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1 / 3)

常見心身疾病

(1)原發性高血壓

目前將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兩大類,通常我們講的高血壓病,是指原發性高血壓,它占整個高血壓中的90%。什麼是高血壓呢?這要從什麼是血壓和正常血壓說起。血壓,就是人體血液在血管流動時對血管壁所形成的壓力,一般都是測量上臂動脈血壓。高血壓早期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頭脹、耳鳴、眼花、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煩悶、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在精神緊張且勞累後加重。在進入第二、第三期後,出現心、腦、腎的並發症,可出現相應的症狀,如心悸、氣喘、紫紺、不能平臥、浮腫,或失語、偏癱及多尿、夜尿多等。高血壓病的特殊表現:高血壓腦病和高血壓危象是在高血壓病程中,小動脈出現持續的強烈痙攣而引起的,症見血壓急劇升高並伴有劇烈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症狀,屬I臨床危重症。血壓的正常範圍很寬,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高血壓聯盟製定了最新的“高血壓治療指南”,18歲以上的成人血壓分類如下:高血壓是由於遺傳與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引起的,不少學者認為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係統功能失調,可能是主要的發病原因。外界的和內在的各種不良刺激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神經類型、遺傳因素、缺乏適當休息和運動、攝入過多的食鹽、肥胖等,可以導致神經係統和內分泌的控製失調,使大腦皮層和皮層下血管舒縮中樞的調節作用發生紊亂,引起全身小動脈的痙攣,周圍血管阻力持續增高等,長期下去就形成了高血壓。引起原發性高血壓的確切原因還不能斷定,但原發性高血壓發病後,可在動脈係統、腦、心、腎等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損害,原發性高血壓病的危害也主要在此。

高血壓的治療

·中醫治療·

結合本病臨床表現,一般屬中醫“眩暈”、“頭痛”病範疇,臨床上將其分為肝陽上亢型、陰虛陽亢型、肝腎陰虛型及陰陽兩虛型四個征型。

肝陽上亢症見頭痛頭脹,眩暈耳嗚,麵紅赤,口苦心煩,舌紅,脈弦有力。用平肝潛陽佐養心安神法,予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10克,鉤藤20克,野菊花15克,石決明30克,黃芩15克,雲苓15克,夜交藤20克,夏枯草15克,懷牛膝10克,知母10克,棗仁15克。目赤尿黃加龍膽草、澤瀉;大便幹燥加決明子、生地。成藥可選用腦立清、牛黃降壓丸、降血壓糖漿等。

陰虛陽亢除具有一般陽亢症狀外,還有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脈弦細而數,舌苔黃,舌質絳紅。治宜滋腎養肝為主,方劑選用知柏地黃丸加減:熟地、山藥、山茱萸、丹皮、澤瀉、茯苓、知母、黃柏、生龍牡、龜板等。若偏於心陰虛者,可加酸棗仁、桂圓肉、遠誌、女貞子等以養心安神。

肝腎陰虛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腰酸腿軟,五心煩熱,失眠,耳嗚,舌質幹紅少苔或無苔,脈弦細。用滋陰潛陽法,予杞菊地黃湯加減:枸杞子10克,野菊花15克,生地15克,山萸肉9克,澤瀉15克,雲苓15克,丹皮10克,懷牛膝10克,鉤藤20克,桑寄生15克,生龍牡15克,白芍15克。不能入睡或易驚醒者,加炙遠誌或棗仁,玄明粉4克,人工牛黃0.5克,睡前衝服;時有心前區悶痛活動後尤甚者,加丹參、川芎、紅花;後頭部或頸部發緊,加葛根,川芎;四肢發麻加稀薟草,嫩桑枝,地龍;雙下肢腫脹加漢防己,茯苓皮,昆布。成藥可選用二至丸、健腦補。腎片、六味地黃丸等。

陰陽兩虛主要表現為四肢不溫伴乏力,腰酸,頭痛,耳鳴,心悸,舌淡苔白,脈弦細。用滋陰益陽平肝活血法,常用金匱腎氣丸加減: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山藥10克,雲苓10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鉤藤20克,川芎15克,野菊花15克,仙靈脾15克,丹參15克,海藻15克,肉桂2克。夜尿頻者加益智仁、補骨脂;神疲乏力加黃芪、黨參;胸悶氣短心悸加麥冬、五味子、人參;心煩失眠加知母、棗仁。成藥可選用參芪二仙片、蟲草蜂王漿、龜鹿二膠丸等。

·西醫治療·

利尿劑:雙氫克尿噻每日12.5~50毫克;氨苯喋啶每日50~100毫克;氨體舒通每日20~80毫克;速尿每日20~40毫克。

p—受體阻斷劑:氨酰心安25~100毫克,每日1次;美多心安50~100毫克,每日1~2次。

血管緊張素Ⅱ轉換酶抑製劑:卡托普利12.5~50毫克,每日2~3次;依那普利2.5~40毫克,每日1次。

鈣阻滯劑:心痛定10~20毫克,每日3次;尼卡地平20~30毫克,每日3次;尼群地平10~20毫克,每日3次。

其他:a—受體阻滯劑,如呱唑嗪首劑0.5毫克,以後l毫克,每日3次;或a一受體興奮劑,如可樂定0.1~0.2毫克,每日3次。

(2)冠心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髒病,它和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一起,統稱冠狀動脈性心髒病,簡稱冠心病。在發達國家中,冠心病占各種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在我國也是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因此,防治冠心病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醫學問題。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受累心髒缺血程度。當冠狀動脈管徑狹窄達75%以上時,則可產生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典型的心絞痛發作為突然發作的心前區或胸骨後疼痛,每在勞動或興奮時,或受寒、飽餐後發生。疼痛部位多在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後,也可能波及心前區,可放射至左肩或左上肢前臂內側達小指與無名指,亦可表現為牙痛、胃脘痛。疼痛性質多為悶脹、窒息性、壓榨性,甚至有瀕死的恐懼感。疼痛發作持續時間,一般數秒至數分鍾,少有持續15分鍾以上者,疼痛發作時經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製劑後可緩解。有些心絞痛發作在夜間,發作時病人麵色蒼白無華,表情焦慮,或有大汗不止。變異型心絞痛發作時疼痛劇烈,持續時間長,休息或含服硝酸鹽製劑不易緩解。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認為與高血壓、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糖尿病、內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齡大等因素有關。

中醫認為,本病的常見致病因素是:

一、腎氣虧損

隨著年齡的增長,髒器功能漸退,或未老而腎虧,命門火衰,不能溫煦各髒腑,導致陽衰氣滯,血行不暢,發生氣虛血淤;或。腎陰虧乏,不能滋養髒腑之陰,也可導致陰虛血淤。

二、寒邪內侵

由於胸陽不足,陰寒之邪乘虛侵襲,寒凝氣滯,痹阻胸陽,心脈不通發為胸痹。如《諸病源候論》說:“寒氣客於五髒六腑,因虛而發,上衝胸間,則為胸痹。”

三、飲食不節

素嗜肥甘厚味或長期飲酒,脾胃受損,運化失常,痰濁內生,阻遏胸陽,氣機不暢,發為胸痹。

四、情誌失調

長期缺乏運動。精神抑製,情誌失去平衡,或過度緊張不安,思慮過度,致血行不暢,氣滯血淤,心脈淤阻發為胸痹。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發病機理是複雜的、綜合性的較長過程。可歸納為四個步驟:第一,心血管內皮細胞損害,平滑肌細胞增生。第二,血小板粘附於受損的血管壁後,釋放出血清素,血栓素A2,血小板Ⅳ、Ⅷ因子等。第三,低密度脂蛋白由受損的內皮細胞滲人內膜下的平滑肌細胞,並被吞噬,進入細胞後被細胞內溶酶體的水解酶分解而釋放出遊離膽固醇,後者與亞油酸結合,成為重要發病環節。第四,在上述病理變化基礎上,最終發生冠狀動脈纖維化、鈣化。

冠心病的治療

·中醫治療·

溫通心陽適用於冠心病辨證為陽虛寒凝者。其症以胸痛劇烈,或絞痛,或感寒而發,或感寒痛甚,起病急劇為特點,常在夜間或感受寒邪時發作,平素畏寒肢冷,體乏無力,腰膝酸軟,麵色胱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胸悶氣短,舌淡或紫暗,苔白,脈沉遲或弦緊等。究其本多為心陽虧虛,寒客胸中,氣機阻痹或命門火衰,氣化失司,不能溫煦心脈、鼓舞心陽所致。寒則凝,溫則通,治當溫陽益氣散寒,活血通脈止痛,尤重於溫補心腎之陽,常選參附湯合桂枝甘草湯加減:人參10克,附片10克,生黃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生甘草12克,淫羊藿15克,菟絲子15克,巴戟天12克。若見腰酸腿軟、小便清長、畏寒肢冷、舌淡胖、脈沉遲等腎陽虛甚症狀者,加熟地配附片以陰中求陽,附片用量為熟地的l/3~1/4;若兼脘腹脹滿、便溏納呆等脾陽虛甚症狀者,加幹薑、砂仁、香附溫中化滯;若以胸悶為主,感寒誘發者多為心陽不宣,氣血凝滯,加栝樓、薤白通陽宣痹;若胸部憋悶刺痛,則為心血淤阻,加赤芍、降香、紅花活血通絡止痛。

益氣養心適用於冠心病日久氣陰兩虛者。其症以胸悶隱痛,時作時休,氣促脈微為特點,伴見心悸氣短,頭暈目眩,短氣自汗,失眠多夢,舌淡少紅。多由於素體心陰虧虛,或勞心過度,或年高耗精,或發病日久,心脈失養而致。治當益氣養心,方選保元湯和生脈散加減:人參l0克(一般氣虛者用黨參,元氣衰者用人參,氣陰兩虛者用太子參或西洋參),黃芪30克,炙甘草10克,麥冬12克,五味子10克,白術12克,當歸10克,玉竹15克,黃精15克。胸部刺痛加鬱金、丹參化淤通脈止痛;若脈結代合炙甘草湯以益氣養血,滋陰複脈;陰虛偏重可選加枸杞、沙參、生地、旱蓮草、女貞子。

豁痰泄濁適用於冠心病辨證為痰濁內阻、心陽不宣者。其症以形體肥胖,胸悶痛如窒,痰多脘悶,苔濁膩,脈滑為特征。治以通陽泄濁,豁痰開結,方取《金匱要略》栝樓薤白劑,即栝樓薤白白酒湯、栝樓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全栝樓30克,薤白12克,枳實10克,半夏10克,桂枝15克,茯苓12克,降香12克。若胸悶甚者重用栝樓開胸化痰結;心痛徹背者,重用薤白通陽宣痹;陽氣不宣者重加桂枝溫通胸陽;痰濁明顯者加菖蒲、鬱金泄濁化痰;痰熱偏重加山梔、膽星、竹茹;痰濁內阻可使血滯為淤,淤阻脈道,痰淤互為因果,故常需加川芎、鬱金活血化淤。

祛淤通脈適用於冠心病辨證為心血淤阻者。患者表現為心胸刺痛,痛點固定,舌紫唇暗,舌下靜脈迂曲粗脹。現代醫學認為心絞痛多為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痙攣所致,其機理與斑塊破裂、血小板聚集和釋放縮血管活性物質及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有關,屬中醫血淤證,用活血化淤通脈法治療。方劑可選用血府逐淤湯、冠心二號方加減:丹參30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桃仁10克,降香12克,紅花10克,柴胡12克,枳實12克,三七5克(研衝),琥珀3克(研衝),血竭3克。若見心律不齊加甘鬆、苦參。

解鬱升陽適用於冠心病辨證為肝氣鬱結者。有許多冠心病發作時疼痛除表現為胸前憋痛外,多向脅肋放射,連及後背肩胛以致手臂,且多由情緒而引發,《靈樞經》有“肝心痛”之稱。鬱怒傷肝,肝氣不舒,則血脈不和,其症多在清晨5~7時(卯時為肝主之時)或情緒波動時而發,症狀不典型,但發作卻較頻繁,常伴見胸悶重而痛輕,時作時休,善太息,兩脅不舒,脈弦緊等。治當疏肝解鬱,升陽解痙。常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2克,鬱金12克,白芍15克,川芎l0克,香附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陳皮10克,防風10克,荷葉10克,葛根15克,丹參15克。若兼濕阻加藿香、佩蘭芳香化濁。疏肝藥之中加風藥,取風藥升陽、助肝膽升發之效,以利氣血布達,使心脈攣急得舒。

·西醫治療·

藥物治療:是指用硝酸酯類藥、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轉換酶抑製劑、調節血脂藥、抗凝藥物等。治療冠心病的藥物很多,常用的主要有:

硝酸酯製劑:主要包括硝酸甘油、消心痛、5-單硝酸山梨醇、長效硝酸甘油製劑等。

腎上腺素β受體阻滯劑(p阻滯劑):常用的製劑有普萘洛爾、氧烯洛爾、烯丙洛爾、吲哚洛爾、美托洛爾、阿替洛爾、納多洛爾。

鈣通道阻滯劑:常用製劑有維拉帕米、硝苯地平、地爾硫卓、尼卡地平等。

抗血小板藥物:阿斯匹林、雙嘧達莫、苯磺唑磺等。

調整血脂藥物:煙酸、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溶血栓藥物:如華法令、肝素、尿激酶、鏈激酶等。

介入性治療:包括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mA)、冠狀動脈斑塊旋切術、冠狀動脈斑塊旋磨術、冠狀動脈斑塊切吸術、經皮冠狀動脈激光成形術、冠狀動脈內支架和溶栓療法等。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介入治療術就是溶栓治療、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及冠脈支架術。

外科手術治療:是指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即冠脈搭橋術。

(3)心髒神經症

所謂心髒神經症,是由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心血管係統功能紊亂的一組精神神經症狀。這種病人多伴有身體其他部位神經症的症狀群。心髒神經症,實際上是全身神經症的一部分。因此其臨床特征和其他神經症的臨床特征大同小異,即病人具有神經係統和其他係統的一些症狀,如失眠、多夢、頭痛頭暈、易激動、全身乏力、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求治心切等。不同的是,心髒神經症病人的神經精神症狀,多表現為心血管係統方麵。病人常感到心跳厲害、胸悶氣急、心前區不適及疼痛,多在勞累或興奮之後發生,這是心髒神經症很具有特征性的表現。心髒神經症病人的心髒本身則無器質性的病變。在臨床上,有心血管係統症狀的病人中,大約有1/10是心髒神經症病人,故需引起注意。

引起心髒神經症的原因

心髒神經症的原因,往往與不良的環境和軀體因素有關。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調節、支配心血管係統的植物神經的正常活動受到了幹擾,心髒也就出現了一時性的功能紊亂。疑病心理也是發生心髒神經症的原因,病人常常對一時性的心前區不適感疑慮重重,並對此長期放心不下,擔心患了某種“心髒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加上旁人——尤其醫務人員的不恰當的解釋,更會促使病人產生焦慮、緊張的心情,從而增加病人的心理負擔,對心髒的關心更為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