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十分讚賞項羽的豪爽、霸氣,以及他寧死不屈的精神,作五言詩《烏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作《題烏江亭》一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項羽兵敗,雖然慘重卻也在情理之中。兵書上說:“勝敗乃兵家常事”,項羽一直所向披靡,戰敗一次又能怎樣?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然而在有幸逃脫之後,項羽卻自刎於烏江之邊,自毀希望、自斷前程。而劉邦在此戰之前據說是十戰九敗,如果戰敗即自刎的話,那劉邦該有多少條性命呢?由此看來,項羽並非真正的英雄,不過是匹夫之勇,小人之見,懦夫之死。
叔孫通製禮儀
劉邦立國伊始,群臣自恃功高,公然在朝廷上爭功邀寵,醉後喧嘩,全無君臣禮儀。叔孫通見此,建議漢高祖製訂禮儀法度,以明體統。劉邦采納了他的意見,並讓他負責製禮工作。於是,叔孫通采古禮,參秦儀,製定了漢初的朝儀,為漢代的禮儀奠定了基礎,他也由此被司馬遷稱為“漢家儒宗”。
漢高祖劉邦當初廢除了秦朝繁苛的禮儀,儀製法令都很簡易。臣子們一起喝酒爭功,喝醉後有的人就胡言亂語,甚至拔出劍來砍宮殿裏的柱子。高祖對此十分厭惡。叔孫通於是勸高祖說:“那班儒生,很難和他們一起攻打天下,但可以與他們一起保守成業坐天下。我願意去征召魯地的眾儒生,來同我的弟子一起製定臣子朝見君主的禮儀規則。”高祖說:“該不會很煩難吧?”叔孫通道:“五帝的樂製不一樣,三王的禮製不相同。禮製,是根據時代、人情的變化對人們的言行所確定的節製規範。我想稍微采用一些古代禮製,與秦朝的儀法攙糅到一起製定出來。”高祖說:“可以試著做做,但要使這禮儀容易被人們了解,估計我所能做得到的,據此去製定它。”
於是,叔孫通就奉命作為使者,去魯地征召了儒生三十多人。魯地有兩個儒生不肯前往,說道:“您所事奉的將近有十個君主了,都是依靠當麵阿諛逢迎來贏得親近、尊貴。如今天下剛剛平定,死亡的人尚未安葬,傷殘的人還不能行動,又想要製禮作樂。而禮樂的產生,是積累德政上百年之後才能製作興起的。我們不能忍心去做您所要做的事情。您回去吧,不要玷汙了我們!”叔孫通笑著說:“你們真是淺陋迂腐的儒生啊,不懂得時勢的發展變化!”隨即偕同他所征召的三十人西行入關,又邀請高祖身邊有學術修養的近臣和自己的弟子,共一百多人,用繩索圈出演習場所,插立茅草表示出尊卑位次,在野外演習禮儀。一個多月後,叔孫通告訴高祖說:“可以試看了。”高祖於是讓他們舉行禮儀演練,看完演練後說道:“我能夠做這些。”就命令群臣們進行練習。
公元前200年10月,長樂宮落成,諸侯、群臣都前來參加朝賀典禮。儀式在天亮之前舉行,謁者主持典禮,按次序將所有人員引導進入大殿門,排列在東、西兩方,侍衛官員有的在殿下台階兩旁站立,有的排列在廷中,都持握兵器,豎立旗幟。這時,高祖乘坐輦車出房,眾官員舉旗傳呼警戒,引導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級的官員依次序朝拜皇帝,無不震恐肅敬。到典禮儀式完畢,又置備正式酒宴。眾侍臣官員陪坐在殿上的,都俯伏垂首,按官位的高低次序起身給皇上敬酒祝福。斟酒連敬九次,謁者宣告“結束宴飲”。禦史執行禮儀規則,凡遇不遵照儀式規則舉手投足的人就將他領出去。由此從朝賀典禮和酒宴開始直到結束,沒有出現敢大聲喧嘩、不合禮節的人。這時高祖便說:“我今天才知道身為皇帝的尊貴啊!”便授任叔孫通為太常,賞賜黃金五百斤。
匈奴和親
秦漢之際,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族在冒頓單於的統治下,勢力空前強大,擁有“控弦之士三十餘萬”。西漢政府感到自己實力不足,乃采用婁敬建議,與匈奴結“和親之約”,漢把宗室女作為公主嫁給單於為閼氏,每年奉送給匈奴大量的絮、繒、酒、米等物品,並與匈奴進行貿易。呂後時,單於曾寫信侮辱呂後,呂後因國力不足,繼續實行和親政策。西漢初實行和親,使雙方關係暫得和緩。在邊境通關市、貿易往來,對漢匈的經濟發展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漢朝建立初期,匈奴冒頓單於屢次侵擾北疆。高祖為此十分憂慮,問謀士劉敬。劉敬說:“天下剛剛安定,士兵們因兵事還很疲勞,不宜用武力去征服冒頓。但冒頓殺父奪位,把父親的群妃占為妻子,以暴力建立權威,我們也不能用仁義去說服他。惟獨可以用計策,使他的子孫長久做漢的臣屬,然而我擔心陛下做不到。”高祖問:“如何做呢?”回答說:“陛下如果能把嫡女大公主嫁給他為妻,再贈送豐厚俸祿,他一定仰慕漢朝,以公主為匈奴的閼氏,生下兒子,肯定是太子。陛下每年用漢朝多餘而匈奴缺乏的東西,頻繁地慰問贈送他們,乘機派能言善辯之士前去奉勸和講解禮節。這樣,冒頓在世時,他本是漢朝的女婿輩;他死後,您的外孫便即位為匈奴王單於。難道曾聽說過外孫敢和外祖父分庭抗禮的嗎?我們可以不經一戰而讓匈奴漸漸臣服。如果陛下不忍讓大公主去,而令宗室及後宮女子假稱公主,他們知道了,不肯尊敬親近,還是沒有用。”高祖說:“好!”便想讓大公主去。但呂後日日夜夜哭泣著說:“我隻有太子和一個女兒,為什麼把她嫁給匈奴!”無奈,公元前198年冬,高祖在庶民家找來一名女子,稱之為大公主,把她嫁給匈奴單於作妻子,同時派劉敬前往締結和親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