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名美稱】

革命搖籃:江西井岡山。紅色故都:江西瑞金。 芙蓉國:湖南省。 植物王國:雲南省。 煤都:遼寧撫順。 陶都:江蘇宜興。 羊城:廣州市。 山城:重慶市。 榕城:福州市。 日光城:拉薩市。 革命聖地:陝西延安。 天府之國:四川省。 蝴蝶王國:台灣省。 鋼都:遼寧鞍山。 錫都:雲南個舊。 瓷都:江西景德鎮。 春城:昆明市。 泉城:濟南市 蓉城:成都市。 英雄城:南昌市。

【中國的龍鳳地名】

龍鳳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 以龍、鳳命名的地方廣泛而繁雜,舉凡山丘崗阜、河湖井泉、寺台樓閣、城邑鄉村等等。考其命名由來,大致可概括為以下四大類型:

基於地理景色如龍似鳳而命名

我國幅員廣闊,地形複雜,山水奇麗,景象萬千,其中就有不少地理景觀如龍似鳳。人門把這些貌若龍鳳的山水地物,依據地貌象形,便命名了為數眾多的龍鳳山水、龍鳳地物的地名。下麵略舉數例: 安徽省當塗縣東十二裏有龍山,《安徽通誌》載:“怪石磊,蜿蜒如龍。故名。”有山名曰“蟠龍”者,其得名也是因地貌象形的緣故,《方輿紀勝》雲:“孤峙秀傑,突出眾山之上,下有二洞,洞中有二石,龍狀,首尾相蟠,故名。” 福建省建甌縣東有鳳凰山,《福建通誌》載“山形如翔鳳”。遂因以名。遼寧省朝陽縣東二十裏也有一個鳳凰山,朝陽縣誌是這樣記述的:“鳳凰山,群山連亙,周九十餘裏,山椒一塔聳峙,諸峰抱之,如翠風昂首張翼形,故名”。雲南省麗江縣名勝五鳳樓原在麗江縣城北30裏的芝山上,1977年遷至麗江黑龍潭公園,為飛簷式三疊樓台,樓基正方飛簷出八角,三疊共二十四角,從四麵看,像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稱“五鳳樓”。

根據有關龍、鳳的神話傳說而命名

龍和鳳這兩種傳說中的動物,古人以為“聖出則見”,當作吉兆,大凡有鳳、龍地名的地方,都流傳有當地龍鳳地名的美妙傳說或故事,寄托著人們對龍鳳神靈的褒揚,對美好未來龍鳳呈祥的懂憬。 因龍的神話傳說的地名,例如:山西省長治縣東南二十五裏有五龍山,《寰宇紀》記載,“本名上黨山,西燕慕容永時,有五龍見山上,因名”。湖北省嘉魚縣北舊有龍穴洲《水經注》雲:“龍穴洲,宋景平二年迎文帝於江陵,法駕頓此,文帝車駕法江陵。至此,黑龍躍出,負帝所乘舟,故有龍穴之名。”  因鳳的神話傳說的地名,例如:陝西省鳳翔縣城東南的東湖,周朝叫做“飲鳳池”。縣誌載,傳說周文王時有瑞鳥風凰曾在此飲水,因名。故後人有“翠鳳棲孤崗,飛鳴飲此水”的詩句。湖北省孝感縣城東的白水湖畔有鳳凰台,傳說在晉穆帝永和四年,有鳳集於東崗,產九子,故名鳳崗,後在崗上建台,名為鳳凰台。湖北黃陂縣城東,灄水河對岸有一處建於明朝天順年間的著名古建築,名叫雙鳳亭,據縣誌載,此亭為紀念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頤、程顥兩兄弟,傳說二程夫子其母侯夫人夜夢雙鳳投懷,於是生了他們兄弟二人,故後世造此亭,名雙鳳以紀念。

追述帝王人傑而命名

這類地名一般有以下三種情形: 一是因封建帝王而命名的。封建時代用龍作皇帝的象征,凡與他們有關而取名的地理實體,也往往冠上“龍”、“鳳”字眼,以示所謂天子王氣。如湖北房縣的文物古跡龍光寺,係唐中宗李顯在房州今房縣所居故宮,《輿地紀勝》上有這樣的記載:“龍光寺,在房州南,即廬陵王故宮。”安徽省風陽縣城東北的龍興寺,原名皇覺寺,傳為明大祖朱元璋當年削發為僧處。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今名。 二是因英才俊傑而命名的。在封建時代,龍和鳳也用來比喻有聖德的人“起鳳騰蛟”常常用來比人之有為,喻人之所仰。像西楚霸王項羽,三國的諸葛孔明等,與他們生前活動有關而取的地名便亦帶上了龍、鳳字眼。陝西省丹鳳縣治龍駒寨,它的得名就和項羽有關,此地古有東西二寨,俗傳項羽的龍駒馬產此,故名。湖北襄陽的臥龍山、伏龍山、雲南牟定縣的文龍山亦名臥龍山,皆因孔明的遺跡而名。這是因為東漢末年孔明隱居隆中,躬耕壟畝,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的緣故。 三是因一般曆史人物或曆史事件而命名的。這類地名之所以含有龍、鳳字眼,多係曆史人物的字號或他們的逸事帶有龍、鳳字樣所致。

由於音近訛誤而導致的地名

地之有名,當溯遠古,因為口傳不準,書寫訛誤, 歲月一久,一些地名便因音近訛誤,失去了原義原 字。龍鳳地名也有這方麵的實例。這就使得原來本不屬龍鳳地名者,“易名換姓”地加入到龍鳳地名的行列之中。例如,雲南省廣南縣西十五裏有潭土龍城,“龍”本“隴”之誤,由於音近訛誤,後來約定俗成,也就成了“龍”字地名。 龍鳳地名的由來,無論是因神奇傳說、地物象形,或是人事活動等方麵,都含有龍鳳威嚴嬌健的氣魄和氣運吉祥的意願,明顯地表現出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色。龍鳳地名強烈地體現出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上的美學原則,這恐怕也是龍鳳地名富有很強生命力的緣由所在。曆史上有些地名曇花一現,而龍鳳地名則美名衍傳。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龍鳳地名所具有的穩定性,在我國地名家族中是獨樹一幟的。

【妙趣橫生的地名】

以方位命名的,東勝、東明、四平、上海、下關、中牟、南京、南寧、西寧、西安、西藏、北京。 以數字命名的:零陵、一平浪、四平、二連浩特、三門峽、三棵樹、五原、六盤山、四川、七台河、八家子、九江、十堰、百色、千陽、萬縣。 以顏色命名的:紅安、赤峰、赤城、藍山、籃田、黃縣、白城、白河、青島、青河、綠春、紫陽、黑山、丹鳳。  以水域形狀命名的:洋縣、海口、川沙、江陰、湖口、溪湖、泉州、井研。 以礦產命名的:寶山、金山、銀川、銅陵、鐵嶺、煤山、鉛山、銅綠山。  以食品命名的:稻城、米易、米脂、穀城、鹽城、酒泉、茶陵、乳山、蚌埠、雞西、魚台。 以花果命名的:荷澤、蘭西、蘭考、梨樹、桃園、荔波、荔枝、棗莊、蕉嶺、梅縣、桂林、蓮花、木蘭。 以飛禽走獸命名的:龍江、虎村、象山、馬鞍山、狼山、蛟河、鳳凰、鷹潭、鶴崗、雞澤、魚台、羊城、象州、鹿港。 以名人名字命名的:中山、誌丹、左權。 以體形命名的:大連、小金、長武、寬甸、方正。 以樹木命名的:桐鄉、柏鄉、林縣、桑植、鬆潘、柳州、榆林、桂林、彬州、樺南。

【互為顛倒的地名】 開封河南——封開廣東 陽山廣東——山陽陝西 陽原河北——原陽河南 長子山西——子長陝西 仁懷貴州——懷仁山酉 安新河北——新安河南 隆化河北——化隆青海 平和福建——和平廣東 林西遼寧——西林廣西 南豐江西——豐南河北 原平山西——平原山東 德保廣西——保德山西 德化福建——化德內蒙古 海寧浙江——寧海浙江 保康湖北——康保河北 陽信山東——信陽河南 安寧雲南——寧安黑龍江 陽曲山西——曲陽河南 昌樂山東——樂昌廣東 遠安湖北——安遠江西 陽高山西——高陽河北 海興河北——興海青海 福安福建——安福江西 平武四川——武寧江西 安吉浙江——吉安江西 都昌江西——昌都西藏 平樂廣西——樂平江西 浦江浙江——江浦江蘇 武平福建——平武山西

【中華地名集錦聯】

我國曆來集地名而成聯者甚多,然聯中所集,大都為某一省、地、縣、市境內之名。現集全國若幹縣、市地名之撰聯:

碧江清流灌新野;紫陽祥雲耀東方。橫批:

政和景泰。 碧江縣雲南,清流縣福建,灌縣四川,新野縣河南,紫陽縣陝西,祥雲縣雲南,耀縣陝西,東方縣廣東,政和縣福建,景泰縣甘肅。

玉樹桃源百色豔;秀山麗水萬年春。橫批:丹鳳朝陽。

玉樹縣青海,桃源縣湖南,百色縣廣西,“豔”為配字,秀山縣四川,麗水縣浙江,萬年縣江西,“春”為配字,丹鳳縣陝西,朝陽縣遼寧。

日照金山,雲浮珠海;鳳翔長島,仙居蓬萊。橫批:佛山天長。

日照縣山東,金山縣上海,雲浮縣廣東,珠海市廣東,鳳翔縣陝西,長島縣山東,仙居縣浙江,蓬萊縣山東,佛山市廣東,天長縣安微。

永吉永昌,永康永泰;長豐長樂,長壽長春。橫批:長治永安。

永吉縣吉林,永昌縣甘肅,永康縣浙江,永泰縣福建,長豐縣安徽,長樂縣福建,長壽縣四川,長春市吉林,長治市山西,永安縣福建。

太平康樂;富裕興隆。橫批:懷德感恩。

太平縣安徽,康樂縣甘肅,富裕縣黑龍江,興隆縣河北,懷德縣吉林,感恩縣甘肅。

進賢集賢以興國;鹹豐永豐而富民。橫批:

同德同心。

進賢縣江西,集賢縣黑龍江,興國縣江西,“以”為配字,鹹豐縣湖北,永豐縣江西,富民縣雲南,“而”為配字,同德縣青海,同心縣寧夏。

富川富源資源富;新城新鄉江山新。橫批:

萬載繁昌。

富川縣廣西,富源縣雲南,資源縣廣西,富縣陝西,新城縣河北,新鄉市河南,江山縣浙江,新縣河南,萬載縣江西,繁昌縣安徽。注:上聯“源”字重複,“富源”改用“富民"雲南亦可。

【 一些少數民族地名的原意】

我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 民族的國家,語言種類很多,地名由不同的語言文字 組成,內容十分豐富有趣。

瑞麗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一個縣, 傣語稱“猛卯”,意為“壩子裹的瑞麗江”。

景洪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府所在地,傣語意為“黎明的地方”。

猛臘

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一個縣,傣語意為“產茶之地”。

拉薩

西藏自治區首府,藏語意為“聖地”。

百色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個縣,壯語意為“洗衣服的地方”。

日喀則

西藏自治區的一個地區,藏語意為“本源頂點”。

包頭

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個市,蒙古語意為“有鹿的地方”。

齊齊哈爾

黑龍江省的一個市,達斡爾語意為“天然的牧場”。

馬爾康

四川省的一個地區,藏語意為“火苗旺盛的地方”。

多倫: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個縣,蒙古語意為“七個泉”。

哈爾濱

黑龍江省的省會,滿語意為“曬網場”。

呼和浩特

內蒙古自治區首府所在地,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阿壩

四川省的一個藏族自治州,藏語意為“鼓一般的平坦”。

察布查爾

新疆的一個錫伯族自治縣,錫伯語意為“糧倉”。

瑪多

青海省的一個縣,藏語意為“黃河源頭"。

塔裏木盆地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維吾爾語意為“無韁之馬”。

塔克拉瑪幹沙漠

在新疆南部,維吾爾語意為“進去出不來”。 少數民族地區地名結尾也有規律可尋。有些地名以“諾爾”為結尾,“諾爾”是蒙古語,是“湖泊”或“海”的意思,如庫庫諾爾意為“青海”,嘎順諾爾意為“苦海”,古蘇諾爾意為“苔原湖”,羅布諾爾邵羅布泊,意為“彙入多水的湖”。有些地名以“錯”為結尾,“錯”是藏語,意為“湖泊”,如納木錯即納木湖,意為“天湖”。有些地名以“浩特”結尾,“浩特”是蒙語“城"的意思,如呼和浩特,二連浩特等。

【“西雙版納"的本意】

“西雙版納”係傣語,原來這裏解放前實行的是一套封建領主製度,最高領主的稱號——“召片領”。意是廣大土地之主。在最高領主“召片領”之下又分為若幹個次一級的領主及各級行政機構,即“版納”相當於小縣、猛相當於內地以前的區、“隴”相當於內地以前的鄉、“火西”相當於村。 由此可見,“版納”是區域的意思,而“西雙”,則是傣語中的數量詞——十二。總之,西雙版納係指12個行政區域。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的規定,分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政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於1953年1月24日正式成立和命名。不過“西雙版納自治州”現在並沒有劃分為12區域。而是隻包括景洪、猛海和猛臘3個縣。

【天涯海角】

我國古代有“天圓地方”的說法,認為世界是有盡頭的,盡頭就是天涯海角。在海南省的三亞市附近的海灘上,有一立石,上麵鐫刻著“天涯”二字,據清代《崖州誌》載:麓有飛石,雍正年間知州程哲刻“天涯”二字於其上,今通名地為“天涯”。在它的右側,又有臥石,上刻有“海角”二字。在這兩塊大石的左偶的兩大石欄上。刻有“南天一柱”四個大字,這兩塊巨石上的字是清代末葉鐫刻的。這個地方被稱為“天涯海角”,並不是古人真的以為它就是:“天之涯,海之角”,而是因為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海南島是被用來流放犯人的地方。充軍到這裏的人要曆盡跋涉之苦,到達這裏,九死一生。人們從這種心情出發,視崖州之濱為“天涯海角”。

【“羊”地名集趣】

中國人厚愛羊,神州各處多有以“羊”命名的地方。以“羊頭”命名:羊頭山,有兩處,一處在山西省沁源縣東北,另一處在山西省長子縣東南25公裏;羊頭岩,在雲南省雲縣南30公裏,今設鎮;羊頭塘,在廣西富川縣東南35公裏。 以“羊角”命名:羊角山,有三處,分別在山西省浮山縣南、湖南省保靖縣、湖北省南漳縣;羊角溝,在山東省壽光縣北55公裏;羊角洞,在浙江省溫嶺縣西北;羊角江,在江西省會昌縣南 60公裏;羊角洲,在湖北省枝江縣;羊角堖,在湖南省漢壽縣東45公裏洞庭湖濱;羊角鎮,在四川省涪陵東南90公裏;羊角墟,在廣東省電白縣西北,龍珠河左岸;羊角營,在江西省會昌縣南60公裏。 以“羊耳”命名:羊耳山,在四川省奉節縣長江岸邊。 以“羊膊”命名:羊膊山,在甘肅省敦煌縣南;羊膊嶺,在四川省鬆潘縣西北岷山之麓,係岷江發源地。 以“羊尾”。命名的有羊尾山,在湖北省鄖西縣南60公裏。 以“羊蹄”命名的有羊蹄佛,在山西省榆次縣。 以“羊皮”命名的有羊皮寨,在雲南省文山縣。 以“羊毛”命名的有羊毛關,在雲南省鹽興東南25公裏。 以“羊腸”命名的有:羊腸山,在山西省交城東北,亦稱羊腸倉;羊腸阪,有3處,分別在山西省和順縣東南、交城東北60公裏、晉城天井關南;羊腸營,在雲南省沾益縣東南。 此外,叫羊場、羊街、羊坪、羊莊、羊村、羊河、羊溪、羊溝、羊井的四處皆是,不勝枚舉。 我國古代,羊與“祥”。字通用,古物銘文中的“吉祥”多作“吉羊”。這也許是以“羊”命名地方的一個原因。

【“巴”不是四川的簡稱】

四川簡稱“川”或“蜀”。戰國時,秦曾在四川設巴郡和蜀郡。《戰國策》秦策中,蘇秦遊說秦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因而四川又稱“巴蜀”,但是,單獨一個“巴”,卻代表不了整個四川。“巴”是古族名、國名,分布在今川東鄂西一帶。周武王克殷後,封為子國,稱巴子國,後為秦惠王所滅。秦時巴郡治所在江州,即今重慶北嘉陵江北岸,轄境相當今四川旺蒼、西充、永川、江以東地區,因而,“巴”又是川東的代名詞。有的場合,巴也指楚地,如“巴歌”,泛稱楚地的民歌。 說“巴”是川東的簡稱是正確的,但說“巴”是四川的簡稱就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