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3 / 3)

宋代陳希夷芒種五月節坐功

運主少陰,三氣。

時配手少陰心君火。

坐功:每日寅卯時,正立,仰身,兩手上托,左右力舉,各三十五次。定息,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腰背蘊積、虛勞、嗌幹,心痛欲飲。日黃、脅痛、消渴、善笑、善驚、善忘,上咳吐,下氣泄,身熱而股痛,心悲,頭項痛,麵赤。

宋代陳希夷夏至五月中坐功

運主少陽,三氣。

時配少陰心君火。

坐功:生日寅卯時,跪坐,伸手叉指屈指,腳換踏左右三十五次。叩齒、納清、吐濁、咽液。

治病:風濕積滯,腕膝痛,臑臂痛,後廉痛厥,常中熱痛,兩臂內痛,腰背痛,身體痛。

六月養生法

六月為季夏,小暑六月節,大暑六月中。“是月也,土潤溽暑,大雨時行”。六月為長夏,五行屬土,運氣配太陰濕氣。故六月春生,以避暑濕為原則。《攝生論》曰:“是月肝氣微弱,脾旺,宜節約(節製)飲食,遠聲色。此時陰氣內伏,暑毒外蒸,縱意當風,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切須飲食溫軟,不令太飽,時飲粟米溫湯,豆蔻熱水最好。”明代高濂更明確指出:“季夏之月……增鹹減甘,以資腎髒。是月。腎髒氣微,脾髒獨旺,宜減肥濃之物,益固筋骨。……生氣在巳,坐臥宜向南方。”

宋代陳希夷小暑六月節坐功

運主少陽,三氣。

時配手太陰脾濕土。

坐功:每日醜寅時,兩手踞地,屈壓一足,直伸一足,用力掣十五次。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腿膝腰髀風濕,肺脹滿,嗌幹,喘咳,缺盆中痛,善臍,右小腹脹引腹痛。手攣急,身體重,半身不遂,偏風健忘,哮喘,脫肛,腕無力,喜怒不常。

大暑六月中坐功

運主太陰,四氣。

時配手太陰濕土(疑有誤)。

坐功:每日醜寅時,雙拳踞地,反首向肩引。作虎視,左右各十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頭項胸背風毒,咳嗽上氣,喘渴煩心,胸膈滿,月需臂痛,掌中熱,臍上或者肩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久淹泄,皮膚痛及健忘,愁欲哭,灑淅惡寒。

七月養生法

七月為孟秋,立秋七月節,處暑七月中。處者,止也。暑氣至此而止。“涼風至,白露降”,溽暑始收。審七月天地之氣,陽氣轉衰,陰氣日上,陰陽未交之時,天地寒,故於卦應否。善養生者,須早睡早起,以旺生氣,收斂神氣,以避殺氣。飲食增鹹減辛,以助肝氣。七月秋之初,生氣在午,坐臥宜向南方,於人有益。

宋代陳希夷立秋七月節坐功

運主太陰,四氣。

時配足少陽膽相火。

坐功:每生日醜寅時,正坐,兩手托地,縮體開息,聳自上踴,凡五十六次。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補虛益損,去腰。腎積氣……心脅痛不能反側。麵塵,體無澤……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腫痛,腋下腫,汗出振寒。

宋代陳希夷處暑七月中坐功

運主太陽,四氣。

時配足少陽膽相火。

坐功:每日醜寅時,正坐,轉頭,左右舉引,就反兩手捶背,各三十五次。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風濕留滯肩背痛,胸痛,脊膂痛,脅肋髀膝經絡外至絕骨,外踝前及諸節背痛。少氣,咳嗽喘喝上氣,胸背脊膂積滯之疾。

八月養生法

八月為仲秋,處暑後十五日,鬥柄指庚,為白露節。其後十五日,鬥柄指酉,為八月中氣秋分。陰氣生於午而極於亥,酉則其中,故八月陰陽適中,各居其半。《月令》渭:“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聲,蟄蟲害戶,殺氣浸盛。陽氣日衰,水始涸。”陽氣衰則寒氣起,燥氣當令,水始涸。故八月春生,須謹防秋燥,宜早臥早起,振奮精神,收斂神氣,以避肅殺之氣。飲食宜減辛增酸,抑肺保肝。食勿太過,免生壅塞。八月生氣在未,未在南偏西,坐臥宜向未方,於身有益。晨起外出,宜在食後,暖其服。

宋代陳希夷白露八月節坐功

運主太陰,四氣。

時配足陽明胃燥金。

坐功:每日醜寅時,正坐,兩手按膝,轉頭,推引,各十五次。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風氣留滯腰背經絡,灑淅振寒,苦伸數欠,或惡人與火。聞木聲則驚狂,瘧汗。

宋代陳希夷秋分八月中坐功

運主陽明,五氣。

時配足陽明胃燥金。

坐功:每日醜寅時盤足而坐,兩手掩耳,左右反側;各十五次。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風濕積滯,脅肋腰股腹水腫,膝髕腫痛,膺乳氣衝、股、伏、骺外廉。足跗諸痛。

九月養生法

九月為季秋,秋分後十五日,鬥柄指辛,為九月節氣寒露;複十五日鬥柄指戌,為九月中氣霜降。此月陰氣更盛於前月,露水受凍凝結成霜,霜降則植物凋零。此時,切忌觸冒寒邪,起居宜較前月略晚為宜,以避霜冷寒氣也。內有痰飲宿疾之人,每至此月複作,預防之法,除謹避虛邪賊風外,尚須無恣醉飲,無恣食生冷。秋季脾氣已衰,肺金尚旺,飲食以減苦增甘及酸為宜,甘酸合化可益肝腎,甘味入脾,以助時衰。

宋代陳希夷寒霜九月節坐功

運主陽明,五氣。

時配足太陽寒水。

坐功:每日醜寅時,正坐,舉兩臂踴身上托,左右各十五次。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諸風寒濕邪挾脅腋經絡動衝頭痛、目侶脫、項如拔、脊痛、腰折、痔瘺。

宋代陳希夷霜降九月中坐功

運主陽明,五氣。

時配足太陽膀胱寒水。

坐功:每日醜寅時,平坐,紓兩手攀兩足,隨用足間力,縱而複收,三十五次。叩齒、吐納、咽液。

十月養生法

十月為孟冬,霜降後十五日,鬥柄指乾,為十月節立冬。複十五日鬥柄指亥,為十月中氣小雪,時令至此,陽氣已衰,陰氣日積,純陰用事。水始凍、地始凍、雪始起。當此之時,服、食宜溫,勞作宜少,去寒就溫,以避風邪。但亦無過熱,避免汗出泄氣為宜。早睡晚起,以應晝短夜長之令;飲食減鹹增苦,以健脾防腎氣來乘。十月初冬,陽氣潛藏未固,善養生者,須以意引陽氣下治內含,宜於夜半亥子之交,凝神聚氣,端坐片時,使神氣歸根,自然元氣充盛,陰中可生元氣。

宋代陳希夷立冬十月節坐功

運主陽明,五氣。

時配足厥陰風木。

坐功:每日醜寅時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顧兩手,左右托十五次。吐納、叩齒、咽液。

治病:胸脅積滯,虛勞邪毒,腰痛不可俯仰。嗌幹,麵塵,脫色,胸滿嘔逆,飧泄頭痛。

宋代陳希夷小雪十月中坐功

運主太陽,終氣。

時配足厥陰肝風木。

坐功:每日醜寅時,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爭力,各十五次。吐納、叩齒、咽液。

治病:脫肘,風濕熱毒,婦人小腹腫,丈夫癀疝,狐疝,遺溺,閉癃,血睾,腫睾,疝。

十一月養生法

十一月為仲冬,小雪後十五日,鬥柄指壬為十一,月節大雪。複十五日鬥柄指子,為十一月中冬至。十一月天氣更冷,陰寒極而陽複生。冬至日,日南至。其後,天陽漸長,人之陽亦漸興於下。故養生者,必須靜養生迎生氣。《禮記·月令》認為:“仲冬之月……冰益壯,地始坼。……是月也,日短至,陰陽爭,諸生蕩。君子齋戒,處必掩身,身欲寧。去聲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靜,以待陰陽之所定。”十一月是陽生之始,古人十分重視子月養生。早臥晚起。無所事事,或閉關靜攝,或齋戒寧身,以迎初陽。飲食上宜減鹹增苦,補理肺胃及心火,以防腎水之橫逆。

宋代陳希夷大雪十一月節坐功

運主太陽,終氣。

時配足少陰腎君火。

坐功:每日子、醜時起身,仰膝,兩手左右托(地),兩足踏,各三十五次。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腳膝風濕毒氣,口熱舌幹咽腫,上氣,嗌幹及腫,煩心、心痛、黃疸、腸澼、陰下濕。

宋代陳希夷冬至十一月中坐功

運主太陽,終氣。

時配足少陰腎君火。

坐功:每日子,醜時,平坐,伸兩足,拳兩手,按兩膝,左右極力十五次。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手足經絡寒濕,脊股內後廉痛,足痿厥,嗜臥、足下熱、臍痛、左脅下背肩髀間痛。

十二月養生法

十二月是季冬,古稱臘月。冬至後十五日鬥.柄指癸,為十二月節小寒。複十五日鬥柄指醜,為十二月中大寒。氣候至此月,寒冽已極,陰氣肆虐,陽氣雖深藏於內,但已較子月為壯。然善養生者,仍須順陰氣之閉藏,護嬌陽於金城之內。謹避風寒,勿冒霜雪,減鹹增苦,以調腎心,又因十二月為四季月,五行屬土,土毛當旺,故又須減甘味之助脾胃,務使五髒宣平,可保無病。其月生氣在亥,坐臥宜西北。導引吐納,均以調理脾、腎、心三髒為宜。

宋代陳希夷小寒十二月節坐功

運主太陽,終氣。

時配足太陰脾濕土。

坐功:每日子醜時,正坐,一手按足,一手上托,挽首互換,極力十五次。吐納、叩齒、漱咽。

治病:榮衛氣蘊,食即嘔胃。脘痛腹脹噦。瘧。飲發中滿,食減,善噫,身體皆重。

宋代陳希夷大寒十二月中坐功

運主厥陰,初氣。

時配太陰濕土。

坐功:每日子醜時,兩手向後,踞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十五次。叩齒、漱咽、吐納。

治病:經絡蘊積諸氣,舌根強痛,體不能動搖,或不能臥。強力股膝內腫,尻陰臑足背痛,腹脹腸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