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如何統率全局1(1 / 3)

在驚心動魄的政治風雲中,任何不求進取、因循守舊、優柔寡斷、模棱兩可,都會錯失良機;任何心中無數、粗枝大葉、考慮欠周、倉促決斷,都會招致慘重損失。可以說,舉手投足之間,決定榮辱成敗,關係著身家性命。因此,胸懷全局,目光遠大,能夠從全局上、長遠上思考問題,善於處理大的方麵的關係,能夠在變動中把握局勢發展的大方向,爭取戰略上的主動和優勢,就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做成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是我國古代軍事史上的一次大變革,被曆代史學家傳為佳話。特別是趙武靈王以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在中原王朝把少數民族看作“異類”的政治背景下,在一片“攘夷”的聲浪中,力排眾議,衝破守舊勢力的阻撓,堅決實行向夷狄學習的國策,體現了作為古代社會改革家的魄力和膽識。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向北進攻中山國,大軍到達代地後,繼續向北進軍到無窮,向西到達黃河,登上了黃華山。趙武靈王與大臣肥義謀劃,準備讓百姓改穿胡人服裝,訓練騎馬射箭的本領。肥義極為讚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主張,可是又有些擔心會被人笑話。趙武靈王說:“傻子笑話的地方聰明人卻會另有發現。就算世上所有的人都笑話我,我也要占領胡地和中山國!”

由於胡服騎射不單是一個軍事改革措施,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移風易俗

的改革,是一次對傳統觀念的更新,因此,在實行之初,除了百姓接受有困難外,百官的抵觸情緒也比較大。以公子成為代表的貴族官僚,遵奉傳統觀念,拒絕胡服騎射,他們或公開反對,或稱疾不朝。群臣也都不願穿戴胡服,怨言四起。在這樣巨大的阻力麵前,趙武靈王沒有灰心。他數次拜訪叔父公子成,對公子成說:“我國東麵有齊、中山,北麵有燕、東胡,西南有樓煩、秦、韓,如今若沒有騎射的本領,那我們靠什麼來守衛國家?以前,中山那樣的小國依靠齊國強大軍隊的支持,侵擾我們的領土,擄掠我們的百姓,引水圍困我們的鄗城,使鄗城幾乎失守。先王因為此事,一直感到深深的恥辱。所以我要改換胡服教人騎射,是想用它們來防備四方邊境的入侵者,向中山國報往日之仇。而您卻為了沿襲傳統,厭惡換裝的名頭,而忘記鄗城受攻的恥辱,這實在令我失望!”最後,公子成被說服,和武靈王一起穿上胡服上朝,眾大臣見狀,也紛紛效行。趙武靈王遂向全國下達“胡服令”,自上而下地改易服裝,教民騎射,推行尚武之風。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親率身著胡服的騎兵部隊,與齊國、燕國的軍隊共同滅了中山國。

胡服騎射的影響不僅局限於當時,它對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武靈王改變胡服是出於騎射的客觀要求,但事實上,胡服不僅適應於作戰的需要,它比中原原來的衣冠更便於人們進行生產勞動與其他社會活動,從而在曆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胡服的優越性日益被中原人民所接受。武靈王倡導的胡服騎射對此後中國的戰爭與交通也有很大的影響。春秋以前,中原地區的戰爭與交通皆用馬車。武靈王推行的騎射,推動了整個中原騎兵的發展,標誌著古代戰爭從戰車時代進入了騎兵時代,這在中國軍事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項羽兵敗垓下

公元前202年12月,楚漢兩軍在垓下進行了一場戰略決戰。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它既是楚漢相爭的終結點,又是漢王朝繁榮強盛的起點,更是中國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麵,實現了統一,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

公元前202年12月,漢王與諸侯會師追擊項羽,項羽到了垓下,軍隊士卒極少,糧食斷絕,與漢軍交戰失敗,便退入營壘中。漢軍會同諸侯軍隊重重加以包圍。項羽在晚上聽到漢軍四麵都唱起楚歌,大驚道:“漢軍已經全部得到楚國的土地了嗎?是什麼原因使楚人這麼多呀!”便連夜起身,在帳中飲酒,慷慨悲歌,淚下數行,侍從人員見狀也都紛紛哭泣,全不忍心抬頭觀看。項羽於是騎上他的名叫烏騅的駿馬,部下的壯士騎馬相隨的有八百多人,當夜即突圍往南奔馳。天大亮時,漢軍才發覺,便命令騎將灌嬰率五千名騎士追趕。項羽渡過淮河,相隨的騎兵能跟得上他的才一百多人。到達陰陵後,項羽一行人迷了路,就向一個農夫問路,農夫騙他們往左。項羽等往左走,陷進了大沼澤地中。漢軍因此便追上了他們。

項羽於是又領兵向東奔走,到達東城,相隨的隻有二十八個騎兵了。而這時漢軍騎兵追上前來的有好幾千人。項羽料想已無法脫身,便對他的騎兵們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了,身經七十多次戰鬥,不曾失敗過。但是今天終於被困在這裏,這是上天要滅亡我啊,並不是我用兵有什麼過錯!今天定要一決生死,願為你們痛快地打一仗,一定突破重圍,斬殺敵將、砍倒漢旗,接連三次取勝,讓你們知道是天要亡我,而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隨即把他的人馬分為四隊,向四個方向衝殺。但漢軍已將他們重重包圍,項羽便對他的騎兵們說:“看我為你們斬殺漢軍一員將領!”就命令騎士們從四麵奔馳而下,約定在山的東邊分三處會合。接著項羽便大聲呼喝著策馬飛奔而下,漢軍隨即都潰敗散亂,項羽就斬殺了一員漢將。這時,郎中騎楊喜追擊項羽,項羽瞪著雙眼厲聲嗬叱他,楊喜人馬都受到驚嚇,退避了好幾裏地。項羽便與他的騎兵們分三處相會合,漢軍不知道項羽究竟在哪裏,於是分兵三路,又把他們包圍起來。項羽隨即奔馳衝殺,又斬殺了漢軍的一名都尉,殺掉了漢軍百十來人。項羽重新聚攏了他的騎兵,至此僅損失了兩名騎兵。項羽就對他的騎兵們說:“怎麼樣啊?”騎兵們都敬服地說:“正像大王您所說的一樣!”

後來項羽撤退到烏江,烏江亭長把船停泊在岸邊等著他,並對項羽說:“江東雖然狹小,土地方圓千裏,民眾幾十萬人,卻也足夠用以稱王的了。望大王您火速渡江!現在隻有我有船,漢軍到來,無船渡江。”項羽笑著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要渡江做什麼啊!況且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而今沒有一個人歸還,縱使江東父老憐愛我,仍然以我為王,我又有什麼臉麵去見他們啊!即便他們不說什麼,難道我就不感到心中有愧嗎?”於是,就把自己所騎的駿馬烏騅送給了亭長,命令他的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漢軍交戰。僅項羽一人就殺死了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身受十多處傷。這時,項羽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司馬呂馬童,就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背過臉,指給中郎騎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羽便說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買我的頭顱,分給萬戶的封地,我就留給你一些恩德吧!”即自刎而死。王翳隨即取下項羽的頭顱。其餘的騎兵便相互踐踏著爭搶項羽的軀體,互為殘殺的有幾十個人。到了最後,楊喜、呂馬童和郎中呂勝、楊武各奪得項羽的一部分肢體。五個人把項羽的肢體會合拚湊到一起,都對得上,因此便分割原來懸賞的萬戶封地,將五人都封為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