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政治權力的謀略4(1 / 3)

玄武門之變

秦王李世民屢遭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陷害,多次幾乎性命都難以保全。李世民忍無可忍,遵從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之計,借唐高祖召群臣到宮中商議之機,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到玄武門時,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玄武門之變發生了。隨後,李世民當上了皇太子,高祖將唐王朝之大權悉授於他。“玄武門之變”不但阻止了大唐帝國統治階級內部的分裂,而且促進了日後穩定政治局麵與統一大帝國的形成。

公元626年,天下已定,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妒忌秦王李世民的軍功,與後宮的嬪妃一起,日夜在高祖李淵麵前說李世民的壞話。同時想盡種種辦法,或是治罪流放,或是任職外派,或是誣陷驅逐,把李世民身邊的人遣散,削弱他的力量。公元626年,突厥入侵,李建成推薦李元吉,讓他代替李世民督率各軍北伐。李元吉請求派李世民手下大將尉遲敬德、程咬金等一起前往,還挑選秦王軍中的精銳士兵,充實自己的軍隊。李建成見李元吉得到李世民的軍隊,便讓他趁李世民為他餞行的時候,埋伏武士刺殺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後,便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商議,決定發動事變,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

6月初三,李世民呈上密奏,稱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後宮嬪妃淫亂,而且說:“我沒有絲毫對不起哥哥與弟弟的地方,但現在他們卻想殺我,像是要為王世充和竇建德報仇。我如今含冤而死,永遠離開親人,魂魄回到地下,實在恥於見那些被我誅殺的賊人!”李淵看了奏章,驚愕不已,讓李世民次日調查這件事。初四,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等人入朝,在玄武門埋伏士兵。張婕妤暗中得知了李世民上表的內容,急忙告訴李建成。李建成把李元吉叫來商量,李元吉說:“我們應當控製住東宮與齊王府的軍隊,借口生病,不去上朝,以觀察形勢。”李建成說:“軍隊的防備已經很周密,我與你應當入朝參見,親自詢問消息。”於是一起入宮,走向玄武門。李建成與李元吉走到臨湖殿的時候,察覺到情形不對,立刻調轉馬頭,準備返回東宮和齊王府。李世民從後麵叫他們,李元吉拉開弓射李世民,拉了好幾次都沒有把弓拉滿。李世民一箭將李建成射殺。尉遲敬德帶領騎兵七十人隨即趕到,他身邊的士兵把李元吉射下馬來。李元吉想逃到武德殿,尉遲敬德追上他,把他殺了。

翊衛車騎將軍馮立聽說李建成死了,就與副護軍薛萬徹等人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兵兩千人,迅速趕往玄武門。守衛玄武門的士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薛萬徹大喊,準備進攻。這時,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給他們看,東宮和齊王府的士兵立刻潰散,薛萬徹與騎兵幾十人逃跑。高祖李淵正在海池劃船,李世民讓尉遲敬德入宮宿衛。尉遲敬德身穿鎧甲,手握長矛,直接來到高祖所在的地方。李淵大驚,問他說:“今天誰作亂?你到這裏來幹什麼?”尉遲敬德回答說:“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舉兵誅殺了他們。惟恐驚動了陛下,所以派臣來宿衛。”李淵對裴寂等人說:“想不到今天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該怎麼辦呢?”大臣們說:“建成與元吉本來就沒有什麼功勞,還嫉妒秦王功高望重,一起策劃陰謀。現在秦王已經聲討誅殺了他們,秦王功蓋寰宇,天下歸心。如果陛下能夠立他為太子,委以國家大事,就不會再有什麼事情了。”李淵說:“好!這也正是我一直的心願啊!”8月初七,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初八,李淵下詔將皇位傳給李世民,次日,李世民登基即位,即為唐太宗。

“玄武門之變”是唐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不斷激化而導致的宮廷政變。這場“蹀血宮門”的事變,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它是李世民政治生涯的轉折點。從此,李世民取得了皇位的繼承權,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雖然李世民殺兄弟,奪父位,道德受到嚴重質疑,但是他確實立功於天下,造福於後代。由其開創的貞觀之治更是成為後世楷模,為曆代頌揚。

武則天專權登帝位

武則天,名瞾,唐高宗皇後。武則天素多智謀,兼涉文史,自顯慶末年起,乘高宗體弱多病之機,遂專國柄,威勢日重。公元674年,高宗稱“天皇”,武後稱“天後”,宮中稱為“二聖”。公元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製。公元684年2月,武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立睿宗李旦,繼續臨朝稱製。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國號周,廢睿宗為皇嗣,改東都洛陽為神都。

公元660年10月,高宗因為得了風邪,頭暈目眩,眼睛不能看東西,各部門的上奏有時候就讓皇後武則天決定。武則天聰明敏銳,閱讀過很多文史書籍,處理事情都很符合高宗的心意。高宗從此開始把國家政事委托給她,權力與皇帝相同。誰知,武則天得誌後,獨斷專橫,作威作福,高宗也時常受她牽製,這使得高宗非常憤怒,於是秘密召見上官儀一起商量。上官儀說:“皇後專權恣肆,天下人都不讚成,請廢黜她。”唐高宗也這麼認為,於是立刻命令上官儀起草詔書。左右侍從跑去告訴武則天,武則天急忙到高宗那裏申訴。當時詔書的草稿還在高宗手裏,高宗羞愧畏縮,不忍心廢黜她,又像原來一樣對待她,還擔心她生氣,於是騙她說:“我本來沒有這個意思,都是上官儀的主意。”武則天得知後,便指使許敬宗誣陷上官儀、王伏勝與李忠謀反。12月13日,上官儀被逮捕,關進監獄,與他的兒子一起被處死,抄家沒收全部財產。從此,每逢唐高宗臨朝,武則天都在後邊垂簾聽政,政事無論大小,她都要參與。天下大權,全都歸於武則天,升官罷黜,處死放生,全都由她決定。皇帝隻是無所事事的清閑人而已,朝廷內外稱他們為“二聖”。

太子李弘仁愛孝敬、謙虛謹慎,對待士大夫禮儀周到,朝廷內外都歸附他。高宗也很喜歡他。武則天正要施展抱負,李弘的奏請卻經常違背她的心意,因此失去了武則天的寵愛。公元675年4月25日,李弘死於合璧宮,時人都認為是被武則天用毒酒害死的。6月,雍王李賢被立為皇太子。公元679年4月,靠符咒幻術而受高宗和武則天器重的偃師人明崇儼被強盜殺死,朝廷下令搜捕強盜,始終沒有抓到。武則天懷疑這件事是太子李賢所為。李賢喜歡音樂,好女色,與家奴趙道生等人狎昵,賞賜給他們很多金帛,司議郎韋承慶上書勸諫,李賢不聽。公元680年8月,武則天指使人告發這些事。高宗命令審問李賢,在東宮馬坊搜出黑色鎧甲幾百件,認為是謀反的器具,趙道生又供認李賢指使他殺了明崇儼。高宗一向喜愛李賢,遲疑不決,想赦免他。武則天說:“為人子卻陰謀反叛,天地不容。應該大義滅親,怎麼能赦免?”便廢黜太子李賢,貶為庶民。

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李治在貞觀殿駕崩,遺詔中讓太子在靈樞前即位,軍國大事有難以決斷的,參照天後武則天的意見。太子李顯即位,是為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後,政事都由她來決定。公元684年正月,中宗想任命皇後韋氏的父親韋玄貞為侍中,又想授給乳母的兒子五品官,中書令裴炎堅持勸諫。中宗大怒,說:“我就是把天下送給韋玄貞,又有什麼不可以?竟然要吝惜侍中的職位?”裴炎報告給武則天,武則天於是開始秘密策劃廢黜皇帝。2月初六,武則天在乾元殿召見群臣,裴炎等率領衛兵入宮,宣布武則天的詔令,廢黜中宗為廬陵王。中宗說:“我有什麼罪過?”武則天說:“你想把天下送給韋玄貞,怎麼沒有罪?”初七,武則天立豫王李旦為皇帝,是為睿宗。朝政大事由武則天決斷,皇帝居住在另外的大殿,不得有所幹預。12日,武則天駕臨武成殿,皇帝率領王公以下的官員奉上尊號。15日,武則天到大殿前,派禮部尚書武承嗣冊封繼位的皇帝。從此,武則天經常駕臨紫宸殿,垂掛淺紫色的帷帳,臨朝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