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辨才選賢之道1(1 / 3)

古人感歎“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說的就是識才的重要性。發現和辨別人才是一個“剖石為玉,淘沙見金”的複雜過程。識人難,難就難在許多人才往往瑕瑜互見。因此,要選到千裏良馬,非常之人,就需要選人者有非同尋常的智慧和眼光,即辨識人才之智。否則,雖有心求良馬,卻可能使駑馬入選,誤庸為賢。人才當然要從德、識、能、績方麵去品評,講德才兼備,講“靠得住、有本事”,這是基本的。

趙高指鹿為馬弑二世

趙高、李斯合謀矯詔,逼死長子扶蘇,立胡亥為帝。趙高倚仗二世對他的寵信,肆無忌憚,任意妄為。為了顯示他的權威,他在群臣與秦二世麵前“指鹿為馬”而居然沒有人敢反駁他。當劉邦的軍隊攻破了武關,直逼鹹陽時,秦二世一再責問趙高。趙高十分恐懼,便與女婿閻樂、弟弟趙成商議,逼死秦二世胡亥於秦宮之中。之後又推公子子嬰為王,但反被子嬰殺死。

中丞相趙高想獨攬秦朝大權,但又擔心群臣不服,於是便先進行試驗。他牽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笑道:“你錯了吧?怎麼把鹿叫作馬?”隨即詢問侍立左右的大臣們,群臣有的沉默不語,有的說是馬以迎合趙高,有的則說是鹿。於是,趙高暗中借秦法陷害了那些明說是鹿的人。此後,群臣都畏懼趙高,沒有人敢談他的過錯。趙高以前曾多次說“關東的盜賊成不了大事”,待到項羽俘獲王離等人,而章邯等人的軍隊也多次被打敗,趙高才上書請求增兵援助。這時自函穀關以東,大體上全都背叛秦朝,響應諸侯,諸侯也都各自統率部眾向西進攻。8月,劉邦率幾萬人攻打武關,屠滅了全城。趙高擔心二世為此發怒,招致殺身之禍,就托病不出,不再朝見二世。

二世夢見一隻白虎咬他的左驂馬,並把馬咬死,因此心中悶悶不樂,頗覺奇怪,便詢問占夢的人。占夢人卜測說:“是涇水神在作祟。”二世於是在望夷宮實行齋戒,想祭祀涇水神。他將四匹白馬沉入河中,並為盜賊的事派人去責問趙高。趙高愈加害怕,即暗中與他的女婿鹹陽縣令閻樂、他的弟弟趙成商議說:“皇上不聽規勸,而今情勢緊急,便想加禍於我。我打算更換天子,改立二世哥哥的兒子子嬰為皇帝。子嬰為人仁愛儉樸,百姓們都聽從他。”隨即命郎中令作為內應,詐稱有大盜,令閻樂調兵遣將去追捕,同時劫持閻樂的母親安置到趙高府中。又派閻樂率領官兵一千多人來到望夷宮殿門前,將衛令仆射捆綁起來,說:“大盜進裏麵去了,為什麼不進行阻攔?”衛令道:“宮牆周圍設置士衛後,防守非常嚴密,怎麼會有盜賊敢溜入宮中啊!”閻樂就斬殺了衛令,帶兵徑直闖進宮去,邊走邊射殺郎官和宦官。郎官、宦官驚恐萬狀,有的逃跑,有的抵抗,而反抗者即被殺死,這樣死了幾十人。郎中令和閻樂徑直入內,箭射二世的蓬帳、帷帳。二世怒不可遏,召喚侍候左右的衛士,但近侍衛士都慌亂不堪,不敢上前阻擊。二世身旁隻有一名宦官服侍著,不敢離去。二世入內對這個宦官說:“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呀,竟至於到了這個地步!”宦官道:“我不敢說,所以才能保全性命;倘若我早說了,已經被殺掉了,哪裏還能活到今日!”閻樂這時走到二世麵前,數落他說:“您驕橫放縱,濫殺無辜,天下人都背叛了您,您還是自己打算一下吧!”二世說:“我可以見到丞相嗎?”閻樂道:“不行!”二世說:“我希望得到一個郡來稱王。”閻樂不準許。二世又道:“我願意作萬戶侯。”閻樂仍不答應。二世最後說:“那麼我甘願與妻子兒女去作平民百姓,像各位公子的結局那樣。”閻樂道:“我奉丞相的命令,為天下百姓誅殺您,您再多說,我也不敢稟告!”隨即讓士兵上前,二世就自殺了。閻樂回報趙高,趙高便召集諸大臣、公子,告訴他們誅殺二世的經過,並說道:“秦從前本是個王國,始皇帝統治了天下,因此稱帝。現在六國又各自獨立,秦朝的地盤越來越小,仍然以一個空名稱帝,不可如此。應還像過去那樣稱王才合適。”便立子嬰為秦王,並用平民百姓的禮儀把二世葬在了杜縣南麵的宜春苑中。

暴虐的製度是秦朝滅亡的直接原因,但源自始皇,胡亥不過發揚光大而已,他的最大弱點還是昏庸。秦始皇非常精明,而且也很勤政,他每天批閱的竹簡達幾十公斤,所以能穩固統治。而胡亥太糊塗了,一個小人趙高,胡亥要殺他是很容易的事,不會比子嬰困難,胡亥卻對他信任有加,最後終被趙高所殺。趙高是個典型的得誌便猖狂的小人,具有小人的所有特質,隻知害人弄權,不知治理國家,麵對各地的農民起義更是束手無策,最終也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貫高為主申冤

貫高是趙王父親張耳的門客,後來成為趙王的相國。因為高祖侮辱趙王,貫高便圖謀刺殺高祖,後來事情敗露,無論是何種酷刑也堅持保護趙王清白。高祖為他的忠義所動,欲對他加以重用,但他卻因謀害皇帝,羞愧難當而自盡。

公元前198年12月,高祖返回長安,途經趙國。趙王張敖對高祖行作為女婿的禮節,十分謙卑,高祖卻叉開兩腿坐著,態度輕慢地責罵張敖。趙國相國貫高、趙午等人都怒火中燒,說道:“我們的大王,真是個懦弱的王啊!”隨即勸趙王說:“天下豪強並起,賢能的人先稱王。現在您侍奉皇帝非常恭謹,而皇帝卻如此無禮,請讓我們替您把他殺了!”張敖說道:“你們怎麼說這種大錯特錯的話呀!先父亡國後,依賴皇帝才得以複國,德澤能流傳給子孫,一絲一毫都是皇帝的力量啊!望你們不要再這麼說了。”貫高、趙午等人都相互說道:“這是我們的不是了。我們的大王是忠厚的長者,不會背棄恩德。況且我們的原則是不受人侮辱,而今皇帝侮辱了我王,所以想要殺掉他,又何必連累我王呢!事情幹成了,則功歸我王,事情失敗了,則我們獨自承擔罪責罷了。”公元前199年冬季,高祖在東垣攻打韓信的殘餘部隊,經過柏人縣。趙國國相貫高等人躲在廁所的夾牆內想行刺高祖。高祖感覺心動不安,問這個縣叫什麼名字,回答說是“柏人”,高祖說:“所謂柏人,就是受迫於人啊!”於是就離開了。

公元前198年12月,趙國相國貫高的陰謀被他的仇家探知,遂向高祖告密。高祖下令逮捕趙王及各謀反者。趙王屬下趙午等十幾人都爭相表示要自殺,隻有貫高怒罵道:“誰讓你們這樣做的?如今趙王確實沒有參與謀反,而被一並逮捕。你們都死了,誰來申明趙王不曾謀反的真情?”於是,貫高被關進膠封的木欄囚車,與趙王一起押往長安。貫高對審訊官員說:“隻是我們自己幹的,趙王的確不知道。”獄吏動刑,拷打鞭笞幾千下,又用刀刺,直至體無完膚,貫高始終不再說別的話。呂後幾次說:“趙王張敖娶了公主,不會有此事。”高祖怒氣衝衝地斥罵她:“要是張敖奪了天下,難道還缺少你的女兒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