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3 / 3)

·追求精神滿足的擇偶心理·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具有這種擇偶心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看重對方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性格愛好等,追求彼此心靈上的溝通和感情融洽。隻要能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滿足,哪怕對方的經濟條件、身體狀況等方麵欠佳,都無所謂。這種建立在精神上的愛情是高尚的,許多傳為美談的愛情故事,都屬於這種愛情心理的追求。

·金錢至上的擇偶心理·

這一類擇偶心理比較普遍,尤其在經濟落後地區。他們把對方的經濟狀況放在首位,他們的婚姻是為了得到一個能滿足他們吃、穿、住、玩的安樂窩,或者借以生存的依靠。這種建立在物質、金錢基礎上的婚姻,是不牢靠的,因為經濟條件是可以改變的,它常常因對方喪失了優厚的物質條件,而失去凝聚兩人心靈的吸引力,從而不得不分道揚鑣。

·尋找政治靠山的擇偶心理·

這種擇偶心理在封建社會是相當普遍的,他們通過婚姻打通自己的仕途之路,或者鞏固官場上的裙帶關係,即所謂的政治聯姻。現在雖然這種擇偶心理並不普遍,但是,借此另有所圖的還大有人在,他們並不注重兩人的情感和心理相容,更談不上什麼知音,而把隱藏在婚姻背後的不可告人的動機,放在愛情的首位。這種愛情同樣是不可靠的。

·追求外表美的擇偶心理·

這種心理在青年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對象更漂亮點,更英俊些,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一味地追求這種外表美,容易走上歧途。靠對方漂亮的外表產生的愛情,是短暫的。隨著歲月流逝,愛情也會隨著外貌的衰老而消失。正如歌德所說:“外貌美麗隻能取悅一時,內心美方能經久不衰。”

·要求十全十美的擇偶心理

有的人選擇對象時,事先製定一係列標準,條條框框很多,凡不符合其中一兩點的,哪怕其他方麵都中意,都不在考慮範圍。具有這種擇偶心理的人,雖然以年輕的初戀者為多,但常常會使他們成為大齡青年。

培養健康的心理

青年人心理健康主要特征

大量實踐證明:人的身心發展和成熟與他生活的家庭、集體、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依賴於良好環境的熏陶與引導,更需要各級學校德智體美勞教育的積極實施,以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成為適應未來所需要的建設者。至於心理健康標準各國專家有不同的理論依據和具體標準,而我國根據國情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應包括以下相互聯係的八個方麵:

·智力正常·

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然和社會,頭腦清醒,能以積極正確的態度麵對現實的問題、困難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思維與想象力以及各種操作能力等等。

·情緒反應適度·

情感表現樂觀而穩定,心胸開闊,對一切充滿了希望,既不為瑣事耿耿於懷,也不衝動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悅的情緒去感染人。

·意誌品質健全·

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表現出有一定的自覺性、獨立性和自製力,既不剛愎自用,也不盲從寡斷;在實踐中注意培養自己的果斷與毅力,經得起挫折與磨難的考驗。

·自我意識正確·

有自知之明,在集體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視他人;對自己的優缺點有正確的評價與要求;在實踐中不斷開發自己的潛力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與人生價值。

·個性結構日趨完善·

個性是一個人經常的、本質的和別人相區別的心理特點的總和。它包括心理傾向性(如需要、動機、興趣、意誌、人生觀等),個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氣質、性格等)。人的生活條件、受文化教育影響、從事的生產與社會實踐越是優越、豐富、完善,人的個性結構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證。目前整個教育係統都在進行著全麵的改革,重視把青少年從以往的應試教育轉向全麵的素質教育,這就為人的個性結構的日趨完善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良好的人際交往·

樂於和善於與人交往,能和大多數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重視友誼也不拒絕別人的關心與幫助。與人相處時積極態度(如熱情、坦誠、尊重、信任、寬容、融洽)多於消極態度(如忌妒、冷漠、懷疑、小性、計較);在新環境中能很快地適應,與他人打成一片。

·行為得體·

生活態度積極,珍惜一切學習與工作的機會,行為上表現出獨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惡作為個人行為的依據,既不盲從,也不受誘惑,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反應適度·

對外界事物的反應和活動效率是積極、主動而富有成效。不衝動、毛躁,也不敷衍塞責。

以上是心理健康表現的眾多方麵,它們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但是青少年由於各自的年齡、生理、身體健康狀況和具體生活條件、文化教育程度各方麵存在差異,所以要用發展的眼光去分析,要求初中生和高中生一樣成熟是不可能的。

青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今天的青年人步入社會後,麵臨著信息量的快速增長、迅速運轉的社會節奏和各種激烈的競爭,工作、學習和生活節奏也相應加快,使青年人的心理負荷日益加重,由此造成的心理疾病也越來越多。因此,緩解心理上的緊張狀態,是當代青年人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一,製定目標要實事求是。應客觀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的能力,把握好自己的方位和坐標,看準時機,發揮自己的作用。合理安排工作、學習和生活,製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和目標,並適當留有餘地。無論工作多忙,每天都應留出一定的休息、“喘氣”的時間,盡量讓精神上繃緊的弦有鬆弛的機會。對待事業上的挫折不必耿耿於懷,也不要為自己根本無法實現的“宏偉目標”而白白地嘔心瀝血,弄得筋疲力盡。

第二,注意工作中機體的協調平衡。工作中如能平衡地利用身體各部分功能,則獲益匪淺。如腦力與體力的平衡;左腦與右腦的平衡;站、坐、走的平衡;用眼與用耳的平衡等等。這樣能使生理和心理的功能潛力得以充分發揮,有益身心健康。

第三,學會心理調節。青年人工作、生活、戀愛過程中的煩惱是難以避免的,將憂愁痛苦強行積鬱在胸顯然不妥。心情不好時,應盡量想辦法“宣泄”或轉移,如找知心朋友聊聊,一吐為快;或出去走走,上影劇院等。遇有大的委屈或不幸時,也不妨痛哭一場。在困難時要看到光明麵,失敗時要多看自己的成績,要有信心,堅信自己的力量。

第四,要有業餘愛好。現代青年人的業餘愛好可以作為轉移大腦“興奮灶”的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能有效地調節改善大腦的興奮與抑製過程,進而消除疲勞,調節情緒,從緊張、乏味、無聊的小圈子中走出來,進入一個生趣盎然的境界。青年人業餘愛好的內容是廣泛的,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當“投資”以調節情趣,緩解緊張感。

第五,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經常參加體育運動,能有效地增強機體各器官、係統的功能。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每天可安排一小時的鍛煉時間,或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掌握。體育鍛煉既能增強體質,又可放鬆身心,對心理保健很有幫助。

青年人如何麵對挫折

人的一生中是無法回避挫折的。問題是我們在遇到挫折時怎麼麵對。青少年朋友們在遇到挫折造成的強大壓力時,往往會出現兩種反應。

一種是隻看到做事的困難、威脅和自己所遭受的損失,後悔自己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使得自己今後做事謹小慎微,再無鬥誌。

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種人並不是沒有雄心壯誌,而隻是在挫折麵前沒有良好的心態,整日處於悲觀失望中,讓時光白白流失了。

另一種是麵對現實,明白“事已至此,愁也沒用”,慢慢冷靜下來,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看清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作出明智的選擇。

挫折、困境確實可以使人精力耗竭,但它也可以助人成熟,把人推向成功。例如,著名的金利來創始人曾憲梓先生,在他創業初期,各種各樣的冷嘲熱諷曾使他不堪忍受。但他憑著堅強的信心、非凡的毅力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最終取得成功。又如眾所周知的著名的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居裏夫人,在陰冷潮濕的實驗室整整工作了四年,經過了無數次挫折,才發現了化學元素鐳,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青年朋友在生活中要善於忘記那些已經成為過去的事情,不要把挫折造成的陰影留在心中。失敗與挫折並不一定就是壞事,反而能磨練人的意誌,使人堅強,使人成熟。所以,我們要學會在搏擊中感受幸福和快樂,在遇到挫折時,總結經驗教訓,增強自信心,成為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