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在風雲多變的險惡環境中,主要憑借外交手段,采用連橫策略,“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麵事秦”,使秦國國威大張,在諸侯國中產生了巨大的威懾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稱讚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張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從而為秦國的霸業和將來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趙高專權殺李斯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揭竿起義,秦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深,李斯長子李由為三川守,未能阻截吳廣軍西進,李斯因此受到彈劾。李斯為了苟全性命,阿諛求榮,上書二世“行督責之道,專以天下自適”。二世欣然接受,對下督責益嚴。於是,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眾者為忠臣,“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積於市”。此後,趙高為獨攬大權,誣諂李斯與其子同陳勝、吳廣暗通聲氣,意圖謀反。二世命趙高審理。在趙高的嚴刑逼供下,李斯被迫認罪,公元前207年,具五刑,腰斬於鹹陽市,並夷三族。
秦國郎中令趙高仗著二世的恩寵肆意專橫,因私人仇怨誅殺了很多人。他怕大臣入朝奏事向二世報告,於是以天子年輕不通政事為由,勸二世深居宮中,讓他及侍中官等熟習法律的人來處理事務。這樣,趙高就掌管了國家政事,一切大事都由他決定。
趙高聽說李斯對此不滿而有非議,便去會見丞相李斯說:“關東地區的盜賊紛紛起來鬧事,現在皇上卻加緊增征夫役去修建阿房宮,並搜集狗馬一類無用的玩物。我想進行規勸,但因地位卑賤不敢言。這可是您份內的事情啊,您為什麼不去勸諫呢?”李斯道:“本來是該如此啊,我早就想說了。但如今皇上不坐朝接見大臣聽取奏報,經常住在深宮中,我所要說的話,不能傳達進去,想要覲見,又沒有機會。”趙高說:“倘若您真的要進行規勸,就請讓我在皇上得空的時候通知您。”於是,趙高等到二世正在歡宴享樂、縱情美色時,派人通告李斯:“皇上正有空閑,可以進宮奏報事情。”李斯即到宮門求見。如此接連三次。二世大怒道:“我常常有空閑的日子,丞相不來。我正在閑居休息,丞相就來請示奏報!丞相這豈不是輕視我年幼看不起我嗎?”趙高便趁機說道:“沙丘偽造遺詔逼扶蘇自殺的密謀,丞相參與了。現在陛下已立為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卻沒有提高,他的意思是想要割地稱王了。而且陛下若不問我,我還不敢說,丞相的長子李由任三川郡守,楚地盜賊陳勝等都是丞相鄰縣的人,因此,這些盜賊敢於公然橫行,以致經過三川城的時候,李由隻是據城防守不肯出擊。我聽說他們還相互有文書往來,因尚未了解確實,所以沒敢奏報給陛下。況且丞相在外麵,權勢比陛下大。”二世認為趙高說得有理,便想查辦李斯,但又怕事實不確,於是就先派人去審核三川郡守與盜賊相勾結的情況。
李斯聽到風聲,才知中計,便上書揭發趙高專權擅勢、貪欲無窮,有篡位自立的野心。趙高知道胡亥聽不進去,便沒有扣押這封上書。胡亥果然不信,李斯再次上書,堅決要求懲治趙高。胡亥擔心李斯會利用自己手中的職權先斬趙高而後奏,便告訴趙高要小心。趙高趁機大進讒言,說李斯想先除掉自己,再像田齊篡奪齊國的政權一樣篡奪胡亥的天下。胡亥相信了趙高,命他把李斯拘捕起來,投入獄中,隨即又把李斯的宗族、門客以及凡與李斯有交往的人統統收捕入獄。
趙高嚴刑逼供,逼李斯招認與兒子李由謀反之事。李斯難受酷刑,屈打成招。但他還不死心,又上書胡亥自陳,趙高接到上書後撕得粉碎,說:“囚犯怎麼能上書呢?”李斯的上書,反倒提醒了趙高,倘若胡亥真的派人來審問李斯,他肯定會翻供的。趙高就讓自己的門客十多人假扮成禦史、侍中的樣子,輪番去審訊李斯。李斯不知其中有詐,就以實情相告,結果每次都遭到殘酷的拷打。後來,胡亥派人來核實李斯的供詞,李斯以為又如前幾次一樣,始終沒敢改口,承認了謀反的罪名。趙高把這份供詞上奏給胡亥,胡亥看後非常高興地說:“如果沒有趙高,我幾乎被李斯所賣。”這樣一來,李斯就被定成死罪,夷滅三族。
如果秦始皇因為統一六國而被稱為“千古一帝”的話,李斯被稱為“千古一相”也毫無愧色。秦始皇對他基本是言聽計從。功高而未震主,秦始皇直到死都沒有懷疑過他,對他的信任可以說是無以複加了。李斯對少主還有擁立之功,但二世皇帝居然會相信他謀反。少主即位一年,擁立的功臣就身敗族夷,也是史上罕見。李斯為什麼會敗於趙高?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李斯沒有把趙高作為敵手,而趙高把李斯當作了敵手;第二,趙高掌握了跟皇帝的聯絡權,李斯想見皇帝一麵都難,更談不上在皇帝麵前表白自己,揭發別人了;第三,趙高用威逼利誘的方式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勢力集團,而李斯始終沒有自己的勢力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