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05年正月,德宗駕崩,太子繼位,是為順宗。順宗任命吏部郎中韋執誼為尚書左丞、同平章事,王伾為左散騎常侍,王叔文為起居舍人、翰林學士。王伾相貌醜陋,操一口吳地方言,被順宗親近寵信。而王叔文頗以能辦大事自許,略懂一些文章義理,喜歡談論事務,順宗因此對他稍顯敬畏,也像王伾那樣,能在內宮裏自由出入。
王叔文進入翰林院,而王伾進入柿林院,每當遇到事情,首先下達翰林院,讓王叔文決斷,然後向中書省宣布,由韋執誼承行。他們謀劃商議,相互應和,日夜不休。榮耀恥辱、升官貶職,往往輕易就決定下來,隻要他們想做的,就不受任何規矩約束。士大夫們都很畏懼他們。平時與他們有交往的人,接連被提拔升官,甚至一天之中就封拜了好幾個人。他們的黨羽中有人說“某人可以擔任某官”,過不了一兩天,那個人就會得到所說的官職。因此,王叔文與其黨羽的門前,晝夜車馬往來,門庭若市。等候謁見王伾、王叔文的賓客,甚至想在他們所住街坊的餅鋪酒店住宿,每個人要交一千錢,才能留下來過夜。王伾尤其貪婪,專門以收受賄賂為能事,他讓人製作了一個大櫃子,用來收藏金錢絲帛,夫婦二人就在大櫃子上睡覺。
順宗久病不愈,群臣希望及早冊立太子。而王叔文一黨想要獨攬大權,因而對此事非常忌諱,但終究也無力阻止。4月初六,順宗駕臨宣政殿,冊封太子。官員們看到太子的儀表,退朝以後,都互相慶賀,朝廷內外都十分高興。隻有王叔文神色憂慮,又不敢說什麼,吟誦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聽到的人都嘲笑他。後來,王叔文與韋執誼之間出現矛盾,結下了仇怨。6月,王叔文因為母親去世而暫時離職,韋執誼更加不願意采納他的意見。王叔文非常生氣,與他的同黨日夜謀劃,要重新掌權,且一定要先把韋執誼抓起來殺了,再除去不肯附和自己的人。聽到的人都很害怕。22日,順宗任命陳諫為河中少尹,王伾、王叔文的黨羽開始從朝中被排斥出去。8月初四,順宗頒布製書,稱:“命令太子即帝位,朕稱太上皇。”初六,貶王伾為開州司馬,貶王叔文為渝州司戶。不久,王伾病死。第二年,憲宗賜王叔文自殺。
劉季述政變廢昭宗
劉季述是唐昭宗時宦官,公元900年11月,他聯合左軍中尉王仲先、樞密使王彥範、薛齊偓等人挾宰相召百官署狀同意,以“廢昏立明”為由,發動宮廷政變。他們將昭宗及皇後軟禁,迎皇太子監國,擁立李裕繼位,以昭宗為太上皇。公元901年正月,孫德昭發兵打敗了劉季述,誅其黨二十餘人,昭宗重新複位,詔令太子重回東宮。
公元900年,左軍中尉劉季述、右軍中尉王仲先、樞密使王彥範、薛齊偓等人一起暗中謀劃,想要廢黜昭宗,另立太子李裕為帝。
11月初,昭宗在禁苑打獵,設宴飲酒,直到半夜,才酩酊大醉地回到宮裏,又殺了幾個宦官和侍女。第二天,快到中午時宮門還沒有打開。劉季述到中書省告訴宰相崔胤說:“宮中一定有變故,我是內臣,能夠根據情況自行處理,請求進宮察看。”於是,劉季述率領禁軍一千人破門而入,經過訊問審查,了解了具體情況。劉季述出來,對崔胤說:“主上如此行為,怎麼能管理國家?廢黜昏君,擁立明主,自古就有這樣的先例。這是為了國家大計,並不是叛逆。”崔胤害怕被殺,不敢違抗。初六,劉季述召集文武百官,在殿前陳列軍隊,草擬了崔胤等人請求太子代理朝政的聯名狀,拿給文武官員看,讓他們簽名。崔胤與文武百官不得已而從之。
昭宗在乞巧樓,劉季述、王仲先在門外埋伏了一千甲兵,與幾位大臣進去請求奏事。劉季述、王仲先剛剛登上大殿,將士們就衝到殿內,遇到宮人就殺。昭宗看見有士兵進來,嚇得掉到禦床下,爬起來想要逃走。劉季述、王仲先架著他,讓他坐下。宮人跑去稟報皇後,何皇後趕來對劉季述等人行禮,請求說:“軍容使不要驚嚇皇上,有事盡管請軍容使商量。”劉季述等人就拿出文武百官的聯名狀,稟告昭宗,說:“陛下厭倦帝位,文武百官都希望太子代理國政,請陛下在東宮頤養天年。”昭宗說:“昨天與大家遊樂飲酒,不覺喝多了點,何至於這樣呢?”劉季述等人回答說:“聯名狀不是我們寫的,是朝廷百官的心意,難以遏止!請陛下暫且移駕東宮,等到事情稍稍安定,再迎接陛下回歸大內。”何皇後說:“皇上趕快答應軍容使!”隨即取出傳國璽印交給劉季述。宦官扶著昭宗與何皇後同乘一輛車,與嬪妃侍從十幾人前往少陽院。
劉季述親手鎖上少陽院的門,熔化鐵水將鎖封死,並派遣左軍副使李師虔率領士兵包圍少陽院,昭宗有什麼動靜都向劉季述報告。他們還在牆上鑿出孔洞,遞送飲食,兵器針刀等其他物品都不準遞送進去。當時天氣十分寒冷,嬪妃公主沒有衣服餘被,號哭的聲音外麵都能聽到。劉季述等人假傳昭宗的詔令,命令太子代理國事,迎接太子入宮。初七,劉季述等人又假傳昭宗詔令,讓太子繼承皇位,改名為李縝。以昭宗為太上皇,何皇後為太上皇後。初十,太子即皇帝位,把少陽院改名為問安宮。
這次政變維持的時間很短,到次年正月初一,對政變不滿的左神策指揮使孫德昭受崔胤鼓動,在宮中發動事變,誅殺王仲先,救出昭宗,又與崔胤等一起誅殺了劉季述及其黨羽。昭宗複位,將太子廢黜為德王,並恢複本名李裕,任孫德昭為宰相。
宦官專權,是封建專製主義惡性發展的必然結果。唐朝宦官擅權從玄宗時的高力士開始,但這時還隻是假借皇帝權勢作威作福,並不掌握軍權。宦官掌握軍權是從肅宗時李輔國開始,到德宗時宦官掌握禁軍成為定製。宦官有了軍權,地位愈加鞏固,就統攬一切大權,朝廷的賞罰,宰相的任免,甚至皇帝的廢立生殺,都由他們決定。唐朝後期,朝廷已成為宦官集團控製軍政大權的工具,皇帝僅是宦官手中的傀儡。這樣,唐後期就出現了宦官專權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