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揮調度,軍事行動混亂無章,放棄水源上山駐紮,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蜀軍潰散。諸葛亮前進沒有據點,就攻取西縣一千多人家回到漢中,不久,即以軍法處死馬謖。在馬謖的葬禮上,諸葛亮親自吊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樣恩待他們。蔣琬對諸葛亮說:“古時候晉國同楚國交戰,楚國殺了領兵的重臣,晉文公喜形於色。現在天下沒
有平定,而殺了智謀之士,難道不惋惜嗎?”諸葛亮流著眼淚說:“孫武能夠製敵而取勝於天下的原因,是用法嚴明;晉悼公的弟弟楊幹犯法,魏絳就殺了為他駕車的人。現在天下分裂,交戰剛剛開始,如果又廢棄軍法,怎麼能夠討伐敵人呢?”
當初,馬謖安營紮寨時,副將王平一再規勸馬謖,馬謖不采納;等到失敗時,馬謖部眾四散而逃,隻有王平率領的一千人擂響戰鼓,把守營地,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往前逼近,於是王平緩緩地收擾各部散餘的士兵,率領人馬返回。諸葛亮既殺了馬謖和將軍李盛,還收回了將軍黃襲等的兵權,王平的名聲地位就特別提高和顯示出來,便提拔他為參軍,最後升遷到討寇將軍,封為亭侯。諸葛亮上書請求自己貶降三級,漢後主任命諸葛亮為右將軍,兼理丞相的職務。
孔明揮淚斬馬謖,的確是曆史上貫徹執行“賞罰分明”政策的典範。給獎容易罰人難。尤其以自己所愛的人、親人或難得之人才為對象而“忍痛割愛”、斷然論處,進而毅然執行,這更是難中之難事。而恰恰在這一點上,孔明做到了。這正是他的過人之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司馬氏專權弑帝
魏國在三國中是最強大的,但到魏主曹芳當政時,司馬氏實際上已經操縱了大權。司馬師帶劍入殿,一切政事都由他決斷,根本不把曹芳放在眼裏。司馬師死了以後,司馬昭做了大將軍。司馬氏父子三人,一個比一個專橫。那麼,對於司馬氏的專權,魏帝是怎麼處理的呢?
公元254年9月,司馬昭領兵入京進見魏帝曹芳,魏帝到平樂觀檢閱他的軍隊。左右親信勸魏帝借司馬昭覲見辭行的機會殺掉他,再帶領軍隊擊退大將軍司馬師。需要的詔書都已寫好放在麵前,魏帝卻突然害怕了,不敢實施這一計劃。後來司馬昭領兵入城,大將軍司馬師就陰謀廢掉魏帝。他假傳皇太後的命令召集群臣商議,以魏帝荒淫無度寵幸親近歌舞藝人為由,認為他不能再承擔帝王的重任了。群臣都不敢反對。於是,司馬師上奏章要沒收魏帝的玉璽,將其貶為齊王。又讓郭芝入宮告訴太後。太後正在與魏帝對坐閑談,郭芝就對魏帝說:“大將軍想要廢掉陛下!”魏帝站起來就走了。太後很不高興。郭芝說:“太後有兒子卻不能教育,現在大將軍主意已定,又領兵在外以防備非常事變,隻能順著他的旨意,還有什麼可說的!”太後說:“我要見大將軍,對他有話說。”郭芝說:“有什麼可見的!現在隻應該快點取來玉璽!”太後無奈,就讓身邊的侍從取來玉璽放在座位旁。數日之後,司馬師召集群臣,決定到元城迎立高貴鄉公曹髦。曹髦是東海定王曹霖之子,當時年僅十四歲。10月初五,曹髦進入洛陽,在太極前殿即皇帝位。
公元260年,魏帝見自己的權力威勢日漸削弱,感到不勝忿恨。5月初七,曹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對他們說:“司馬昭的野心,連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廢黜的恥辱,今日我將親自與你們一起出去討伐他。”王經說:“古時魯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的專權,討伐失敗而出走,丟掉了國家,被天下人所恥笑。如今權柄掌握在司馬昭之手已經很久了,朝廷內以及四方之臣都為他效命而不顧逆順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宮中宿衛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憑借什麼?而您一旦這樣做,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卻反而使病更厲害了嗎?禍患恐怕難以預測,應該重新加以詳細研究。”魏帝這時就從懷中拿出黃絹詔書扔在地上說:“我已經決定這樣做了!縱使死了又有什麼可怕的,何況不一定會死呢!”說完就進內宮稟告太後。魏帝隨即拔劍登輦,率領殿中宿衛和奴仆們呼喊著出了宮。司馬昭的弟弟在東止車門遇到魏帝,魏帝左右之人怒聲嗬斥他們,兵士被嚇得逃走了。中護軍賈充從外而入,迎麵與魏帝戰於南麵宮闕之下,魏帝親自用劍拚殺。眾人想要退卻,騎督成之弟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說:“事情緊急了,你說怎麼辦?”賈充說:“司馬公養你們這些人,正是為了今日。今日之事,沒什麼可問的!”於是,趁機抽出長戈上前刺殺魏帝,把他殺死於車下。司馬昭聞訊大驚,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馬孚奔跑過去,痛哭道:“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啊!”
司馬昭進入殿中,召集群臣議論。尚書左仆射陳泰不應,但家人都逼著陳泰去,這才不得已而入宮。見到司馬昭,陳泰悲慟欲絕,司馬昭也對著他流淚,說:“玄伯,你將怎樣對待我呢?”陳泰說:“隻有殺掉賈充,才能稍稍謝罪於天下。”司馬昭考慮了很久才說:“你再想想其他辦法。”陳泰說:“我能說的隻有這些,不知其他。”司馬昭就不再說話了。後來太後下令,列舉高貴鄉公的罪狀,把他廢為庶人,以百姓的喪禮安葬。另外從曹操的後代中找了一個十五歲的曹奐接替皇位,這就是魏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