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冬季祛病養生宜與忌2(2 / 3)

冬季宜多嗬護肺心病患者

慢性肺源性心髒病簡稱“肺心病”,是中老年的多發病、常見病,患者多數是長期大量吸煙者。本病是指支氣管炎、肺氣腫及其他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引起的心髒病,表現為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在少數病例,左心也受到侵犯。慢性氣管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平均患病率為4%左右,5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約13%,有些地方甚至高達20%~30%。這種病常在冬季發作,夏季緩解,以後隨著病情發展,一年四季都有咳嗽、咯痰,而冬季時症狀就更為加重。慢性氣管炎反複發作,排痰不暢,黏稠的痰液阻塞小支氣管,使氣體不能順利排出,這樣氣體殘留在肺內,使肺泡擴張,彈性減退,久而久之便形成阻塞性肺氣腫。這時病人在勞動或登樓時漸感氣急,慢慢地就連穿衣、講話等輕度活動也覺胸悶氣短,如果病情繼續發展,則可影響心髒,使右心室擴大而引起肺心病。這時病人感到心慌氣短,口唇發紫,有時出現下肢水腫。因此,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原性心髒病,成了形成肺心病的三部曲。

我國絕大多數肺心病是在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基礎上發生,病程緩慢,一般多在10年以上,患者年齡多在40歲以上。開始多表現為原胸肺疾病的症狀與體征,晚期則出現循環與呼吸衰竭的征象。本病的治療關鍵是控製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同時須積極治療並發症。肺心病的冬季保健和嗬護尤為重要:

1.預防感冒和感染

冬天,肺心病人容易發生肺部感染,這樣更加重了心肺負擔。所以冬季對肺心病人是一個關鍵時刻,病人要安然度過冬季,重要環節是預防呼吸道感染,防止肺心病急性發作。急性發作的誘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多因肺胸疾病引起,病人可因呼吸道感染而誘發肺、心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冬季嚴寒之時,最容易感冒和導致呼吸道感染,故預防感冒和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支氣管哮喘等肺部感染,阻止其發生和發展成為肺氣腫、肺心病。

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

肺心病患者的呼吸道都有輕重程度不同的阻塞不暢。因此,每日宜飲適量的水,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肺心病人一般多痰,有痰就要設法咳出,以免阻塞呼吸道引起繼發感染,痰液黏稠時可用化痰藥,注意不要濫用鎮咳藥。咳嗽加重或痰呈膿性,應及早適當加用抗生素。咳嗽時家人可拍其背,協助咳痰排痰,必要時做吸入氣體濕化霧化。如果發現痰液黏稠且發黃時,提示肺部有感染,要及時診治,切莫延誤。在遇到氣候突變時,要做好感冒的預防工作,室內空氣要保持新鮮感。在流感流行時節不要去公共場所,室內可用食醋熏蒸進行空氣消毒。肺心病人的機體反應性較差,所以發生肺部感染時不一定有明顯發熱,有的甚至體溫不升。因此,如出現咳嗽、氣喘加重、痰液黏稠發黃、口唇指甲發紫、頭暈、頭痛、食欲不振、嗜睡或煩躁時,應立即送醫院治療,因為這往往是肺心病並發肺性腦病的先兆,如不及時處理,可出現說胡話、抽搐、昏迷,甚至造成死亡。

3.要保證氧供

肺心病患者常態下也存在著輕度缺氧。因此,除了居室要保持空氣清新外,家中應備有小型吸氧設備,采取定時吸氧。短期吸氧對一般人是無害的,但對於肺心病患者來說,如果使用方法不當也會帶來不利影響,如果吸入過多的氧氣則解除了低氧狀態對化學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呼吸會變慢,甚至停止,故肺心病患者宜采取持續性低流量吸氧的方法,用鼻管或鼻塞吸氧,流量控製在每分鍾1~1.5升,氧的濃度相當於25%~29%。

4.采用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可增加膈肌的力量,使呼吸時橫膈活動度增大,達到改善肺髒的通氣。方法是采用立位,一手放於胸前,一後放於腹部,做腹式呼吸。吸氣時盡力挺腹,胸部不動,呼氣時腹部凹陷。按節律進行呼吸,吸與呼的時間比為1∶2或1∶3。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呼氣時口唇縮攏做吹口哨狀。

5.注意飲食起居

注意保暖,避免風寒,忌食煙酒及辛辣、生冷、肥甘、鹹、甜之品,以免助濕生痰,加重病情,有水腫者應低鹽飲食或無鹽飲食。平時可用糯米煮粥食用,既可預防外邪的侵襲,又可補肺虛以培本。還要注意防範風寒,戒煙防塵,並學會從病痛中自我解脫。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感冒的發生。

冬季宜多嗬護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因胰島素分泌不足及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質、脂肪和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典型臨床症狀為口渴、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嚴重時可發生酮症酸中毒。但尚有許多病人並無上述症狀,僅在體檢時或出現並發症時才被發現。糖尿病的病因是錯綜複雜的,至今尚無定論,通常認為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及二者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有關。糖尿病主要分類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Ⅰ型)和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Ⅱ型),Ⅰ型糖尿病多發於青少年,起病急、病情重,煩渴、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疲乏等症狀明顯或嚴重,如果血中酮體水平超出正常10倍以上,則可出現酮症酸中毒。Ⅱ型糖尿病多發於40歲以上成年人或老年人,多數體型肥胖、起病緩慢、病情輕,可有口幹、口渴等症狀,不少人甚至無症狀,較少出現酮症。糖尿病所致的三大營養係統代謝障礙,尤其是微血管循環障礙成為諸多髒器疾病的病理基礎。常見的合並症有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神經係統病變、眼部病變及易合並肺結核、急性感染等各種感染。

天氣寒冷時,糖尿病的病情會加重,因此要注意冬季的保健工作。

1.控製好飲食

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

冬令進補對糖尿病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是補益,而且還具有積極的治療作用。一方麵可以提高糖尿病人機體的抗病能力,預防最容易使血糖上升、病情加劇的感冒,以及各種病毒和細菌感染等。另一方麵,可以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下降或接近正常,改善症狀,避免多種並發症。然而,糖尿病人進補較為複雜,一旦進補不當,會出現易怒、肝氣鬱結、大便秘結、納穀無味、口臭、口瘡、血糖上升及並發多種並發症。因此,糖尿病人冬令進補要遵循“一通二補”的基本原則,“一通”是指保持消化道通暢,減少小腸對糖分的吸收,保持肝氣暢通,促進肝髒對糖元的調節作用。“二補”指補陰為主,兼以補氣。因大多數糖尿病人有“三多”症狀時呈現為熱症,熱必傷陰、傷氣,久病者以氣、陰兩虛較為多見,表現為口幹乏力,時有潮熱、動則汗出,故以養陰益氣法施治。

飲食調攝是所有糖尿病人的基礎治療,目前對糖尿病的飲食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和要求。強調每日總熱量的限製以維持理想體重或標準體重為原則。熱量分布一般以早、中、晚各為1/5、2/5、2/5,或可分為四餐,即1/7、2/7、2/7、2/7。糖尿病人飲食中糖類可占總熱量的55%~60%,具體要視病人血糖、血脂水平的影響和病人的飲食習慣而定。最好多吃些糙米和雜穀類,充分咀嚼,可以用少量的食物獲得飽腹感。副食不必嚴格限製,但以帶葉蔬菜為主,少吃澱粉質的食物,如土豆、芋頭、藕、甘薯等,水果也需嚴格控製。傳統習慣對糖尿病人強調多吃蛋白質,少吃糖類。實際上,蛋白質攝入超過正常營養需要對糖尿病人並無好處。總的來說,蛋白質占總熱量以不超過15%為宜。高脂血症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未治療的糖尿病病人的血漿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減低。治療高血糖可同時使血脂成分改善,限製脂肪和膽固醇有利於改善血脂代謝,因而也有利於減少發生血管合並症的危險。高纖維飲食有利於改善糖、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謝,對病人有減少體重的效果。糖尿病人要避免攝鹽過多,鈉攝入過多容易引起高血壓。飲酒會給人體增加大量的熱量,每克酒精釋放出7卡熱量,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嚴格限製飲酒。煙堿可以刺激腎上腺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少量的煙堿有興奮中樞神經係統的作用,大量的煙堿則可抑製或麻痹中樞神經,對糖尿病病人極為不利。糖尿病者不可盲目控製飲水,有的人誤以為即使口渴也不喝水或盡量少喝水,就可使多飲多尿症狀減輕,但是這樣做病情卻會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