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活學識人用人之術3(2 / 3)

公元643年正月,魏征臥病不起,太宗派遣使者去問候,賜給他藥餌,後來又派中郎將李安儼住在魏征家裏,一有動靜立刻報告。17日,魏征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都去奔喪,賜給儀仗和鼓吹,陪葬在昭陵。魏征的妻子說:“魏征一向生活簡樸,現在用一品官的禮儀安葬他,不是死者的願望。”遂全部推辭不接受,隻用布罩在車上,載著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樓,瞻望哭泣,十分悲哀,親自撰寫碑文,並且親自寫到碑石上。

魏征去世後,太宗非常懷念他。他常對身邊的大臣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曆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麵好鏡子。”唐太宗把魏征看作是了解自己得失的一麵鏡子,這既是對他們君臣關係的生動概括,也是對魏征的公正評價。

密告酷刑苦臣民

自從徐敬業造反之後,武則天懷疑天下的人都想謀害她。為了清楚地了解臣下的情況,武則天大開告密之風,她命令特製四個銅匭,放在朝堂的東、西、南、北四角。公開鼓勵百官上書言事,反映下情以及告密。武則天還親自召見告密之人,並授予不同等級的官職。由此,一些奸詐小人便利用告密而得到了武則天的信任。為了防止唐室舊臣繼續反抗,武則天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來處理告密事宜,專辦謀反案件。

武則天主宰朝政後,深知自己長期專權,在宮內行為不端,宗室大臣們心存怨恨,便想以大肆誅殺來威懾他們,於是大開告密的渠道。

公元686年3月,太後武則天命令鑄造銅匭。銅匭分四格,東邊的叫“延恩”,進獻賦頌、請求做官的,可以把表疏投進去;南邊的叫“招諫”,議論朝政得失的可以投進去;西邊的叫“申冤”,有冤枉委屈的可以投進去;北邊的叫“通玄”,議論天象災變和軍機秘計的可以投進去。每格上麵各有一孔,表疏從孔裏投進去,隻能進,不能出。有告密的人,官吏不得詢問,都給他們提供驛馬,供應五品官標準的飲食,使他們能去武則天所在的地方。即使是農夫或者打柴的人,都能得到召見,並由客館供給食宿。所說的如果符合旨意,就能被破格授予官職;與事實不符的,也不問罪。於是,四方告密的人蜂擁而起,人們小心翼翼,惟恐哪兒做得不對,被人抓住把柄。

有一個叫索元禮的胡人,通過告密,獲武則天召見,被提升為遊擊將軍,負責審查監獄裏的案件。索元禮性情殘忍,審訊一個人,一定會牽連出幾十人甚至上百人。武則天多次召見,聽信其一麵之辭,多次予以賞賜。尚書都事周興、來俊臣之流見此,紛紛效仿。周興接連升官,做到秋官侍郎,來俊臣升遷到禦史中丞。他們勾結在一起,私下蓄養無賴幾百人,專門從事告密。想誣陷一個人,就讓他們幾處同時告發,內容都一樣。武則天接到告密,就派索元禮等人審訊。他們爭相發明刑訊用的殘酷辦法。有用椽子串連人的手腳,再朝一個方向旋轉,叫做“鳳凰曬翅”;有用東西固定人的腰部,將脖子上的枷向前拉,叫做“驢駒拔橛”;或讓人跪在地上捧枷,在枷上壘瓦,叫做“仙人獻果”;或讓人立在高木台上,從後麵拉住脖子的枷,叫“玉女登梯”;或將人倒吊,在腦袋掛石頭;或用醋灌鼻孔;或用鐵圈套住腦袋,在腦袋與鐵圈之間釘楔子,直到腦袋裂開,腦漿迸流。每次有囚犯來,就先陳列刑具讓他們看。囚犯們看了,都兩腿發抖,冷汗直冒,即使是清白的人,也馬上就認罪了。每次有赦令來,來俊臣總是命令獄卒先殺死重犯,然後宣布赦令。而武則天卻認為他們忠心耿耿,更加寵信。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對他們無不畏懼。

公元691年,當時武則天已經稱帝,有人告發周興謀反,武則天派來俊臣審訊他。來俊臣對周興說:“囚犯多數不肯認罪,應當用什麼辦法呢?”周興說:“這太容易了!拿一口大甕,用炭火在四周烤,逼囚犯進去,還有什麼事情不肯承認?”於是,來俊臣要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辦法,在四周堆上火烤,然後站起來對周興說:“有宮裏的文書,要審問老兄,請君入甕!”周興惶恐萬分,馬上叩頭認罪。公元697年6月,來俊臣誣告監察禦史李昭德。而此時,來俊臣因為得罪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被關進監獄,判處死刑。於是,李昭德、來俊臣一起被斬首。當時的人都痛惜李昭德,而對處死來俊臣更是拍手稱快。不論士人百姓在路上相見時,都互相慶賀,說:“從今以後,睡覺可以安心,背脊可以貼在席子上了。”

人們在評價武則天時,往往都要涉及酷吏的問題,有些學者甚至把酷吏問題作為武則天“殘忍”的依據,從而得出武周社會“黑暗”的結論。其實,武則天並非始終器重酷吏,酷吏不過是武則天打擊政敵,鞏固統治的工具。她重用酷吏,獎勵告密,使不少酷吏橫行一時,雖然對武周政權的鞏固起過一些作用,但同時也致使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嚴重影響到國家的治理和生產的發展。

王叔文結黨弄權

唐德宗時,王叔文是皇太子的老師,常常和皇太子李誦討論國家大事,深得皇太子的賞識和信任。公元805年,德宗去世,李誦即位,是為唐順宗。順宗任命王叔文為翰林學士,參與朝政的決策。

當初,翰林待詔王伾擅長書法,山陰人王叔文擅長下棋,都在東宮出入,侍奉太子,陪太子娛樂。王叔文狡猾詭譎,多計謀,說自己讀過很多書,懂得治國之道,經常找機會跟太子述說百姓的疾苦,贏得太子的寵信。王叔文趁機對太子進言,對他說誰可以擔任宰相,誰可以擔任將領,希望太子將來任用他們。王叔文暗中結交翰林學士韋執誼等人,定為生死之交,每天都與他們交遊相處,行蹤十分詭秘。有些藩鎮也暗中進獻財禮,與他們相互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