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要加強個人防護。夏季旅遊應盡量攜帶下列物品:雨具、塑料布——休息時防水、防潮、防止昆蟲叮咬.防暑藥品——風油精、清涼油、人丹、清熱片;外用藥品——酒精、碘酒、紅汞、紗布、藥棉等;急救藥品——蛇藥、保健盒等個人必需藥品。
此外,對於老年人的夏季旅遊保健亦要加強保健,如下所述:
旅遊觀光對於老年人來說,是一種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綜合性運動,同時也是一種精神享受。然而,老年人在安排夏季旅遊時,也應充分考慮到溫度、氣候的變化,地域特點,自己的身體狀況等諸多因素。因為如果準備不周,出門在外的一些不便會給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因此,老年人夏季旅遊應根據季節特點和旅遊區的特點作好準備工作。
首先.夏季旅遊應注意避暑。一般不宜在高溫季節到南方炎熱地區去旅遊。而北方的海濱城市如大連、秦皇島、北戴河、青島、煙台較適於老年人夏季旅遊。
其次.老年人不宜一人去旅遊,最好結伴而行,或是參加集體活動。這樣人多彼此能互相照應。
第三,在炎熱季節特別要注意飲食衛生。由於夏季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食品易汙染變質,加之老年人胃腸功能較弱,免疫力亦較低,飲食不慎,則可能發生腸道傳染病甚至食物中毒。故食物一定要新鮮.盡量按時進餐.自己攜帶的食品不宜放置時間過長,不要買不潔食品吃。旅遊途中可飲些淡鹽開水,這樣,能有效地防止“病從口入”。
第四,夏季天氣變化無常,應隨時根據當地的天氣預報,作出相應的安排.增減衣服防止著涼。雨天旅行要特別小心跌跤,由於老年人的平衡調節機能減退,應急反應不敏捷,在濕滑的路上容易跌倒。造成骨折。所以要時刻注意,除穿防滑、輕便、柔軟有彈性的旅遊鞋外,盡可能拄一手杖,以增強身體的支撐能力。遇有雷雨時更要注意安全,切勿在樹下避雨,尤其是空曠地帶的樹下。
第五,夏季晝長夜短,老年人在旅遊時要有充分的休息時間,行程不宜安排過長、過緊。遊覽應盡量避開中午高溫、陽光強烈的時間,防止中暑。戴上太陽鏡和遮陽帽,隨身帶一些清涼油、風油精、人丹、藿香正氣水(丸)等防暑藥物。晚上還需防蚊蟲叮咬,野外行路謹防蟲蛇傷人。
第六,很多老年人不同程度地患有心、腦血管等疾病,應在征得醫生的同意和指導後方可外出。不宜長時間坐車顛簸,遠程旅遊應分段進行,中途多休息,以免過度勞累引起血管收縮、供血不足而誘發病變。慢性病患者還要堅持服藥,以防病情惡化。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還應準備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旅遊途中不宜攀高登險,避免精神高度緊張和疲勞過度而發生意外。
總之,隻要準備充分,安排妥當,旅遊便會愉快。
秋季旅遊登山的保健
據有關單位對80名百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統計,發現其中有2/3生活在山區。登山旅遊盡管好處很多,但必須注意衛生保健,否則事與願違。
①登山前最好做一次全麵身體檢查,尤其是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若有嚴重高血壓、心髒病、肺結核、神經病的人不要登山,以免發生意外。
②先了解遊覽路線,計劃好休息和進餐地點,最好有熟悉道路的人帶領。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亂闖。
③對山區的氣候特點要有所了解,爭取在登山前一天得到準確可靠的天氣預報。帶好必需的衣物以備早晚禦寒、防止感冒。登山以布底鞋、膠底鞋為宜。
④休息時不要坐在潮濕的地上和風口處.出汗時可稍鬆衣扣.不要脫衣摘帽,以防傷風受寒。進餐時應在背風處.先休息一會再進飲食。
⑤要盡量少帶行李,輕裝前進。對於老年人來說,應帶手杖,這樣既省體力又有利於安全。行路要穩,爬山時要注意力集中,並注意腳下石頭是否活動,以免蹬翻踏空。在陡坡行走時,最好采取“之”字形路線攀登,這樣可減低坡度。每走半小時,休息10分鍾,避免過度疲勞。
⑥山中遇到雷雨,不要到山頂、高樹下躲避,以防雷擊傷人;也不要在山溝低窪處,以防山洪傷人。最好在山腰洞穴中避雨。
⑦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這樣會使膝蓋和腿部肌肉感受過重的張力,而使膝關節受傷或肌肉拉傷。
⑧要預防急性腰腿扭傷,因此,在每次休息時都應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按摩方法很簡單。即用兩手輕輕按柔或捏拉腰背部、大腿及小腿的各處肌肉。
冬季旅遊話保健
若是冬季去旅遊,所穿衣服的基本原則是防寒保溫。皮衣、絨衣的皮毛和絨麵都朝裏麵,因為絨、毛裏能貯存大量空氣,而空氣又是熱的不良導體,所以能起到保暖作用,人體的熱量不致很快散失。現在人們普遍愛穿毛線織品,因其柔軟而富有彈性,空隙很多,可貯藏很多空氣,穿在其他衣服中間保暖性能相當好。在北方,冬季最普遍的服裝是棉衣,有良好的保溫效果,但其缺點是體積大,顯得臃腫累贅,活動不便,因此,旅遊者不宜穿棉衣。旅遊者冬季最好是穿用純棉、駝毛、羽絨做成的衣服,這樣既鬆軟,又輕便,非常適合於旅遊。
旅遊者除注意擇衣外,還要注意衣著的鬆緊。一般地說,旅遊者不宜穿緊身衣,因為緊身衣褲都有不同程度的壓迫肌膚、血管,不利於氣血運行,妨礙呼吸運動等弊病。尤宜是內褲宜鬆,寬大適中,並且不能用尼龍等衣料作內褲。
旅遊者除注意穿衣服外,還要注意脫衣服。因為旅遊時活動量很大,容易大出汗,而一些人一出汗就愛脫衣服,這樣很不好,道理是出汗時人體腠理發泄,汗孔張開,而驟然脫衣,易受風寒侵襲而致病。關於這一點,古代養生家教導很多,如《彭祖攝生養性論》裏說:“勿汗出甚而使解衣。”《千金要方·道林養性》說:“凡大汗勿偏脫衣,善得偏風半身不遂。另外,旅遊者汗後應及時換衣,因為汗後濕衣不易幹,消耗並傷害人體之陽氣。汗後腠理虛,汗濕滯留肌膚,易產生風寒濕之類的病變。
旅遊者除注意懂得穿衣服外,還要注意穿鞋:塑料鞋盡管價廉物美,晴雨兩用,但一般地說,旅遊者不宜穿,尤其是腳汗多的旅遊者和有足癬的旅遊者更不宜穿,因為塑料鞋透氣性能差。此外,皮鞋和高跟鞋也不宜穿,特別是準備長途步行旅遊、野遊、登山者,更不宜穿。因為高跟鞋容易引起足與踝部的扭傷以及足部肌肉和韌帶的勞損.久之出現足和腰部的疼痛。而皮鞋較笨重,又要經常保養,也不適宜旅遊。當然也不能穿無跟鞋,因為此種鞋定向轉動最大,容易引起足的損傷。一般地說,還是穿旅遊鞋為好,因為此種鞋是專管旅遊之用,顧名思義嗎!
旅遊中吃點補藥好
我們之所以建議人們在旅遊中一定要吃點補藥,這是由旅遊的特點決定的。
首先,旅行中長途跋涉,登山涉水,身體消耗很大,用中醫的話來說旅遊易傷津耗氣,身體極需補充氣血津液。其次,旅行中生活規律性差,再加上易地而處,容易水土不服。此外,旅遊中心情舒暢、神經高度興奮。而中醫認為“血者,神氣也”,即精神過用會損傷氣血。旅遊中出汗增多,而“汗為陰津所化”,汗多即傷人體津液。夫妻一同遊者,尤其是許多新婚夫妻把旅遊當作必不可少的內容,性生活的增加,中醫認為易傷“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