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冠心病
冠心病,中醫稱為真心痛。《內經》把這種痛作了形象的描述:“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這和心絞痛的特點是一致的。
古代醫學認為,經常憂思惱怒的人,最容易發生真心痛。現代醫學也認為,人的脾氣和性格對冠心病的發生有密切關係。中醫也觀察到,經常憂思惱怒的人,不但容易產生真心痛而且容易引起暴死。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出現心肌梗塞的人,他們的情緒比一般人更容易焦慮、憂鬱、憤怒。美國心髒專家對117名心律紊亂和早搏患者的病因做了調查,結果發現,由急性情緒紊亂引起的占25名;由情緒低落或發怒引起的占17名;其他病人則表現為沮喪、憂愁、悲傷、焦慮或緊張。而病人之所以出現心跳不規則,脈搏不整,常常是由於患有冠心病的緣故。環繞心髒頂端的冠狀動脈硬化,是產生冠心病的直接原因,血中膽固醇增高又是造成冠狀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而情緒緊張對膽固醇的增高有明顯的影響。
情緒與癌症
癌症,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一種疾病。祖國醫學早已指出:憂思惱怒,情誌緊張,使人體氣血運行不暢,五髒六腑功能失調,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癌症的發生。例如乳腺癌,古人就認為是“憂思鬱結,所願不遂,肝脾氣逆,以致經絡阻塞,結果成核”。當前,患癌症的因素不止是由內因情誌,還有其他諸種外因的作用。目前,從臨床觀察和動物實驗,雖然還難以準確判斷情緒與癌症發生的必然聯係,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嚴重的精神創傷,長期精神過度緊張以及憂鬱、失望等不良情緒,往往增加了人們患癌症的機會,所以說“情誌失調易患癌”。
《內經》指出“百病生於氣”,這“氣”,就是指的七情失調。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這樣認為,許多疾病都與七情不調密切相關,諸如精神病,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結腸炎,月經病,遺精症,各種癌症……如果詳細說來,與情緒有關的疾病還有很多種。
糖尿病(古人稱為“消渴”,“消癉”)與憤怒致使髒腑功能紊亂有關。現代醫學也發現,戰爭時期由於精神緊張,憂鬱焦慮,糖尿病人增加。糖尿病人在情緒不佳時,往往病情惡化。哮喘病也可以由於情緒誘發或加重發作。此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一些皮膚病人,蕁麻疹病人等,均與情緒波動有關。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正氣的強弱與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而情緒的好壞對人體的正氣強弱又有明顯影響。現代醫學認為,經常處於情緒不佳狀態的人,會造成自己的免疫機能低下,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病。所以有人提出“精神免疫”這一新概念。當“精神免疫”不足時,就容易感染發病。
上述種種事實說明,雖然不少疾病的主要病因並非全屬精神因素,但與情誌有關的疾病卻相當多,涉及身體上下、表裏。因此,無論預防疾病或治療疾病,都應注意保持情緒樂觀。“歡樂勝似良藥,悲傷耗人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