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這部古醫書還從醫學觀點出發,對於形神兩個方麵及其相互關係進一步作了具體的分析。關於形,它著重地分析了五髒、六腑、奇恒之腑和五官九竅。五髒為心、肝、脾、肺、腎,還包括心包絡、膻中和命門;六腑為膽、胃、大腸、小腸、三焦和膀胱;奇恒之腑為腦、髓、骨、脈、膽和女子胞;五官九竅為耳、目、口、鼻、舌、前陰和後陰。關於神,它認為包括神、魂、魄、意、誌和思、慮、智等內容。而神的組成因素的各自含義是:“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誌,因誌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和物謂之智。”根據《內經》的論述,形的某些組織和神的某些因素還具有一種相應的特定關係。例如,五髒和五誌是相對應的,心藏神,在誌為喜;肝藏魂,在誌為怒;脾藏意,在誌為思;肺藏魄,在誌為悲;腎藏誌,在誌為愁。
現代醫學心理學認為,最初客觀存在的事或現象作用於我們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皮膚等),引起分布在感覺器官中的神經組織的活動,並在這裏實現從物理能、化學能到神經能的轉化,發動神經衝動。然後,神經衝動攜帶著現實事物、現象的信息,沿著有關神經通道,傳導到神經中樞的低級部位(脊髓、延腦、橋腦、中腦、小腦、間腦、皮下神經節等),對信息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神經衝動的傳導繼續進行,最後到達神經中樞最高部位——大腦兩半球皮層。現實事物經過大腦皮層相應區域的神經細胞的分析、綜合、加工、改造,產生關於這些事物的印象以及對待這些事物的態度;並由大腦皮層發出各種不同指令,引起各種各樣的行為和活動。這些行為和活動又會反饋給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根據反饋回來的信息進一步發出新的指令。如此循環往複。使人的認識水平,活動水平不斷改善和提高。由此可見,心理即對客觀事物的印象、態度、思想等,是神經係統,主要是大腦的複雜活動的產物,而神經係統的活動則是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心理是不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的,它隻能在物質世界作用下,經過物質的,即生理的過程,才得以產生、形成和發展,因此,神經係統的發展是否成熟,它的結構和機能是否完善,必然會對人的心理活動產生重大影響。
但是,心理對生理也不是無所作為的。祖國醫學就指出了“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內經》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悲則氣消”;“大怒傷肝,暴喜傷心,思慮傷脾,悲憂傷肺,驚恐傷腎”等。這些說法均明確地指出了身心之間存在著辯證關係,而且已被後來大量的研究和臨床實踐證實。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說:“一切頑固學生的憂鬱和焦慮,足以給各種疾病大開方便之門。”現在已經查明,人類的許多疾病,如高血壓、心髒病、潰瘍病、肺結核、支氣管哮喘、月經不調,以及某些皮膚病、癌症等,它們的發病、病程和治療都與心理因素有著密切關係。
英國有位醫生調查了250名癌症病人,發現其中有62%的人在發病前都受過強烈的精神刺激。有些婦女,當改變生活環境後,常會發生停經的現象,通常人們稱之為“水土不服”。其實這是由於初到新的環境,人地生疏,改變了正常的生活習慣,使大腦皮層活動受到幹擾,因而引起生理機能、內分泌係統的混亂。心理的異常變化,必然破壞大腦皮層本身在正常情況下的興奮和抑製的平衡狀態,因而造成最高指揮機關的混亂,導致其下屬機構——皮層下中樞神經活動(它們管著消化係統,血循環係統,呼吸係統,內分泌係統,免疫係統等人體各種機能)的混亂,使內分泌腺的機能亢進或減退,使體液(如血液,胃液)中各種化學成分的比例失調,引起一係列的病理變化。研究資料表明,人在情緒激動時,心跳可快到180~200次,血壓可從130毫米水銀柱猛升到230毫米水銀柱以上。人在高興時,每分鍾吸呼17次,悲傷時下降到9次,憤怒時上升到40次,恐懼時高達64次。
心理活動和生理活動密切相關。我們為了保持身體健康,也就需要保持心理的健康。
性格與調神
人的性格不同,其精神狀態也就各不相同。不同性格的人對於同樣事物的刺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體驗,個人都采取自己習慣的行為和方法去處理。因此,在喜、怒、憂、思、悲、恐、驚的發生以及表現的形式與強弱程度上,也就體現出個人的性格特點來了。中醫把人的個性特征,分成五種類型,茲按其分類提出調神措施。
火型之人
火型之人,相當於現代所稱之為興奮型或急躁型。這種人的性格特征是:性情急躁,容易發怒,好與人爭,有氣魄,喜進取,做事快,膽量大,性直爽,神情常處於緊張狀態。攝生之道,首先是加強自我涵養,自覺地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在工作與生活中,對一些非原則性問題,少與人爭,以減少激怒。根據思勝怒的法則,盡量把精力放在思考與鑽研上,並常以音樂調節之。常聽輕鬆、幽雅、恬靜的音樂,間或配以低沉、抑製的樂章,少參加爭勝的文娛活動。常種花草消閑,賞花悅心,森林逸興,書畫靜神。室內,衣著常使冷色,以合歡枕、菊花枕、長壽枕睡覺。每天最好冷水浴,以收鎮靜之效。放風箏、釣魚陶冶性情。氣功以練靜功為主,加強意識內守。飲食方麵,遠煙酒、辛辣厚味和肥膩助陽之物,多用清淡、滋陰之品。一年之中春夏,一日之中上午,肝陽升發,心火亢旺,此形之人,最易暴怒發火,尤須避免激怒的事物。
木型之人
木型之人,相當於現代所稱之抑鬱型和抑鬱質。此種人性格內向,神情低沉,心胸狹隘,觸事憂慮,多愁善感,頗有才智,好用心機,心常苦悶,做事認真,膽小自卑,怕與人事,神情常處於抑鬱狀態。攝生之道,首先加強自我意識鍛煉,多讀積極的、鼓動的、富有樂趣的、展現美好生活的書籍,培養自己開朗、豁達的胸懷。在家庭中,應以歡樂為主。與四鄰相處,要樂觀大方。名利上不患得患失,知足長樂。根據喜勝憂的法則,主動地尋求歡樂,多參加社會活動,常看喜劇、滑稽戲。聽相聲以及觀看富有鼓動、激勵的電影、電視,遠悲劇、苦戲。常聽激昂高亢的音樂,以提高情趣。屋內花香明快,以暖色喜色為主,應用香料灌枕睡覺,以爽神暢誌。冷浴有興奮之功,也可應用。常外出旅遊以暢心胸。氣功以強壯功、保健功、站樁功為宜。飲食方麵,少量飲些酒和咖啡,以活動血脈,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灶,常食梅花粥、陳皮粥、山楂粥之類,舒肝利氣之品。此種人耐春夏不耐秋冬,一日之晨午,一年之春夏,陽氣升發,其人神情爽朗,而夜晚、秋冬,陽氣潛伏,氣氛壓抑,易生鬱悶,應避免憂愁之事發生。
土型之人
土型之人,相當於現代所稱之靈活型。此種人性格開朗,神情豁達,多智少愁,心情安定,不急躁,喜交往,隨機應變,適應性強。攝生之道,重在“靜神”,除閱讀、音樂、文娛、香花、泉療外,要多做具體工作和多幹實事。閑暇之餘,可多移花種木,書畫,釣魚,以凝神靜誌。切忌飲酒作樂,無事聊天,高談闊論,以免大傷神氣。多眠少動,一夜不眠,十日難複,應該特別注意。氣功以靜養功為主。飲食以清淡為宜。此種人一般耐秋冬,不耐春夏。所以,一年之中春夏之季,一日之中晨午之時,應注意凝神靜誌,精神內守。
金型之人
金型之人,相當於現代所稱之安定型。此種人性格平靜,神情穩定,為人敦厚,做事認真,心地坦然,寡言緘默,淡名利,求穩健,少開拓。攝生之道,如慎起居,適寒溫,節房事,生活有節,再以音樂、文娛、書畫,快樂神明,香花、色彩悅心誌,氣功鍛煉精氣神,並注意四時養生之道,大有可能成為長壽之人。
水型之人
水型之人,相當於現代稱之不安定型。此種人性格活躍,神情不定,為人刻薄,心地不善,心胸狹隘,善於欺詐,好搬弄是非,貪名利,性輕浮,常嫉妒,大話連篇,做事馬虎。攝生之道,應正思慮以養神,加強自我意識鍛煉,多讀道德修養書籍。常聽開朗、明快的音樂,看正派的電影、電視、戲劇等。遠邪惡、親友善,多做有益之事。氣功修養,坐禪,亦有揚善除邪之功。
以上性格分型不是絕對的,既可交叉出現,也可通過調神攝生而互相轉化。但是,人的性格是在不斷受到社會生活影響、教育影響,以及自身的實踐鍛煉下,長期塑造而成的。所以性格一經形成就比較穩固,而且貫穿於人的全部生活中。由於性格會影響人的情緒的發生與變化,進而也就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影響到一些疾病的發生與轉歸。
醫學實踐證明,性格溫和、開朗、活潑、直爽、樂觀的人不易得病,得了疾病也容易治愈。相反,性格暴躁,容易激動的人,易患高血壓或心髒病。如以上火形之人與金形之人,則前者比後者容易患心髒病。此外,其他一些疾病,如潰瘍、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病等,也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征。但是,有些醫學家認為,人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隨著性格的改變,本來有些與性格有關的疾病也相應地隨之而減少或不發生,就是原來有的病也容易治愈。因此,人人都應當了解自己的性格,努力使自己形成良好的性格,對於身心健康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