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1 / 2)

人到中年

關於中年期的起迄年齡,發展心理學是把14歲至15歲到24歲至25歲作為青年期,把25歲至26歲到60歲作為中年期,但按一般習慣,則把30歲至55歲或60歲劃為中年期。無論按哪種方法劃分,中年期都是一個相當長的人生階段。不難看出,一個26歲至30歲的人與55歲至60歲的人相比,無論身體或心理方麵的差異都是很大的,然而他們都屬於中年期。

中年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都處於成熟階段。比較穩定,但由於處在社會中堅的地位,並承擔著家庭和社會的較大責任,心理衝突和困擾的發生較重、較頻,故心理衛生問題更為突出。中年人由於強烈求得成果,具有較高的抱負水平,所以需付出艱辛的勞動。這樣,就容易導致持續緊張,周而複始地繁忙工作。從家庭來說,又經常為子女的教養、學業、道德品質及社會適應能力擔心。對年邁體弱的老人,需要撫養,有時又無法做好,也常引起傷感。這些繁雜的家務勞動與社會工作的重任,在社會現實中許多矛盾都集中到中年人身上,都可能造成持續、過度的緊張。如不能正確地對待和妥善處理,就會嚴重地影響心身健康,形成抑鬱症。

更年期標誌著壯年向老年的過渡,一般從45歲或50歲左右開始。更年期來得早晚,持續時間長短各不相同。更年期主要的生理、心理表現是大腦功能的某些方麵開始衰退,內分泌係統功能下降,分泌減少,記憶力減退,知覺遲鈍,動作緩慢,特別是性器官和性功能衰退。這種變化對某些人來說是緩慢而不顯露的,可以通過植物神經係統調節和代償及相應的行為來適應。但有些人的變化較快,以致植物神經係統紊亂,出現緊張、焦慮、敏感、多疑、絮叨多話、無名怒火等心理反應。女性更年期略早於男性,症狀也比男性明顯。這時她們卵巢萎縮,激素缺乏,月經周期紊亂。尤其是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興奮與抑製,血管收縮與舒張不平衡,因而往往產生陣發性全身發熱,麵部潮紅,有的耳嗚、眼花、頭痛、眩暈或出現心悸、失眠、多夢、關節疼痛等症狀。不論男女,有的由於遺傳素質和中年心理衛生不佳,再有某種疾病誘發,往往反應強烈,出現更年期綜合征。這時如不及時加強自我心理調節,就會一落千丈,明顯衰老下去。所以對更年期心理衛生要給予足夠重視。

中年期的一般特征

人到中年,在生理上日趨成熟,心理上也日趨穩定,主要表現在認識事物的程度,適應環境的程度,控製自身的程度,承受壓力的程度以及實現目標的程度上都較青年時期更為深入、穩定。從生理功能看,人體絕大多數組織器官已經定型,中年時期年富力強,充滿活力。從心理發展來看,中年人思維發達,善於思考,分析綜合與判斷推理能力強,看問題比較全麵、深刻,有自己獨立見解;情緒穩定,自製力強,遇事一般能妥善處理,不再像年輕人那樣容易衝動;從個性心理特征來看,性格、氣質更加鮮明。

中年人的使命與重擔

一個人進人中年期,正是年富力強、血氣方剛的時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奠定事業基礎,出成果、創奇跡的時期,但是,此時他們不僅工作任務繁重,而且肩負著家庭生活重擔,不少人上要贍養老人,下要教養兒女,因此,這個時期,又是人生最艱苦的時期。此時要想在事業上有更大的建樹,非有頑強的意誌不可。頑強意誌是克服困難,完成預定目標的保證。中年人若無頑強意誌,工作稍有成績,便會驕傲自滿,停步不前;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心灰意冷。因此,堅強意誌是中年人永葆心理上的青春,在事業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保證。

國外心理學家曾對1528名智力超常的人進行了40年的觀察研究,結果表明:創造發明需要借助一些良好的個性品質,而堅強的意誌則是中年人成功的必備條件。一些實驗也證明,事業上有傑出成就的人與無所作為的人之間最明顯的差別之一,就是意誌品質不同。前者的進取心、自信心、不屈不撓的精神明顯地高於後者。

中年的健康狀況與易患的疾病

中年人由於事業的忙碌和家務負擔,明顯地改變著青年時期的生活習慣。他們早起晚睡,整天忙個不停,不但忽視了體育鍛煉,就連文娛活動也很少參加。這一時期的中年人生理變化大,心理壓力大,外界環境變化大,人的情緒波動大,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隨著歲月的流逝,不僅改變了中年人的性格、容貌和體態,也使其身體內部各器官開始衰退。因此,特別需要注意和加強中年的心理保健,這是順利過渡到老年期的重要條件之一。

進入中年期的人,心理壓力加重,一般會體質下降,疾病增多。如心髒的工作能力,從30歲便開始走下坡路。中年每過10年心髒的輸血能力就下降6%~8%,而血壓則上升5%~6%。若不注意保護,高血壓、冠心病等就會過早地找上門來。由於中年人活動量減少,新陳代謝功能降低,引起身體發胖。臨床觀察發現,和青年人相比,中年患高血壓的人數將增加8倍,患心髒病的機會多50%,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大7倍。此外,動脈硬化和腎髒病的發病率也有所增加。從對某市近七萬名中年知識分子的健康普查材料看,其中患有各種疾病的人數占受檢總數的46%。體質下降,疾病增多,必然會影響人們的心理狀態,增加心理壓力。這是進入中年以後一些人出現煩躁、憂鬱、悲觀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進入中年期後,在生理上進入更年期,又會反過來加重心理壓力,使心理不平衡的情況更加劇烈。因此,中年期的生理保健和心理保健都很重要,在一般慢性病防治過程中,也應注重心理衛生,要控製自己的情緒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