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辨才選賢之道2(3 / 3)

安祿山擁兵自重起叛亂

安祿山年幼時父親早亡,一直隨母親住在突厥族裏。後來其母嫁給安延偃,安祿山也就冒姓安氏,名叫祿山。他驍勇善戰,手段狡詐,善於諂媚逢迎,騙得唐玄宗、楊貴妃等人的寵信和支持,被任命為平盧節度使、範陽節度使、河北采訪使和河東節度使,掌握了今河北、遼寧西部、山西一帶的軍事、民政及財政大權,後來以清君側為由發動叛亂。

安祿山本是營州地方的混血胡人,其父死後,母親帶著他嫁給了突厥人安延偃。時值突厥部落衰敗潰散,安祿山就與堂兄弟安思順逃到幽州,冒姓安氏,名叫祿山。還有一個混血胡人名叫史窣幹,與安祿山原是街坊鄰居,長大後,成為朋友,都做了互市牙郎,以勇敢聞名。幽州節度使張守珪以安祿山為捉生將,每次帶領幾名騎兵出去,都能擒獲幾十名契丹人回來。又加上安祿山狡猾,善於揣摩人的心意,所以深受張守珪的喜愛,讓他做了自己的養子。史窣幹曾為張守珪立下大功,張守珪上奏任命他為果毅,後來升為將軍。史窣幹入朝奏事,玄宗與他說話,很喜歡他,就賜其名為“思明”。

安祿山為人乖巧,善於討人歡喜,很快也擔任了平盧兵馬使。玄宗身邊的人到了平盧,安祿山就用豐厚的財物賄賂他們,他們回去後盡說好話,因此玄宗更加認為安祿山是個賢能之人。公元742年,朝廷把平盧分出來,另外設立軍鎮,任命安祿山為節度使。次年正月,安祿山入朝,玄宗對他十分寵幸,允許他隨時入朝。過了一年,又讓他兼任範陽節度使,後來還讓他兼任禦史大夫。玄宗曾經讓安祿山進見太子,安祿山不行拜禮。左右的人催他跪拜,安祿山站著說:“我是胡人,不懂得朝廷的禮儀,不知道太子是什麼官?”玄宗說:“太子是將來的皇上,朕去世以後,代替朕做你的君主。”安祿山說:“我愚蠢淺薄,隻知道有陛下一人,不知道還有太子。”然後跪拜。玄宗聽了他的話,更加喜歡他。安祿山請求做楊貴妃的幹兒子。玄宗與貴妃一起坐著,安祿山卻先跪拜貴妃。玄宗問他原因,安祿山回答說:“我們胡人先母而後父。”玄宗十分高興。

公元752年,玄宗下令在長安為安祿山修建宅第,極盡壯麗,不惜財力,所用器物極其豪華。安祿山過生日,玄宗和楊貴妃賞賜給他很多衣服、珍寶、器物和豐盛的酒食。過了三天,又召安祿山進宮,楊貴妃用錦繡做成大繈褓,裹住安祿山,讓宮女用花轎抬著。唐玄宗聽見後宮的歡笑聲,問其原因,左右侍從說貴妃為兒子洗身。玄宗親自前往觀看,很高興,賞賜給楊貴妃洗兒金銀錢財,又重賞了安祿山,盡情歡樂,然後才罷休。安祿山請求兼任河東節度使,玄宗就讓原河東節度使擔任羽林將軍,讓安祿山代替他。

安祿山兼任三鎮節度使,大權在握,日益驕縱。安祿山因為曾經見了太子不下拜,今見玄宗年事已高,一旦駕崩,將由太子即位,所以心裏有些害怕。又見朝廷軍備鬆弛,頗有謀反之心。安祿山雖然早就有叛亂的想法,但因玄宗待他很好,想等到玄宗死後再反叛。這時,李林甫病死,楊貴妃的同族哥哥楊國忠憑著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楊國忠素與安祿山不和。楊國忠屢次在唐玄宗麵前說安祿山一定會謀反。但是,唐玄宗卻不以為然。時間一長,安祿山的謀反跡象漸漸暴露出來了。他向朝廷要求把範陽的三十二名漢將都撤換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親手寫詔書要安祿山到長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開始對安祿山懷疑起來。但是無論唐玄宗還是楊國忠,都沒有想到該怎樣防備安祿山的叛亂。

公元755年10月,安祿山經過周密準備,決定發動叛亂。這時候,正好有個官員從長安到範陽來。安祿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從長安發來的詔書,召集將士說:“剛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帶兵進京討伐楊國忠。”將士們都覺得很突然,麵麵相覷,但都不敢對聖旨表示懷疑。第二天一早,安祿山就帶領叛軍南下。十五萬步兵、騎兵在河北平原上進發,沿路的官員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祿山的叛軍一直向南進攻,幾乎沒有遭到什麼抵抗。範陽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唐玄宗開始認為是有人造謠,還不相信,到後來警報一個個傳來,他也慌了起來,立刻召集大臣商議。滿朝官員沒有經過這樣的大變亂,個個嚇得目瞪口呆,隻有楊國忠得意洋洋地說:“我早說安祿山要反,還不是被我說準了。不過,陛下盡管放心。他的將士不會跟他一起叛亂。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祿山的頭送來。”唐玄宗聽了這番話,也有些安心了。但誰知,沒過多久,叛軍長驅直入,渡過黃河,很快便占領了洛陽。

口蜜腹劍:李林甫暗陷忠良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的大奸臣,由巴結武惠妃和武三思之女起家,官至宰相,他為人陰險,城府極深,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對人表麵友好而暗加陷害,在職十九年,或借刀殺人落井下石,或利用酷吏製造冤案,大批忠臣良將被構陷迫害,或殺或流,以致政事敗壞,外患叢生,他死後不久就發生了安史之亂。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漸漸滋長了驕傲怠惰的情緒。他想,天下太平無事,政事有宰相管,邊防有將帥守,自己不必悉心為國事操心。於是,他就追求起享樂的生活來。吏部侍郎李林甫奸滑狡詐,與宦官以及後宮嬪妃交結,讓他們窺伺玄宗的動靜,皇上的一舉一動他了如指掌,因此每次上奏,總能符合玄宗的心意,深得玄宗讚賞。當時,武惠妃在後宮中最受寵愛,生了壽王李清,其他的皇子都不能相比,太子也被漸漸疏遠。李林甫於是讓宦官告訴武惠妃,願意盡力保護壽王。武惠妃十分感激,暗中幫助他,使他被提升為黃門侍郎,後來又被任命為宰相。李林甫做宰相後,凡是才幹聲望或功勞業績超過自己,以及受玄宗寵信、權勢地位將要威脅自己的,一定想方設法地除去,他還尤其忌憚文人學士。有時,他假裝對人很好,說些好聽的話,暗中卻陰謀陷害。所以世人都稱他“口有蜜,腹有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