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48年,東魏大將軍多次派人向梁武帝蕭衍送上國書,要求與梁朝講和通好。蕭衍讓朝廷大臣討論,大臣們多數認為和平對國家和百姓是好事。蕭衍也厭倦了戰爭,就派使者去東魏吊唁高歡。侯景從東魏歸降梁朝後,率領軍隊討伐東魏,都遭到失敗。現在看到蕭衍要與東魏重歸於好,非常不安。於是,侯景假造了一封來自東魏都城鄴城的書信,信中寫道要用貞陽侯蕭淵明交換侯景。梁武帝打算答應這一要求,給鄴城回信說:“貞陽侯早上到,侯景晚上就會被押送回去。”侯景對左右的人說:“我就知道這個老家夥是個薄情寡義之人!”王偉對侯景勸說道:“現在,我們等著聽候梁國安排也是死,圖謀大業也不過一死,希望大王您考慮一下!”於是,侯景才開始準備反叛。被東魏打得走投無路的侯景,對付腐敗的南梁,倒還很有力量。他的人馬很快就打到長江北岸。梁武帝派他的侄兒蕭正德在長江南岸布防抵抗。侯景派人誘騙蕭正德說,隻要他肯做內應,在推翻梁武帝之後,就擁戴他做皇帝。蕭正德權迷心竅,秘密派了幾十艘大船,幫助侯景的叛軍渡過長江,還親自帶領叛軍渡過秦淮河。侯景順利地進入建康,把梁武帝居住的內城——台城包圍起來。
侯景用盡辦法攻台城,台城裏的軍民堅決抵抗。叛軍放火燒城,城裏的軍民用水澆滅。叛軍用木驢(一種攻城用具)掩護攻城,城上的人丟大石塊,把叛軍逼回去。侯景又改製了一種尖頸的木驢,石頭無法將它砸破,台城守將羊侃讓人製作了一種像雉尾形狀的火炬,點上火一起投向木驢,很快木驢就全部被燒掉了。侯景又製造了一種攀登城牆的高樓戰車,高十多丈,想用它居高臨下向城裏射箭。羊侃說:“戰車很高,地上的壕溝土很虛,戰車一來一定會倒下,我們可以埋擊它。”等到戰車一動,果然倒下了。叛軍又在城東城西堆起兩座土山,想從土山上攻進城去,城裏的人也築土山對付。這樣,雙方相持了一百三十多天。台城剛被圍的時候,城裏有男男女女十幾萬人,披盔帶甲的將士有二萬多人。被圍困的時間一長,大多數人身體浮腫,氣喘籲籲,十個人中有八九個死亡,登上城牆的不滿四千人,而且都瘦弱不堪。城裏的道路上到處橫躺著屍體,無法掩埋,腐屍流出的汁液積滿了溝渠。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大家都將希望寄托在外麵的援軍身上,誰知各地來救援的諸侯王帶了二三十萬人馬,在建康周圍按兵不動。大家都推三阻四,說要等別的救兵來。臨時被推為大都督的柳仲禮,躲在自己家裏,每天喝酒作樂。
終於,台城軍民再也無法堅守城池了。叛軍攻進了台城。梁武帝也成了侯景的俘虜。侯景自封為大都督,掌握了朝廷大權。他先殺了一心想做皇帝的蕭正德,又把梁武帝軟禁起來,梁武帝要什麼沒什麼,最後,活活餓死在台城裏。梁武帝死後,侯景又先後立了兩個梁朝皇帝當傀儡。公元551年,侯景自立為皇帝。稱帝後,侯景到處屠殺掠奪,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百姓對侯景切齒痛恨。第二年,梁朝大將陳霸先、王僧辯率領大軍從江陵出發,進攻建康。侯景的叛軍立刻土崩瓦解。最後,侯景隻帶了幾十個心腹乘了一隻小船狼狽逃走,半路上被他的部下刺殺了。南梁王朝經過這場大亂,內部四分五裂。公元557年,陳霸先在建康建立了陳朝,這就是陳武帝。
侯景之亂給後梁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圍台城時,侯景軍吃盡了石頭倉、常平倉的儲糧,就掠人而食,一鬥米貴到七、八萬錢,台城中糧食也被吃光,軍士煮弩、煮鼠、捕雀而食,殿堂上的鴿子也被吃盡,然後屠馬雜以人肉,疾疫而死者大半。許多建築物都被破壞,東宮台殿所藏圖書數百櫥,全被燒掉。王僧辯攻克台城時,兵士也大肆搶掠,百姓號叫之聲不絕於耳。多行不義必自斃,玩火自焚的侯景的滅亡也是必然的。
劉仁軌信用降將
唐朝將領劉仁軌自幼好學,博涉文史。貞觀中任新安令、給事中,公元659年為青州刺史。唐攻百濟(今朝鮮半島西南部)時,因督海運遇風覆船被免職。公元661年,百濟起兵,圍攻屯其府城的唐將劉仁願部。劉仁軌複任檢校帶方州刺史,率軍赴救,解其圍。隨後又與劉仁願部在熊津(今南朝鮮大田西北)之東,擊敗百濟軍,百濟王等遁去,餘眾降唐。劉仁軌遂任帶方州刺史,駐百濟。
公元663年,孫仁師領兵在白江打敗了百濟殘餘及倭國兵,攻下周留城。高宗又令其帶兵渡海援助劉仁願、劉仁軌攻城。當初,劉仁願、劉仁軌攻克真峴城以後,唐高宗命令孫仁師領兵渡海援助他們。百濟王扶餘豐從南邊招來倭國人以抗拒唐兵。孫仁師與劉仁願、劉仁軌聯合,聲勢大振。部下諸將因加林城是水陸交通要衝,想先進攻它。劉仁軌說:“加林城險要堅固,急攻會傷亡士卒,慢攻又攻不下,將曠日持久。周留城是敵人的巢穴,群凶聚集之地,除惡務必掃除根本,應該先進攻它,如果攻下周留城,其他各城就會不攻自破。”於是,孫仁師、劉仁願與新羅王金法敏率領陸軍前進,劉仁軌與別將杜爽、扶餘隆率領水軍和糧船從熊津入白江,和陸軍會合,一起向周留城推進。唐兵和倭國兵遭遇於白江口,劉仁軌等率部四次戰鬥,都接連取得勝利。百濟王扶餘豐脫身逃往高麗,王子扶餘忠勝、扶餘忠誌等率領部下投降,百濟全部平定,隻有任存城沒被攻下。
百濟西部人黑齒常之,身高七尺多,勇猛且有謀略,在百濟任達率兼郡將,相當於唐朝刺史的職位。唐將蘇定方攻克百濟,黑齒常之率領部下隨百濟人投降唐朝。蘇定方囚禁百濟王及太子,縱兵劫掠,成年人多被殺死。黑齒常之害怕,與手下十多人逃歸本部,收集被打散的士兵,保守任存山,結起柵欄以加強防守,一月之間歸附的有三萬多人。蘇定方派兵進攻,黑齒常之進行抵抗,唐兵失利。黑齒常之又接連攻取二百多座城池,蘇定方無法攻克這些城池,隻好撤回。黑齒常之與別部將沙吒相如各據守險要以響應福信,百濟失敗後,他們率部眾投降劉仁軌。劉仁軌派黑齒常之、沙吒相如率領他們的部眾去攻取任存城,還提供他們糧食和武器。孫仁師說:“這類人人麵獸心,怎麼可以相信?”劉仁軌說:“我看這倆人都忠勇而有謀略,注重信義,隻是前次投奔錯了人,現在正是他們感激立功的時候,不必懷疑。”於是,發給他們糧食和武器,分兵跟隨他們,攻下了任存城。
唐高宗詔令劉仁軌率領部隊駐守百濟,召孫仁師、劉仁願回朝。百濟經受戰火後,家家凋弊殘敗,遍地是僵硬的屍骸。劉仁軌開始下令掩埋屍骸,修錄戶口,治理村落,設置官長,開通道路,建立橋梁,修補堤堰,修複坡塘,勸課耕種,賑濟貧困的人,贍養孤兒老人,建立大唐社稷,頒布曆法和廟諱,百濟民眾十分高興,境內百姓都安心從事個人職業。劉仁軌接著做好屯田工作,儲備糧食,訓練士卒,計劃進攻高麗。劉仁願回到京師,高宗問他:“你在海東,前後所奏告的事情都很合宜,而且又有文理。你原本是武人,怎麼能寫得這麼好?”劉仁願說:“這些全是劉仁軌所作,臣是作不來的。”高宗大悅,加封劉仁軌六級官階,正式委任他為帶方州刺史,為劉仁軌在長安建修宅第,厚賜劉仁軌的妻子兒女,並命使者帶著璽書慰勞勉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