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宜起居有常
人的生理活動有周期性的變化規律,如日周期性規律、月周期性規律、年周期性規律等。這些周期性規律,是生命在長期形成的過程中與自然界的周期性變化規律相適應的結果。人類在太陽係中形成,生命離不開太陽。地球繞太陽公轉運動一周為一年,地球自轉運動一周為一日。地球公轉運動和自轉運動都造成地球某點與太陽相對位置關係的周期性變化。與這種周期性變化相適應,人的生理活動也形成了年周期性與日周期性變化規律。這些規律受到幹擾和破壞,出現紊亂,就會影響健康,釀成疾病。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就是為了保證正常的生理活動規律不受幹擾和破壞,建立良好的、與外界相適應的生理活動周期。古人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強調生活要起居有常,認為“起居有常”是人能健康長壽、“盡終其天年”的基本條件之一。起居並不隻是指起床睡覺,它還包括一天之內的其他活動。吃飯、工作、學習、娛樂、鍛煉也都應該有常度。生活十分規律的人,這一切都是有條不紊的,甚至大小便也都有一定的時間。
春回大地,人體皮膚腠理逐漸舒展,循環係統功能加強,人們宜晚睡早起,堅持午睡。早起到操場或庭院外鍛煉,借以生發陽氣。衣著方麵要牢記“春捂秋凍,春不忙減衣”的古訓,冬裝宜逐漸減脫,著衣宜下厚上薄,既養陽又收陰,隨著氣候變化酌情更換,以護陽生發。春天,人體的陽氣開始趨向於體表,皮膚腠理逐漸舒展,髒腑、氣血功能也逐漸增強,肌表氣血供應增多反而肢體自覺困倦,故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之說。往往容易日高三丈,睡意未消。養生家認為,睡懶覺不利於陽氣生發,故春天應該稍晚點睡,但要早點起,到戶外多散步,接受微風吹拂,吸取新鮮空氣,從而使心情愉快,意誌暢達。
每日按時起床,定時定量進食,按時工作,按時休息,按時進行鍛煉和娛樂,按時如廁,按時睡眠,等等。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小環節都值得注意。清晨起床之後,最好做一些室外活動,如做體操、打拳、舞劍、快走、小跑步等,這些活動能使人頭腦清醒,精神振奮,使一個人的一天有個良好的開端,以飽滿的精神投入一天的工作與學習。三餐飯按時吃,飯後休息一會兒,中飯後最好午睡片刻。晚間可安排一點時間進行休閑娛樂活動。
不宜經常開夜車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類長期生活形成的習性,對人的生理活動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也不是一下子能改變得了的,違反了必然影響健康。有些人專開夜車,結果是白天萎靡不振。從生理上講,夜間工作效率低於白天。但是,由於夜間環境安靜,沒有幹擾能靜心工作,因而使一些人誤認為夜間工作效率高。如果安排得好,改變夜間工作習慣,白天工作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不影響健康。當然,如能保證次日有充足的睡眠,並保持這一生活規律,夜間的工作對身體影響也就不大。
對於一些必須經常上夜班的人來說,更要注意養生保健。一些人餓了就吃點方便麵,下了夜班就蒙頭而睡。長此以往,會使人過早地衰老,因此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據測定,人體皮膚的新陳代謝在夜間12時至淩晨6時之間最為旺盛,故在臨上夜班前可先喝上1杯牛奶,有護膚作用,能延緩皮膚衰老。下班前忌飲刺激興奮之物,吸煙、飲茶和咖啡都有興奮作用,有些人喜歡在臨下班之前吸支煙、喝杯茶或咖啡以去除疲勞,可下班後怎麼也睡不著。長久下去,必然導致神經衰弱。桂圓、蓮子、百合、大棗等都是安神佳品,臨睡前吃1碗桂圓蓮子粥、百合紅棗粥或蓮子大棗粥能促進睡眠。此外,要忌食肥膩食品,千萬不要認為工作了一夜,下了夜班要飽飽地吃上一頓再睡。人體胃部不舒服時,也是難眠之時,故下夜班臨睡前最好進食清淡可口的飯菜,少食油膩之品。
春季宜用的四種排毒方法
飲水足量,你就能從充滿光澤的皮膚看出體質的改變。但水不等於甜飲料,喝飲料會使身體攝取大量的糖分和熱量,對身體沒有好處。春天風多雨少,氣候幹燥,天氣變化反複無常,不能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導致生理機能失調而致使人體“總管家”——大腦(尤其是體溫中樞)指揮失靈而引起“上火”症候。具體表現為咽喉幹燥疼痛、眼睛紅赤幹澀、鼻腔熱烘火辣、嘴唇幹裂、食欲不振、大便幹燥、小便發黃等。中醫認為,通過各種方法把身體中的毒素排出體外,人才會重新恢複健康活力。
1.每天多喝水
排泄是人體排毒的重要方法之一。每天喝夠兩升水,可以衝洗體內的毒素,減輕腎髒的負擔,是排毒最簡便的方法。
2.定期去除角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