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辨才選賢之道3(1 / 2)

唐玄宗曾經在勤政樓遊樂,垂下簾幕觀看樂舞。兵部侍郎盧絢以為玄宗已經離開,就提著馬鞭拉著轡頭,從樓下穿過。盧絢風度清雅,玄宗看著他走遠,感歎他含蓄的風度。李林甫知道後,就召來盧絢的兒子,說:“你父親一向很有名望,現今交州、廣州需要人才,皇上想讓你父親去,怎麼樣?如果害怕遠行,就應該貶官,不然,隻有以太子賓客或者詹事的身份在東都任職,這也算是優待賢士的職位,怎麼樣?”盧絢畏懼,於是主動請求擔任太子賓客或詹事。李林甫擔心違背眾望,就任命他為華州刺史。上任不久,又誣告盧絢有病,不處理州事,把他貶為詹事、員外同正。有一個官員嚴挺之,被李林甫排擠在外地當刺史。後來,唐玄宗想起他,對李林甫說:“嚴挺之還在嗎?這個人很有才能,還可以用呢。”李林甫說:“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聽一下。”退了朝,李林甫連忙把嚴挺之的弟弟找來,說:“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見皇上嗎,我倒有一個辦法。”嚴挺之的弟弟見李林甫這樣關心他哥哥,當然很感激,連忙請教該怎麼辦。李林甫說:“隻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說他得了病,請求回京城來看病。”嚴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著奏章去見唐玄宗,說:“真是太可惜了,嚴挺之現在得了重病,不能幹大事了。”唐玄宗惋惜地歎了口氣,也就算了。李林甫的兒子李岫任將作監,認為父親權勢過大,十分擔心。李岫曾經與李林甫遊覽後園,看到一個背著重物的下人,李岫指著此人對李林甫說:“大人擔任宰相很久了,結下的怨仇布滿天下,如果有一天災禍降臨,想要像這些民夫一樣,恐怕也不能夠啊!”李林甫聽了很不高興,說:“形勢已經這樣了,還能怎麼辦呢?”

唐朝建立以來,駐守邊疆的將帥都任用忠厚的名臣,任期不得太久,不得朝臣兼任,不得身兼數職,功名卓著的往往入朝擔任宰相。李林甫當宰相,想杜絕邊將入朝為相的途徑,認為胡人不懂詩書,就上奏說:“文臣擔任將帥,膽小不敢打仗,不如用出身貧寒的胡人。胡人勇敢果斷,熟習戰鬥;出身貧寒,則朝中沒有朋黨。陛下若真能以恩惠籠絡,他們一定能夠為朝廷效命。”玄宗認為有道理,便開始重用安祿山。從此,各道的節度使都任用胡人,精銳部隊都戍守北部邊疆,造成內輕外重的形勢,最後幾乎被安祿山顛覆江山。這都是由李林甫為求取專寵、鞏固地位的陰謀所造成的。玄宗晚年自以為天下太平,沒有什麼可憂心的,於是深居宮中,沉迷於聲色娛樂,把政事都委托給李林甫。到公元752年去世,李林甫共做了十九年宰相,造成天下大亂的局勢,而玄宗卻始終執迷不悟。

李林甫這個口蜜腹劍的曆史第一陰謀家,一個不學無術,隻會爭權奪勢的小人,何以宰相一當就是十九年,並且深受寵信,備受重用呢?這裏麵固然有李林甫善於權術、玩弄陰謀的原因,但是“君王從此不早朝”的唐玄宗的姑息養奸才是主要的“肇事者”吧。

李光弼人盡其才守太原

唐玄宗天寶年間,政治腐敗,邊將驕悍,中央集權被嚴重削弱。公元759年,安祿山與史思明發起叛亂。史思明殺死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後,自稱“大燕皇帝”,在相州大敗郭子儀等九節度使。9月,史思明又率軍南下,唐兵馬大元帥李光弼受命迎敵,一場鬥智鬥勇的生死博殺由此展開。

公元757年正月,叛將史思明統率幾路兵馬,共十萬大軍,前來進攻太原。當時守衛太原的是宰相李光弼,他的精兵都已經奔赴朔方,剩下的團練兵都是烏合之眾,數量也不足一萬人。史思明認為攻取太原城易如反掌,他想攻下太原後,就立刻進軍,直接進攻朔方、河西、隴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