述說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在新中國經濟最困難、人民不得溫飽的時候,老潘把自己家的糧票、食品,還有錢送給困難的同事,當時她的孩子也在挨餓;在伊春鬧水災老百姓無處安身的時候,她把許多老百姓接到自己家裏住。到農村深入生活,她住在老鄉家,為人抱孩子,半夜起來,她為患病的孩子求醫找藥。1976年春節前,她到大興安嶺深處的塔源林場采訪,看望那些遠離家鄉的知識青年,她決定留下來和他們一起過年,遠在省城讀書的小女兒也趕到林場,作為大興安嶺的地委書記的王釗也在除夕趕到了山上。大雪紛飛的除夕之夜,地委書記一家三口和山上的知青歡聚一堂,他們用飯盒、瓶蓋、湯勺作酒杯,盛滿山葡萄酒,高高舉起一飲而盡。這情景潘青沒有寫到作品裏,可那些早已回到家鄉的知青永遠記在心裏。
下麵這個場景長久地在我的眼前定格--
“那一年,國家主席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到伊春視察,王光美還親臨我們家,她要親自了解一下市委書記的生活狀況。她打開鍋蓋,看到的是玉米餅子和‘糊塗粥’。室內的家具隻是一張木桌和幾把木凳。”(王躍紅《永遠奮進不息的追求》)
真是今非昔比!看看現在市委書記吃的什麼住得怎樣?當時市委書記王釗和作家潘青的生活,也許可以當做一麵鏡子,看著這麵鏡子,我們感慨頗多。
也許可以說,潘青和王釗同誌最好的作品,是他們的孩子,其中最優秀也是他們最喜愛的是她的小女兒耀琳。在王釗同誌恢複領導工作之後,她已跑到林場當知青,她憑自己的本事考上外語學院,大學畢業後到報社當記者。她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優秀幹部。她發表的大量新聞和文學作品已顯示了非凡的才華。1992年8月28日上午,潘青翻出耀琳的影集看起來,耀琳到非洲執行公務已經三個月了,中秋節臨近了,她真的很想她。她自言自語:“走得太久了,好像看不見了。”然後她慢慢走到院子裏,看到耀琳的兒子小虎頭正在踢球,她彎腰幫著揀球,突然跌倒,手腕骨摔傷。兩天後從外地趕回來的王釗同誌帶來了噩耗,外交部正式通知家屬,耀琳已於就在那一天的上午十點,在大西洋的貝寧海岸為救人溺水身亡。在巨大的悲痛之後,全家作出了決定:“無論如何,我們自己花錢也要把耀琳接回家安葬。”當接小女兒的姐姐、姐夫去貝寧時,帶去了潘青的一封信--
“琳琳:爸爸媽媽想你,現在接你來了,跟我們回去,回到祖國的家裏去。大西洋有情也無情嗬!你不能久別家鄉,姐姐、姐夫代表全家,把你接到爸媽身邊。寂寞、孤獨將由祖國的親人朋友來分擔。回來吧!孩子,我們心愛的女兒。
母親一九九二年九月四日”
讀到這兒,我不禁熱淚長流。一位母親,一位作家母親在失去女兒之後的偉大情懷,被潘青表達得感天動地。這是我讀到的潘青最感人的文字。
潘青忍受著難以承受的哀痛,用自己最後的的精力,拿出自己一輩子的積蓄,為小女兒編輯了一本《耀琳采風集》,收集了女兒生前的優秀新聞和文學作品,在女兒逝世周年時出版了。她把這本書一本本地送給耀琳寫過的模範人物和她的朋友、同事。
現在王釗同誌又在他的夫人潘青去逝兩周年時編輯出版了這部書。我深深地為這個家庭的不幸而難過。同時也為這個家庭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而欣慰。
這裏,我和許多讀者一起祝願王釗同誌健康長壽!祝福他的孩子們,還有遠方的可愛的小虎頭快樂幸福!
199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