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率叛軍直逼太原,太原城裏的將領都很恐懼,商議加固城池以
待叛軍,李光弼說:“太原城周圍四十裏長,叛軍就要到來,我們卻大興勞役,是沒見到敵人就先讓自己疲憊。”他隻是率領士兵與百姓在城牆外麵挖掘壕溝,又讓士兵做了幾十萬塊磚坯,大家都不知道有什麼用處。等到叛軍在城外進攻,李光弼就讓士兵用磚坯加高城牆,有毀壞的地方立刻修補。史思明派人到崤山以東取來攻城的器具,並讓胡兵三千人護送,到達廣陽的時候,遭到別將慕容溢、張奉璋的截擊,全都被殺死。史思明圍攻太原一個多月,仍沒攻下,於是挑選驍勇善戰的士兵為機動兵力,告誡他們說:“我進攻城北,你們就偷偷地到城南去;進攻城東,你們就到城西去,有機會就進攻。”但是李光弼軍令嚴整,即使叛軍沒有進攻的地方,巡邏警戒也毫不鬆懈,叛軍無法攻入。
李光弼在軍隊裏征募人才,隻要有技能,都會被選出來根據才能任用,人盡其才。李光弼得到安邊軍的三個鑄錢的工匠,善於挖掘地道。叛軍士兵站在城下抬頭辱罵,李光弼就派人從地道裏拉住他們的腳,拉進城裏,在城牆上斬首。從此,叛軍士兵走路的時候都低著頭看地。叛軍又用雲梯和土山攻城,李光弼挖掘地道迎戰,這些器具臨近城牆的時候都陷進地下。叛軍起初攻勢猛烈,李光弼做了大炮,發射大石頭,一發動輒打死二十多人。叛軍死亡十之二三,於是把軍營後退了幾十步,愈發嚴密地把城圍住。李光弼又派人假裝與叛軍相約,定下日期出城投降,叛軍很高興,沒有防備。李光弼讓士兵在叛軍的營地周圍挖掘地道,然後用木頭撐住。到了約好的時期,李光弼率領士兵站在城樓上,派遣裨將率領幾千人出城,假裝投降的樣子,叛軍都在旁邊觀看。忽然營中地麵塌陷,死了一千多人,叛軍驚慌混亂,官軍趁機擂鼓呐喊,出城襲擊,俘虜斬首了一萬多人。
安祿山自從起兵叛亂以來,視力逐漸下降,到這時候已經看不見東西。同時,身上又生了毒瘡,這使得他性情更加暴躁,左右侍從稍微不稱心,就用鞭子抽打,有時就把他們殺了。安祿山的愛妾段氏生了一個兒子叫慶恩,想要代替安慶緒為太子。安慶緒總是擔心被害死,不知道該怎麼辦。孔目官太仆丞嚴莊便與安慶緒合謀,讓宦官李豬兒在夜裏將安祿山殺死。嚴莊向外宣布安祿山病重,立晉王安慶緒為太子。不久,安慶緒即皇帝位,尊稱安祿山為太上皇,然後發喪。安慶緒昏庸懦弱,說話語無倫次,嚴莊擔心大家不服,就不讓安慶緒出來見人。安慶緒每天飲酒作樂,把嚴莊當作兄長看待,任他為禦史大夫、馮詡王,諸事無論大小,都由嚴莊決定,並加封眾將領官爵,以取悅他們。史思明太原大敗之後,聽說安祿山已死,急忙趕回範陽,留下蔡希德等人繼續圍攻太原。
中國有句俗話,謂之“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要實現“盡其用”、“盡其才”,關鍵在於把物安放在適當的地方,把人安排在適當的崗位,小才大用固然會貽誤工作,大材小用也可能造成工作的損失。這就要求我們,應當為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創造出更好的環境,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多一些愛護人才的實際行動,少一些打壓人才的利己目的;多一些人盡其才的意識,少一些大材小用的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