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2 / 3)

本病屬於中醫“驚悸”、“不寐”、“虛勞”等範疇。多因久病氣血虧耗,失血之後陰血耗傷,使心失所養,神不潛藏;或過勞多思,用心過度,傷及心脾,心陰暗耗,心神失養或素體陰虛,熱病之後陰津更傷,腎陰不足,水不濟火等引致心悸、疲憊、眩暈、氣短、胸痛。

心髒神經症治療

本病的治療著重在心理治療,消除誘因,安排合適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並予以安定鎮靜劑。

第一,要正確認識該病。病人有必要對自己的疾病原因、性質及表現形式有一大概的認識,以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顧慮,培養樂觀開朗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醫務人員對病人要關心和同情,但要恰如其分,否則會給病人造成“病情嚴重”,甚至於“死到臨頭”的錯覺。恰如其分的堅定和理解態度,對消除病人疑病心理和穩定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不要因為“心髒病”而臥床休息,如不伴有其他疾病,還是不休息為好。工作若不是強體力勞動,可以堅持正常的工作和勞動。缺少體力活動的病人,還要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或體力勞動,以便增強體質,改善大腦的神經功能,同時也可以調整支配心血管係統的神經功能。臥或坐的生活不利於精神和心髒生理變化的康複。

第三,正確對待自己,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學習,使之有規律。正確地去麵對生活、工作、學習、家庭、婚姻等問題,提高抵禦各種精神刺激的能力。隻有這樣,精神和軀體才能在平靜而有規律的生活中,不致於過分疲勞、焦慮和緊張,心髒受益自然可想而知了。

第四,適當使用抗焦慮藥。病人有心煩意亂、焦慮不安、心悸、失眠,可輔以抗焦慮藥物,如心得安10~20毫克,每日3次,穀維素20毫克,每日3次口服,以調整病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還可服用舒樂安定1毫克,每晚1次口服,也可口服阿普唑侖0.4毫克,每晚1次,以減輕病人的緊張、焦慮情緒。

(4)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bmnchialasthma,簡稱哮喘),是一種以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反應為主的氣道變應性炎症(Mleficairwayinflammation,AAI)和氣道高反應性(broncho—hy—perreactivity,BHR)為特征的疾病。反複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可自行或治療後緩解。若長期反複發作可使氣道(包括膠原纖維、平滑肌)重建,導致氣道增厚與狹窄,成為阻塞性肺氣腫。

支氣管哮喘產生的原因

是遺傳因素。調查顯示,哮喘發病具有家族聚集現象,遺傳因素占80%,哮喘患者中有過敏性家族史者占48%。另有報道:家係中連續三代出現哮喘,在雙生子中單卵雙生的發病一致率為19%,雙卵雙生則隻有5%。

二是誘發因素。特異性和非特異性變因源的吸入(攝入),如塵蟎、花粉、動物毛屑、氯、氨、青黴素的吸人,食用魚、蝦、蛋類食物。細菌、病毒等反複呼吸道感染,產生特異性抗體導致氣道高反應狀態。

三是心理社會因素。人際關係衝突、精神緊張,如焦慮、失望、恐懼、沮喪及劇烈運動等,產生消極的心理反應,導致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紊亂、迷走神經張力亢進,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

支氣管哮喘的治療

·中藥治療·

寒哮症見呼吸急促,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痰少,麵色晦暗帶青,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天冷或受寒易發,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脈弦滑或浮緊。治宜溫肺散寒,化痰平喘。適用射幹麻黃湯加減,藥如:射幹、麻黃、幹薑、細辛、半夏、紫苑,款冬、甘草、五味子、大棗。

熱哮症見氣粗息湧,喉中痰鳴如吼,胸高脅脹,咳嗆陣作,咳痰色黃或白,黏稠,煩悶不安,汗出,麵赤,口苦,口渴喜飲,不惡寒,舌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或弦滑。治宜清熱宣肺,化痰定喘。適用定喘湯加減,藥如:麻黃、黃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蘇子、白果、甘草。

肺虛症見自汗怕風,每因氣候變化而誘發,發前打嚏,鼻塞流清涕,氣短聲低,或喉中哮鳴,咳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質淡,脈細弱或虛大。治宜補肺固衛。適用玉屏風散加減,藥如:黃芪、白術、防風、白芍。

脾虛症見食少脘痞,大便不實,或易於腹瀉,每因飲食失當而誘發,倦怠,氣短不足以息,語言無力,舌苔薄膩或白滑,質淡,脈細軟。治宜健脾化痰。適用六君子湯加減,藥如: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半夏。

腎虛症見短氣息促,動則為甚,吸氣不利,心慌,腦轉耳鳴,腰酸腿軟,勞累後易發,或畏寒,肢冷,自汗,麵色蒼白,舌苔淡白,質胖嫩,脈沉細。治宜補腎攝納。適用腎氣丸加減,藥如:地黃、山藥、吳茱萸、茯苓、澤瀉、丹皮。

·西藥治療·

哮喘發作時應兼顧解痙、抗炎、去除氣道黏液栓,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繼發感染。一般可單用或聯用下列藥物:

擬腎上腺素藥物:此類藥物包括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等。茶堿(黃嘌呤)類藥物:氨茶堿。抗膽堿能類藥物:常用藥物有阿托品、東莨菪堿、654-2和異丙托溴銨(ipratropiumbromide)等。鈣拮抗劑:地爾硫草、維拉帕米、硝苯吡啶口服或吸人,對運動性哮喘有較好效果。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色甘酸二鈉。酮替芬。祛痰劑:溴已新或氯化銨合劑。氣霧吸入。機械性排痰。積極控製感染。

對於重度哮喘尤其是病情危重、病情複雜的,必須及時合理搶救。

·心理療法·

暗示療法醫護人員在患者發作時要鎮定自若,準確的操作技術使病人產生安全感、信任感,從而減輕病人的恐懼。

疏導療法通過解釋、安慰、鼓勵、交流信息等語言,消除患者對病情發作的焦慮和恐懼。

放鬆療法病人采取坐、臥位,調整呼吸,排除雜念而入靜,對消除、減輕植物神經係統功能紊亂有幫助。

(5)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pepticulcer)主要指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一多發病、常見病。其臨床特點是起病緩慢、病程長、呈周期性發作和具有節律性的上腹部疼痛,病程中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每次發作達幾周到2~3個月,其發作誘因有受寒、精神刺激、勞累、飲食不當及感染等,常伴反酸、噯氣、惡心,部分患者有嘔吐。常見並發症有上消化道大出血、胃腸穿孔、幽門梗阻及癌變。

消化性潰瘍產生的原因

目前認為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病因疾病。各種與發病有關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遺傳、體質、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神經精神因素等,通過不同途徑或機製,導致侵襲作用增強和防護機製減弱,均可促發潰瘍發生。

消化性潰瘍的治療

·中藥治療·

脾胃虛弱胃脘痞滿脹痛、食欲不振、食後腹脹、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虛弱。治宜健脾和胃,適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藥如:木香、砂仁、陳皮、半夏、黨參、茯苓、白術、甘草。

脾胃虛寒胃脘隱痛、喜得溫按、飯後痛減、空腹痛重、四肢清冷,舌淡苔白,脈虛弱。治宜溫脾暖胃,緩急止痛適用黃芪建中丸(湯)加減。藥如:黃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

肝氣犯胃(氣滯)胃脅脹痛、噯氣頻繁、噯氣或排氣後減輕,或伴有心煩易怒、胸悶善太息、頸部憋悶、咽部有異物感等症狀,舌紅苔薄白,脈沉弦。治宜療疏肝理氣和胃止痛,適用逍遙散加減。藥如:柴胡、白術、白芍、當歸、茯苓、炙甘草、薄荷、煨薑。

肝火犯胃胃中灼痛、口苦、心煩、大便幹燥,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清瀉肝胃之火,適用左金丸加減。藥如:黃連、吳茱萸。

胃陰虧虛胃脘隱痛、知饑不食、口燥咽幹、大便幹結,舌紅少津,脈細數。治宜滋陰養胃,適用一貫煎合芍藥湯加減。藥如:沙參、麥冬、當歸、生地、枸杞、川楝子、黃芩、芍藥、黃連、大黃、檳榔、木香、肉桂、炙甘草。

血淤胃絡胃脘刺痛或割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舌質暗或有淤暗斑點,脈澀。治宜活血化淤止痛,溫養胃氣,適用失笑散加減。藥如:蒲黃、五靈脂、丹參、砂仁、檀香。

寒熱錯雜既有口苦、口幹、口臭、胃中灼熱、想飲食冷物、大便幹燥等胃熱症狀,又有胃部怕冷、進食冷飲或胃部受寒後引起胃部不適、胃痛、胃脹等脾寒的症狀,舌苔黃白相兼,脈弦數。治宜辛開苦降,和胃消痞,適用半夏瀉心湯加減。藥如:半夏、黃芩、人參、大棗、甘草、黃連。

·西藥治療·

製酸劑,如碳酸氫納、碳酸鈣、氧化鎂、氫氧化鋁、硫糖鋁等;止痙劑,常用顛茄片、普魯本辛、654-2等;胃黏膜保護劑,如麗珠得樂、麥滋林、硫糖鋁等;抑酸藥,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質子泵抑製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常用有效的抗幽門螺杆菌藥物,如麗珠胃三聯,也可以使用其他二聯、三聯甚至四聯的抗幽門螺杆菌藥物。

·心理療法·

結合臨床治療,給予恰當解釋、疏導和保證,鼓勵病人樂觀開朗、自強向上。培養積極情緒,注意生活規律,做到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

(6)神經性厭食

神經性厭食是一種病人自己造成和(或)維持的,以有意的體重減輕為特征的障礙。明顯的厭食是本病的首見症狀,每日進食量較發病前減少2/3以上,患者消瘦,體重下降超過原體重的20%,除厭食外並可見惡心、嘔吐及頑固性便秘,身涼、畏冷、心動徐緩,低血壓,皮膚粗糙等。女性可出現繼發性閉經。男性表現為性欲低下或性功能減退,青春期前兒童則可呈現性器官或性征發育延遲或停滯。

神經性厭食產生的原因

患者絕大多數由於畏懼肥胖影響形體美,而有意識地限製飲食,多數學者認為是一種精神內分泌疾病,由於特殊的精神心理變態而進食過少,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體重減輕,以致下丘腦一垂體一性腺軸功能紊亂。

神經性厭食的治療

·中藥治療·

脾胃虛弱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饑飽失常,使脾胃受傷而虛弱,表現為胃脘痞滿脹痛、食欲不振、食後腹脹、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虛弱。治宜健脾養胃,適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藥如:木香、砂仁、陳皮、半夏、黨參、茯苓、白術、甘草。

肝氣犯胃(氣滯)情誌不暢,鬱怒傷肝,肝氣犯胃,氣機阻滯,升降失常,表現為食欲不振、胃脅脹痛、噯氣頻繁、噯氣或排氣後減輕,或伴有心煩易怒、胸悶善太息、頸部憋悶、咽部有異物感等症狀,舌紅苔薄白,脈沉弦。治宜疏肝理氣和胃止痛,適用逍遙散加減。藥如:柴胡、白術、白芍、當歸、茯苓、炙甘草、薄荷、煨薑。

肝火犯胃肝鬱氣滯,日久化火,肝火犯胃,致食欲不振,胃中灼痛、口苦、心煩、大便幹燥,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清瀉肝胃之火,適用左金丸加減。藥如:黃連、吳茱萸。

胃陰虧虛肝火灼傷胃陰,耗傷胃津,引起胃脘隱痛、知饑不食、口燥咽幹、大便於結,舌紅少津,脈細數。治宜滋陰養胃,適用一貫煎和芍藥湯加減。藥如:沙參、麥冬、當歸、生地、枸杞、川楝子、黃芩、芍藥、黃連、大黃、檳榔、木香、肉桂、炙甘草。

·西醫治療·

舒必利對改善抑鬱情緒、增加食欲有幫助。焦慮抑鬱者還可選用多慮平、阿米替林、氟西汀、舍曲林等藥物。

·常用心理療法·

疏導療法通過語言解釋與疏導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培養進食興趣,增加食欲,改善厭食症狀。

行為療法有人試用係統脫敏療法和操作條件反射療法收到較好的療效,也可應用代幣管製法改善食欲。

暗示和催眠療法針刺配合言語暗示可改善厭食,增進食欲。催眠治療過程中特別強調解除患者的飲食心理障礙,如怕肥胖而減肥,其實自身已經很苗條甚至消瘦明顯。

(7)肥胖症·

肥胖症是指體內脂肪過度堆積、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以上的病理狀態。肥胖病人常有呼吸困難,易出汗,皮膚瘙癢,腰痛,膝踝關節炎,下肢水腫,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月經不調等軀體疾病。

肥胖症產生的原因

一是生物學因素

包括遺傳因素,發育因素,腦損害因素。

二是心理社會因素

大多數肥胖均與多食和活動過少有關,而過食與活動過少又同一些心理社會因素有關。

肥胖症的治療

·中藥治療·

脾虛濕阻體肥臃腫、倦臥少動、胸悶氣短、納差腹滿、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治宜健脾益氣,化痰除濕。適用香砂六君子湯、平胃散和胃革湯加減。藥如:木香、砂仁、陳皮、半夏、黨參、白術、茯苓、甘草、蒼術、厚樸、生薑、大棗。

脾腎兩虛形體肥胖、疲倦乏力、腰背酸痛、頭暈氣短、畏寒肢冷、陽痿陰冷、下肢浮腫、舌淡體胖、脈沉細。治宜益氣健脾,溫陽益腎。適用四君子湯和腎氣丸加減。藥如: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地黃、山藥、山茱萸、丹皮、澤瀉、桂枝、附子。

肝鬱氣滯形體肥胖、胸脅苦滿、胃脘痞滿、時有呃逆、月經不調或閉經、失眠多夢、舌質暗紅、苔白、脈弦細。治宜行氣解鬱,活血化淤。適用越鞠丸和桃紅四物湯加減。藥如:川芎、蒼術、香附、山梔、神曲、桃仁、紅花、當歸、白芍、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