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入京為亂
董卓早年為漢將,在西方平定少數民族叛亂,後來又參加討伐黃巾起義,數次兵敗,卻依然升為前將軍,掌管重兵。董卓擁兵自重,駐兵於河東,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棄兵權。後逢京都大亂,何進被殺,董卓趁機進京,控製了中央政權。之後,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關東諸侯聯盟討伐董卓,董卓放棄洛陽,移都長安。董卓生性殘虐,當權後橫征暴斂,激起了民憤,最後被王允和呂布謀殺。
公元189年8月,大將軍何進被宦官殺死,他的部下攻入皇宮,誅殺宦官,中常侍張讓等人被困宮中,無計可施,隻好帶著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等數十人步行出宮。沒有公卿跟隨,隻有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入夜到達黃河岸邊。閔貢扶著少帝與陳留王劉協,在夜裏徒步向南走,想回到宮中。走了幾裏地,得到百姓家一輛板車,大家一齊上車,到達洛舍歇息。之後,陳留王劉協和閔貢合騎一匹,從洛舍向南走,這時才逐漸有公卿趕來。董卓率軍到顯陽苑,遠遠望見起火,知道發生變故,便統軍急速前進。天還沒亮,董卓來到城西,聽說少帝在北邊,就與大臣們一齊到北芒阪下奉迎少帝。少帝見董卓突然率大軍前來,嚇得哭泣起來。大臣們對董卓說:“皇帝下詔,要軍隊後撤。”董卓說:“你們這些人身為國家大臣,不能輔佐王室,致使皇帝在外流亡,為什麼要軍隊後撤!”董卓上前參見少帝,少帝說起話來語無倫次。於是,董卓又與陳留王劉協交談問起事變經過,劉協一一回答,從始至終,毫無遺漏。董卓十分高興,覺得劉協賢能,而且又是由董太後養大的,他認為自己與董太後同族,於是心裏有了廢黜少帝,改立劉協為皇帝的念頭。
董卓到洛陽,手下隻有步、騎兵三千人,由於擔心兵力單薄,不能使遠近懾服,於是,每隔四五天,他就派軍隊夜裏悄悄出發到軍營附近處,第二天早上,再嚴整軍容,大張旗鼓地返回,讓人以為西方涼州又派來了援軍,而洛陽城中沒有人知道他的底細。不久,何進與何苗的部下都投靠董卓,董卓又暗中指使丁原部下的司馬、五原人呂布殺死丁原而吞並了他的部隊,從此,董卓兵力大增。接著,他暗示朝廷,以雨久下不止為理由,讓皇帝頒策罷免司空劉弘的職務,由自己接任。
董卓對袁紹說:“天下的君主,應由賢明的人來擔任,每每想到靈帝,便令人憤恨!陳留王似乎更好,現在我打算擁立他。”袁紹說:“漢朝統治天下近四百年,恩德深厚,萬民擁戴。如今皇上年齡尚幼,沒有什麼過失,您想廢嫡立庶,恐怕眾人不會讚同您的提議!”董卓手按劍柄,嗬叱袁紹說:“你膽敢這樣放肆!天下大事,難道不由我決定!我要想這樣做,誰敢不服從?你以為我董卓的刀不鋒利嗎!”袁紹也勃然大怒,說:“天下的英雄豪傑,難道隻有你董公一個人!”袁紹把佩刀橫過來,向眾人作了一個揖,徑直而出。董卓因新到洛陽,見袁紹是累代高官的大家,所以沒敢害他。袁紹把司隸校尉的符節懸掛在東門,離開洛陽逃奔冀州。
9月,董卓召集文武百官,蠻橫地說:“皇帝沒有能力,不可以奉承宗廟,做統治天下的君主。如今,我想依照伊尹、霍光的前例,改立陳留王為皇帝,你們覺得怎樣?”公卿及以下官員都十分惶恐,沒有人敢回答。董卓又高聲說:“從前,霍光定下廢立的大計後,田延年手握劍柄,準備誅殺反對的人。現在有誰膽敢反對這項計劃,都以軍法處置!”在座的人無不震駭,隻有尚書盧植反對。董卓大怒,離座而去。他準備殺盧植,蔡邕等人為盧植求情,董卓這才作罷,隻是免去盧植的官職。於是,盧植逃到上穀郡隱居起來。
董卓派人把廢立皇帝的計劃送給太傅袁隗看,袁隗回報同意。於是,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威脅何太後下詔廢黜少帝劉辯。袁隗把少帝劉辯身上佩帶的璽綬解下來,進奉給陳留王劉協。然後扶弘農王劉辯下殿,向坐在北麵的劉協稱臣。何太後哽咽流涕,群臣心中無不悲憤,但沒有一個人敢說話。接著,董卓遷何太後到永安宮。這一天又下令大赦,改年號“昭寧”為“永漢”。不久,董卓又用酒毒死了何太後。
失街亭孔明斬馬謖
馬謖是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諸葛亮賞識。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並未聽取。北伐時期,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結果蜀軍在街亭慘敗於魏將張郃,諸葛亮退軍漢中,馬謖被軍法處死,終年三十九歲。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欲伐魏,與群臣商議這次軍事行動。丞相司馬魏延說:“聽說夏侯懋是魏帝的女婿,此人膽怯而沒有智謀。現請給我五千人的精銳部隊,帶著五千人口糧,直接從褒中出發,沿著秦嶺向東,到子午道後折向北方,不日便可抵達長安。夏侯懋聽到我突然來到,一定棄城逃走,長安城中就隻有禦史、京兆太守了。橫門糧倉的存糧以及百姓逃散剩下的糧食,足以供給軍糧。等到魏國在東方集結起軍隊,還要二十多天時間,而您從斜穀出來接應,也完全可以到達。這樣,就可以一舉而平定鹹陽以西的地區了。”諸葛亮認為這是危而不妥的計策,不如安全地從平坦的路上出去,可以穩穩當當地取得隴右地區,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取勝而不會有失,所以不用魏延之計。
諸葛亮揚言從斜穀取郿城,命令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充當疑兵,據守箕穀;明帝派遣曹真都督關右地區各軍駐紮在郿城。諸葛亮親自統率大軍進攻祁山,軍陣整齊,號令嚴明。起初,魏認為蜀漢昭烈帝劉備已經去世,幾年來沒有什麼動靜,因此放鬆了防備,此時突然聽到諸葛亮出兵,朝廷和民眾都很懼怕。於是,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背叛魏而響應諸葛亮,關中如雷轟頂,受到震動。明帝派遣步兵和騎兵五萬大軍,命右將軍張郃監管軍務,向西抵禦諸葛亮。諸葛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是讓馬謖統領各軍在前,同張郃在街亭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