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膚表麵的老化角質會阻礙毛細孔代謝毒素,定期去除角質,可幫助肌膚的代謝機能維持正常運作。
3.每周蒸桑拿
每周進行一次蒸汽浴或桑拿也能幫助加快新陳代謝,排毒養顏。蒸桑拿時要注意飲水。浴前喝一杯水可幫助加速排毒,浴後喝一杯水補充水分,同時排出剩下的毒素。
4.改變飲食習慣
以天然食品取代精加工食物,新鮮水果是強力淨化食物,菠蘿、木瓜、奇異果、梨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平時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比如糙米、蔬菜、水果等,都能增加腸道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飲水或喝清熱飲料,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泄,達到清火排毒的目的。
忌過度疲勞
中醫認為,“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視、臥、坐、立、行是人體機能,勞累過度就會有所傷,對養生健身不利,因此,要講究科學的“視、臥、坐、立、行”。長時間看報、看電視容易使眼睛疲勞,“目屬肝”,“肝藏血”,容易導致肝血不足,會使人產生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長期臥床,新陳代謝功能降低。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氣血運行不暢,供應機體細胞的營養物質和氧氣減少,易造成精神萎靡不振,還會因為肺氣不足而誘發肺炎和褥瘡等疾病。長坐不動,肌肉缺乏鍛煉,容易使肌纖維萎縮,肌肉無力,食欲減退,體重減輕。人站立時,整個身體的重量由一對下肢骨承擔,站立過久,就會造成腳麻,腳下無力,腳麵浮腫,還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液上行回流困難,引起小腿靜脈曲張、腰腿部關節炎等症。長途步行,對於年邁體弱者來說,由於疲勞,容易發生腳筋扭傷、跌倒或發生其他意外事故,如心血管病突發等。勞累是養生之忌,適當調節可避免勞累。中老年腦力勞動者要忌久視和久坐。體力勞動者要切忌久行和久立。久臥則是人人都應避免的。即便是患病之人,如能下床,也應適當坐坐、走走,這有利於養病。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患疲勞症者日益增多,而且病症複雜,治療也困難。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症狀表現為低燒、怕冷、淋巴結腫脹、嗓子腫痛、肌肉痛、關節痛等,以及體力下降、非常疲勞、頭痛、神經錯亂、記憶力喪失和視覺障礙等神經係統症狀與睡眠障礙等。如果繼續發展下去,不僅體力會下降,智力也會衰退,日常生活也將難以自理。因此,養生的一個方麵也就在於防止過度疲勞。
春季宜防便秘
春季易便秘與幹燥有關,盡管幹燥隻引起人體一些局部不適,但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往往可以誘發或加劇與此有關的其他病症。大便秘結對人體害處不小。糞便是糟粕,停留在腸中不及時排出體外,糞便中的毒素就會被腸吸收進入血液中,對身體健康有害,因此最好每天排便。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是防止便秘的好辦法。有便秘的人要多吃些粗纖維食物,千萬不要將便秘視為小事而抱無所謂的態度。要減輕便秘症狀,應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纖維素的食品,也可加用蜂蜜,以利於腸蠕動,防止糞便幹結;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也可以減少便秘的發生率。腹部自我按摩可改善胃腸運動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按摩時可取站立位,腹部放鬆,用兩手掌麵貼於小腹兩側作順時針方向旋回按摩,每次10分鍾左右,早晚各1次。嚴重的便秘可用開塞露滑潤通便,但不宜濫用瀉藥。
春季宜防氣象病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熱的過渡時節,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由於冷空氣的活動,氣候多變,溫差幅度很大。如果過早脫去棉衣則人體極易受寒,寒則傷肺,易出現呼吸係統的疾患,如流感、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春天還是流腦、麻疹等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這些疾病的發生與病毒、細菌感染有關,但染病後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個人的體質及起居養生。
春天氣候轉暖,多雨潮濕,便於病菌、微生物的孳生和傳播,常常侵入人體為患,使人生病。病菌侵入人體的途徑有三,一是從人的肌膚侵入;二是從口而入;三是從呼吸道而入。而病菌的侵入,大多數與不講衛生有關,因此,人們要注意環境和室內衛生,早晨起床後打開窗子,讓外麵新鮮空氣進來,以排出室內汙濁的空氣。天晴應及時曬被子,人也要出去進行日光浴,勤換衣服,勤洗衣被鞋襪。還要注意飲食衛生,肮髒、腐爛食物不吃。吃飯前要洗手,用開水燙洗碗筷。及時清除汙物,消滅蒼蠅、老鼠、蟑螂,減少病菌傳播媒介。可用鹽開水漱口,殺滅進入口腔內的病菌。
因氣象的變化而得病或因此使病情惡化的疾病,被稱為“氣象病”。春天易發的氣象病有感冒、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小兒肺炎、麻疹、精神病等。其中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在天氣驟變時是正常氣候的8~10倍;小兒肺炎發病率也是春季最高,占全年發病率的78%。結核病往往在春夏季加重,還有一些過敏性皮膚病也多發於春季,這時冷暖氣團交替頻繁,氣溫忽高忽低,乍暖乍寒,使人的呼吸道抗病能力降低,許多病菌和病毒得以活躍起來,危害人體健康。防治氣象病,應通過人的活動和行為來調節對氣候的適應性和對抗性。同時,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注意改善住宅環境,用增溫或製冷設備製造人工小氣候。老年人和兒童由於適應能力較差及免疫力低下,在天氣驟變時必須特別注意養生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