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所近代幼兒園】
清朝末年,張之洞在主持湖北政務期間,大力提倡興辦新式教育,各類近代學堂紛紛設立。源於西方的學前教育機構——近代幼兒園在我國出現了。張之洞在湖北設立的湖北幼稚園是中國第一所近代幼兒園。 1903年9月,湖北巡撫端方在張之洞的支持下創辦湖北幼稚園於武昌閱馬場。由於受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這個幼兒園的辦園方法是仿照日本的,同時還特地從日本聘來3名女師範生為教養員,負責保育教養幼兒。
幼稚園落成後,以端方的名義貼出告示,招收4—6歲的幼兒入園。但由於當時幼兒園剛剛出現,不被人們理解和接受,一般人家寧願送孩子去舊式的蒙學館,也不進幼兒園。因此最初入園的,多係生計困難的貧家子弟。幼兒園對入園兒童免收學費,“一切服裝、圖書、保育物品,均屬官備”。 幼稚園的教育任務和教育特點與現代已有許多相同之處。據1904年的《湖北幼稚園開辦章程》記載,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是“專輔小兒自然智能,開導事理,涵養德性,以備小學堂之基礎”,主張“幼稚園重養不重學”,強調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聲稱“有此蒙養,將來就學自然高人一等”。根據幼兒的特點,湖北幼稚園設立了七門保教課目:一、行儀,就是教育幼兒行為端正,舉止有禮,儀表整潔;二、訓話,即給幼兒講授一些淺近的道理和常識;三、幼稚園語,即對幼兒進行語言訓練;四、日語,不要求幼兒書寫,隻學習認讀;五、手技,相當於現在幼兒的手工,如積木、剪貼、泥工等;六、唱歌;七、遊戲。園內設備齊全,“凡以資教養者皆備”,如有開誘室、訓話室、遊戲室、圖書玩具陳列室等。並有幼兒戶外活動場地,場地上有遊戲山、遊戲亭。 為了使幼兒園教育得到推廣和發展,湖北幼稚園內後來還設立了女子學堂,招收15至35歲的女子學習幼兒師範課程,這是我國幼兒師範教育的最早嚐試。據資料記載,湖北幼稚園的這些辦園方法後來被端方帶到江蘇。端方於1904年調任江蘇巡撫後,曾委托湖北幼稚園負責人去日本代聘“保姆”數位,購買幼兒園玩具、教具等,以便在江蘇開辦幼兒園,繼湖北幼稚園後,全國各省才相繼設立類似幼兒園。
【最早的農村幼兒園】
1927年11月,中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靠募捐自籌資金,在南京燕子磯創辦了我國第一所農村幼兒園。當時一切都困難,但他認為“一”是一個很小的數目,但比“零”卻是一個整數。隻要為農民解決一點實際問題就是好事。為此,他還曾為這首座農村幼兒園寫下了一副有趣的對聯:誰說非學校就算非學校; 彼且為嬰兒與之為嬰兒。
【我國第一座兒童村】
“國際兒童村組織”始建於1949年,是一個非宗教性質的國際民間慈善機構,總部設在維也納,目前它在76個國家的資助下建立了兒童村。 我國第一座兒童村——天津市兒童村奠基儀式於1984年11月8日在天津東郊區舉行。根據“國際兒童村組織”同我方達成的協議,該組織讚助首先在天津和煙台建立兩個樣板式的“兒童村”(煙台市兒童村於1984年11月11日奠基)。兒童村建立20個新式“家庭”,每個“家庭”由一名有一定文化素養、性情溫柔的婦女當“媽媽”。負責撫養6名10歲以下的孤兒,使他們得到家庭的溫暖和母愛。
【孔門“七十二賢人”】
顏回——字子淵,魯人,少孔子30歲,為弟子中最好學的一個。 閔損——字子騫,魯人,少孔子15歲,以孝行著稱。 冉耕——字伯牛,魯人,以德行著。 冉雍——字仲弓,魯人,伯牛宗族,少孔子29歲。 冉求——字子有,魯人,少孔子29歲,有政才,性遲緩。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9歲,好勇性直。 宰予——字子我,魯人,利口善辯。 端木賜——字子貢,衛人,少孔子31歲,善貨殖。 言偃——字子遊,吳人,少孔子45歲,習於文學。 卜商——字子夏,衛人,少孔子44歲,為魏文侯師。 顓孫師——字子張,陳人,少孔子48歲,好學而尊賢。 曹參——字子輿,南武城人,少孔子46歲,通孝道。作《孝經》。 澹台滅明——字子羽,武城人,少孔子39歲,行為端正。 宓不齊——字子賤,魯人,少孔子49歲。 原憲——字子思,魯人,或說宋人,少孔子36歲,家貧樂道(按此非孔子之孫的子思)。 公冶長——字子長,齊人,為孔子之婿。 南宮括——字子容,為孔子之侄婿。 公哀——字季次,齊人,或作公克。 曾——字皙,曾參父(音點)。 顏無繇——字路,顏回父,少孔子6歲。 商瞿——字子木,魯人,少孔子29歲。傳孔子《易經》。 高柴——字子羔,衛人,少孔子30歲。 漆雕開——字子開,魯人,少孔子11歲。 公伯僚——字子周,魯人。 司馬耕——字子牛,宋人,多言而躁。 樊須——字子遲,齊人,少孔子36歲。好農圃之事。 有若——字有,魯人,少孔子13歲,狀貌似孔子。 公西赤——字子華,魯人,少孔子42歲。 巫馬施——字子旗,魯人,少孔子30歲。 梁
NFEBE
——字叔魚,齊人,少孔子29歲。 顏幸——字子柳,魯人,少孔子46歲。 冉孺——字子魯,魯人,少孔子50歲。 曹恤——字子循,少孔子50歲。 伯虔——字子析,少孔子50歲。 公孫龍——字子石,楚人,少孔子53歲。 其餘還有42人。 說明: 1《史記》稱“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孔子世家》)。世言孔子“三千徒仲子,七十二賢人”,便據此數字。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實載有77人,文翁孔廟圖作72人,孟子言70子,則舉的成數。2本表所列35人,頗有年名,見於書傳,其餘42人無年及不見書傳者不錄。3七十子之徒,遍布各國。由於他們受學於孔子而著成績,對發揚周代文化關係很大,必須重視這一繼承作用,學生則要從這些賢人中吸取為學的榜樣,學習顏淵好學、勇於改過的品行;學習原憲“無財者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寧“貧”而不願“病”的高尚思想;學習澹台滅明“行不由徑”,公事公辦的無私道德;學習子路勇敢赴義的忘我精神;學習子張好學尊賢的禮讓態度。這就要求我們善於從他們的傳記中尋找借鑒。
【四子?五子?六子?十二子】
四子——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子(宋淳熙之後始有四子之稱)。 五子——老子、莊子、荀子、揚子(揚雄)、文中子(王通)(見宋王應麟撰《三字經》)。 六子——五子加列子(明嘉靖蘇州顧氏世經堂刊有《六子全書》)。 十二子——墨翟、宋、慎到、惠施、它囂、魏牟、陳仲、史魚酋、田駢、鄧析、子思、孟子(《荀子》中有《非十二子篇》)。
說明: 1“四子”是儒家的幾個最早有著述的聖哲,是《四書》的作者,所以《四書》又稱《四子書》。2“五子”的提法見於《三字經》:“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三字經》為宋人所編的童蒙讀物,宋王應麟編,一說宋末區適子編,元明間人有所補充(見《廣東新語》、《訂訛類編》及《邵晉涵詩注》)。宋以前已有“五子”的提法,是用純哲理的觀點為標準選標的人物,配得較雜,時代也貫通周、漢、隋,為什麼不選孟子,因為孟子入經;為什麼不選管、商、申、韓及楊、墨,因為管、商、申、韓依附政法,而楊、墨偏頗;其中加上揚雄,因為揚雄用深玄的哲論輔讚經義;選入王通,因為王通以純學者的姿態講學河汾,為一代師。 其實這些標準都不很明確,王通便曾以《太平十二策》幹隋文帝,不用而去,何嚐不想依附政法?(按“文中子”是王通私諡,撰有《中說》十卷,聚徒講學,頗為朝野所宗仰,唐太宗身邊的兵法家李衛公靖,便是他的弟子,王通固是一代才人,他的影響是深遠的,享年隻33歲。) “五子”加列子為“六子”,列子為莊周所崇奉的人物,《莊子》中對列子加以神化,當然也屬於哲學上的著名人物。
【古代第一位聖人:傅說】
孔子在中國被尊奉為“聖人”,流傳至今。閑餘詳查史籍發現,比孔子大約早800年的商朝武丁王時期的宰相傅說,才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被尊奉的“聖人”。 傅說,古虞國(今山西省平陸縣)人,出身於奴隸,曾在傅岩山一帶和許多奴隸一起勞動,在征服洪水泛濫時因發明“版築法”而聞名遐邇。商朝經過兩代君王傳位給高宗武丁時,西戎為患,朝政日衰。“帝武丁即位,思複興殷,而未得其佐”(司馬遷《史記?殷本紀第三》),因此他命滿朝文武到全國各地去尋訪賢能之士,當他得知傅說有賢名時很想馬上把他召到朝中,可傅說出身低賤,迅速擢升必然引起貴族的極大不滿,因此武丁王便假托“天命”,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舉以為相”。傅說為相後極力輔佐武丁王59年,遂使“殷國大治”,成為曆史上著名的中興名相。 武丁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有確切記載的君王。傅說死後,後人在傅說“版築處”建立了“傅說祠”。傅說做奴隸時藏身其中的洞穴被封為“聖人窟”,“聖人窟”前那條小河被易名為“聖人澗”。因此傅說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聖人”。
【古代的“聖人”】
至聖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自漢以後,他的學說成為兩千多年中封建文化的正統,故封建統治者一直把他尊為“聖人”,號稱“至聖先師”。
亞聖孟子
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今山東鄒縣東南)人,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書,是儒家的經典之一。他被認為是孔子學說的正宗繼承者,並稱“孔孟”,被尊為“亞聖”。
史聖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人。西漢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一書的作者。
詩聖杜甫
字子美,號少陵,河南鞏縣人,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他寫了許多反映社會矛盾和現實生活的詩歌,其中最著名的有揭露統治階級殘酷壓迫人民的《三吏》、《三別》。因為他的詩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一個複雜、動蕩的曆史時代,所以被尊為“詩史”、“詩聖”。
詞聖蘇軾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我國宋代著名的詞人、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對詞的發展有突出的貢獻,以往的詞內容狹隘,他擴展了詞的內容。他寫的詞,筆力縱橫,豪邁奔放,對後世影響很大,故被尊為“詞聖”。
文聖歐陽修
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吉水(今屬江西)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說理通達,抒情委婉,主張“明道”致用,反對靡麗形式的文風,並積極培養文壇後進,成為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後人尊他為“文聖”。
書聖王羲之
字逸少,人稱“王右軍”,東晉山東臨沂人,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字吸取了魏晉諸家書法的精華,創立了獨特的風格,他寫的楷書,進一步擺脫了隸法的形跡,達到了獨立完美的境地。人們讚美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公認他為“書聖”。
草聖
張芝,漢朝書法家。他擅長草書,對舊隸的草體造詣更深。
畫聖吳道子
名道玄,唐代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他的畫立體感很強,擅長畫人物,用朱粉的厚薄來表現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樣真實。又善於畫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帶子飄飄若飛,有“吳帶當風”之譽,後世尊他為“畫聖”。
醫聖張仲景
名機,漢末南陽人,我國古代傑出的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被稱為《醫經》。書中闡述的“辨證論治”的中醫理論和治療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所以後人尊他為“醫聖”。
藥聖李時珍
字東璧,號瀕湖,明代蘄州(今湖北蘄春)人,我國古代傑出的醫藥學家。他花了27年的艱苦努力,寫了一部190萬字的《本草綱目》,書中共收錄了1892種藥物。總結了16世紀以前我國勞動人民豐富的藥物經驗,對後世藥物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故被尊為“藥聖”。
茶聖陸羽
字鴻漸,號東岡子,唐代複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我國古代著名的茶葉專家。撰寫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所以後人譽他為“茶神”、“茶聖”。
酒聖杜康
即少康。古代傳說中釀酒的發明者。
【中華巾幗第一位集錦】
許穆夫人:第一個女詩人。 傅善祥:第一個女狀元(太平天國時期)。 孔慶芬:第一個女航海家(遠洋輪女船長)。 濮舜卿:第一個女電影編劇。 殷明珠:第一個女電影明星。 唐澄:第一個動畫片女導演。 祝希娟:第一個女最佳電影演員。 繆伯英:中共第一個女黨員。 顧秀蓮:第一個女省長。 謝思明:第一個女性“中國象棋特級大師”。 徐永久:第一個田徑世界女冠軍。 李榮榮:第一個跳傘世界女冠軍。 鄭鳳榮:第一個打破田徑世界紀錄的女運動員。 陳肖霞:第一個跳水世界女冠軍。 巫蘭英:第一個射擊世界女冠軍。 丘鍾惠:第一個乒乓球女子世界冠軍。 欒菊傑:第一個擊劍世界女冠軍。 馬豔紅:第一個體操世界女冠軍。 潘多:第一個登上世界之巔的婦女。 徐巧巧:第一個我國自己培養的女博士。 倪以信:第一個工學女博士。 沈力:第一個女電視播音員。 胡曉平:第一個獲得世界音樂比賽一等獎的女歌唱家。
汪齊風:第一個在國際芭蕾舞比賽中獲獎的女演員。 夏菊花:中國雜技藝術家協會第一任女主席。 裘毓芬:第一個女報人。 李華梅:第一個登上南極洲的婦女。 王穎:第一個下潛海底作地質調查的女科學家。 王燦芝:第一個女飛行員。 王靜遠:第一個現代女雕塑家。 陶貞懷:第一個彈詞女作家。 馮燎:第一個女使者。 呂母:農民起義第一個女領袖。 秋瑾:為民主革命獻身的第一個女烈士。 何香凝: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女盟員。 康同璧:第一個去過“西天”的婦女。 王秀瑛:第一個獲得“南丁格爾獎”的女子。 史良:第一位女部長。 蔡暢: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婦聯主席。 鄧穎超:第一位政協女主席。 白楊:新中國第一個獲得藝術勳章的女演員。 盧光:中國第一個精子庫創辦人。 彭莉:第一個獲國際大賽獎的女模特。 潘多:第一個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女運動員。 韋鈺:第一位電子學女博士。 金慶民:第一位深入南極腹地考察的女科學家。 修瑞娟:“修氏理論”的女主人。 王菊珍:第一位獲得一等發明獎的女發明家。 何香凝:第一位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 李貞:第一位女將軍。 吳貽芳:第一個女大學校長。 林巧稚:第一個女院士。 丁雪鬆:第一位女大使。 田桂英:第一位女火車司機。 武秀梅:第一位飛行時間最長的女飛行員。
【中國婦女之最】
1902年陳擷芬在上海創辦的《女報》,是我國最早的婦女刊物。 1913年在影片《莊子試妻》中扮演扇墳使女的嚴姍姍,是我國電影界中最早的女演員。 1920年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江蘇無錫人王蘭(王昆侖的姐姐),是我國最早的女大學生。 1925年在南星影片公司導演《孤雛悲聲》的謝采真,是我國第一位女電影導演。 1932年為《芸蘭姑娘》主角芸蘭(演員陳玉梅不會講普通話)配說普通話的舒繡文,是我國最早的電影配音演員。 1952年拍攝《新中國第一批女航空員》的王芸輝、舒世俊、陳錦淑等六人,是我國第一批女電影攝影工作者。 班昭:中國第一位女史學家; 衛鑠:中國第一位女書法家; 馮嫘: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家; 向警予:中國我黨第一任婦女部長; 餘雅妹:中國第一位女留學生; 鄭小英:中國第一位歌劇女指揮家; 孔慶芬:中國第一位女遠洋輪船長; 盧天驕:中國第一位女郵票設計家; 陳美虹:中國第一位籃球女國際裁判; 劉適蘭:中國第一位女子國際象棋大師;〖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