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提出的脫著禁忌,主要是有以下幾點:
一是大汗之時勿脫衣。《彭祖攝生養性論》說:“勿汗出甚而使解衣。”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也說。“凡大汗勿偏脫衣,喜得偏風半身不遂。”清代曹慈山在《老老恒言-防疾》中則指出,“春秋時大汗,勿遂衣”,否則“濕氣侵膚,亦足為累”。大汗之時不急脫衣的道理,在汗時人體腠理發泄,汗孔開張,急脫衣則易遭受風寒邪氣的侵襲,而汗濕滯留肌膚,產生風寒之類的病變。
二是汗後應及時換衣。《千金要方·道林養性》說:“濕衣及汗衣皆不可久著,令人發瘡及風瘙。”並指出“大汗能易衣佳”。《老老恒言·防疾》也說:“汗止又須即易。”這是因為大汗濕衣而不易幹,久之亦可因汗後腠虛,濕邪入侵而為病。老年人對此尤當加以注意。
被褥
古代養生家也很重視被褥與健康長壽的關係,要言之有四個方麵:
一是被宜保暖輕柔寬大。人體陽氣隨寤寐而有浮沉出入的變化,白天人寤則陽氣浮出於外以衛護肌表,夜晚人寐則陽氣沉入於裏以溫煦內髒,晚上人臥之時,陽所歸於裏而衛外功能減弱,易被風寒之邪所侵,所以睡覺必須保暖禦寒,因此保暖是人們對被絮的最基本要求。《老老恒言·被》中反複強調,被應“使暖氣不散”就是這個意思。被宜輕柔,曆代養生家多強調被絮要輕柔貼身。《老老恒言·被》中以皮被與絲棉被相比較,得出下麵的結論,即皮被“較以絲綿裝者,究之輕柔勿及”,因而主張以絲綿為被,被絮輕柔,則既貼身防寒,又減輕了對身體的壓力,有助於機體的氣血流暢,可以促進睡眠。被絮宜寬大,《老老恒言·被》說:“被取暖氣不漏,故必闊大,使兩邊可折。”被絮寬大可折,則身體轉動方便,舒適,保暖,有益於睡眠。此外,還要注意被褥厚薄適度。
二是褥要厚軟保暖。如《老老恒言·褥》說:“睡臥必得厚褥,老人骨瘦體弱,尤須厚褥,必須多備,漸冷漸加,每年以其一另易新絮,緊著身鋪之,倍覺鬆軟。”厚軟之褥既保暖又舒適,適宜老年人墊臥之。
三是褥底禁墊油布等物。油布等物不透空氣,用之不能收濕,反使濕氣下聚,易使人得濕痰痛痹諸症。《老老恒言·褥》中說:“有用油布,單鋪褥底,晨起揭褥,單上濕氣可證,油布不能收濕氣。《南華經》曰:‘民濕寢則患腰疾偏。’此非濕寢,然每夜如是,受濕亦甚,必致疾。”因此,古人多主張用氈或其他收濕保暖之物作墊,認為“褥底鋪氈,可藉收濕,臥時熱氣下注,必有微濕,得氈以收之”自可免患腰腿濕氣諸疾。
四是被褥宜勤曬。《老老恒言·褥》指出:“陽光益人,且能發鬆諸物,褥久則臥實,隔兩三宿即向陽處曬之,毋厭其頻,被亦然。不特綿絮加鬆,終宵有餘暖,受益確有明驗。”
前人的認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陽光裏紫外線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據實驗證明,布魯氏杆菌在陽光直接照射10~20分鍾時即被殺死;結核杆菌被照射45分鍾至數小時就失去活性;其他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球菌、流行性感冒病毒、傷寒、痢疾杆菌等少則幾分鍾,多則幾個小時的暴曬也會被殺死。因此,晾曬被褥實際就是一次很好的殺菌消毒。另一方麵時間用得過久的被褥,因為棉花長期受壓,並吸收皮膚分泌的油脂和汗水以及皮屑、汙垢等物,堵附了棉花纖維之間的空隙,使棉花板結、發硬,易滋生細菌。這樣的被褥不僅有股難聞的氣味,而且蓋著也不暖和。晾曬被褥即可利用日光對物品的幹燥驅濕作用,使受潮的棉花受熱膨脹,空隙變大,含更多的空氣。這樣的棉絮就鬆軟而富有彈性,且不易散熱,蓋起來就舒適多了。
床鋪
《老老恒言·床》說:“《記內則》雲:安其寢處。安之法,床為要。”對於床及其安置,前人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床要寬大。床寬大,則睡時可以隨意伸縮轉動,有利於氣血流通,筋骨舒展。故《老老恒言·床》說:“《服虔通俗文》曰:八尺曰床。故床必寬大。”
二是床宜低矮。《老老恒言·床》說:“床低則臥起俱便。”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說尤其重要。睡覺是老年人的主要休息方式,老年人年邁體衰,起臥不便,若再設床偏高,則起臥時耗氣力,往往影響正常休息。但是,低床又要注意避免風濕之氣,一般可以厚鋪床墊,並勤曬保幹加以預防,《老老恒言·床》說:“如磚地安床,恐有地風暗吹,及濕氣上透,須辦床墊。”今之草墊、棕墊等可酌情采用。
三是床位隨冬夏而變。冬天床應置於避風之處,但靠牆時要注意防潮,《老老恒言·床》謂“安床著壁,須杉木隔之,杉質鬆,能斂濕氣”,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夏天床應移置到通風清涼處,以避免睡覺受熱。故《老老恒言·床》指出:“盛夏暫移床置於室中央,四麵空虛,即散煩熱。”
在現代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睡床更引起普遍的重視。許多人根據人體解剖生理學的原理,對床的構造進行了研究。人們發現,人睡在不同的床上,其脊柱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天長日久,定型以後一旦脊柱改變,必將引起腰背肌肉的勞損而發生疼痛,或使原有勞損的患者症狀加重。所以,保持脊柱的正直,改善脊柱的生理弧度,是預防治療腰背肌勞損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選擇合適的睡床。
床的硬度宜適中,最好是木板床(或炕)上鋪墊十厘米左右的棉絮,這樣可避免床板過硬,如果棉絮過薄,缺乏對人體的緩衝力,引起睡眠時轉側過頻,多夢易醒,周身酸痛,不利於消除疲勞。床也不宜過軟(如彈簧床、席夢思軟床),軟床可使脊柱側彎,造成腰部勞損,特別是老年人由於骨質疏鬆,骨關節進行性變形,或有腰部勞損和關節炎的病人,會使症狀加重。對那些活動不靈活的老年人來說,睡軟床翻動更覺不便。特別是對脊柱彎曲的人,睡軟床更不適宜。
枕頭
枕頭與人體健康也有一定的關係,主要包括枕頭的高度、長度和內容物等。
枕以多高為合適?《老老恒言·枕》中曾有明確的規定,謂“高下尺寸,令側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枕頭太低或太高均不利於健康,“太低則項垂,陽氣不達,未免頭目昏眩;太高則項屈,或致作癱,不能轉動”。《顯道經》中也說:“枕高肝縮,枕下肺蹇,以四寸為平枕。”
前人認為枕宜稍長。枕長人在睡覺時可以自由輾轉反側,而保持氣機暢通。《老老恒言·枕》中說:“老年獨寢,亦需長枕,則反側不滯於一處。”
枕的內容物是枕的重要部分,直接關係到腦的健康。前人囊枕之物比較豐富,有菊花、綠豆皮、茶葉、通草、蘆花、柳絮、中藥等,總的來說,枕芯的選擇,以質地柔軟為宜。《老老恒言·床》中說:“凡枕之堅實者不用。“當然,也有習慣用藤枕、瓷枕、石膏枕而感覺舒適者,具體仍應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正常無病之人,可根據自己的習慣隨意選擇適合自己使用的枕芯,但亦應以質地柔軟為佳。有病的人,特別是頭部有病之人,則可擇選具有治療作用的藥物枕芯。例如,患高血壓病及頭風頭火重的人,可用桑葉、菊花、綠豆皮或石膏枕;患其他疾病的也可請醫生酌情配枕。《保生要錄·論居處門》有一藥枕方,製作精細,用法詳明,現附錄於下,以供參考:
“藥枕方:久枕治頭風目眩,腦重冷痛,眼暗鼻塞,兼辟邪。蔓荊子八分,甘菊花八分,細辛六分,香白芷六分,白術四分,川芎六分,能草八分,防風八分,槁本六分,羚羊角八分,石上菖蒲八分,黑豆五分,揀擇令淨。以上諸藥細銼去碎末,相拌令勻,以生絹囊盛之欲達其氣,次用碧羅袋重盛,縫之如枕樣。納藥直令緊實,置在盒子中,其盒形亦如枕。納藥囊令出盒子唇一寸半已來。欲枕時,揭去盒蓋,不枕時即蓋之,使藥氣不散。枕之日久漸低,更入藥以實之或添黑豆,令如初。三五月藥氣竭則換之。”
此外,《老老恒言·枕》中還載有一種耳枕,為專備老年人所用之品。書中說:“側臥耳必有枕,老年氣血易滯,或患麻木,甚且作痛,辦耳枕。其長廣如枕,高不過寸,中開一孔,臥時加於枕,以耳納入。耳為腎竅,枕此並杜耳鳴耳寒之患。”這種枕也有一定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