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麵話有如隔著麵紗接吻。——雨果
人立於世間,要學會說點場麵話,也就是講話的時候,要分分場合和對象。人們講話,為什麼還要分場合和對象呢?這是因為有的場合不需要講,講了會生麻煩;有的人不需要知道,知道了會生事端。在該講的場合,麵對該講的對象,講多少?怎樣講?語氣是輕是重?都應該有個分寸。這也叫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一般來說,“場麵話”有以下幾種:
當麵稱讚人的話。諸如稱讚你的小孩可愛聰明,稱讚你的衣服大方漂亮,稱讚你教子有方等等。這種場麵話有的是實清,有的則與事實有相當的差距,聽起來說起來雖然“惡心”,但隻要不太離譜,聽的人十之**都感到高興,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興。
當麵答應人的話。諸如“我全力幫忙”、“有什麼問題盡管來找我”等。說這種話有時是不說不行,因為對方運用人情壓力,當麵拒絕,場麵會很難堪,而且會馬上得罪一個人;纏著不肯走,那更是麻煩,所以用“場麵話”先打發,能幫忙就幫忙,幫不上忙或不願意幫忙再找理由,總之,有“緩兵計”的作用。
所以,“場麵話”想不說都不行,因為不說,會對你的人際關係有所影響。
不過,千萬別相信“場麵話”。
對於稱讚或恭維的“場麵話”,你要保持你的冷靜和客觀,千萬別兩句話就樂昏了頭,因為那會影響你的自我評價。冷靜下來,反而可看出對方的用心如何。
對於拍胸脯答應的“場麵話”,你隻能保留態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隻能“姑且信之”,因為人情的變化無法預測,你既猜不出他的真心,隻好抱持最壞的打算。要知道對方說的是不是場麵話也不難,事後求證幾次,如果對方言辭閃爍,虛與委蛇,或避不見麵,避談主題,那麼對方說的就真的是“場麵話”了。所以對這種“場麵話”,也要有清醒的頭腦,否則可能會壞了大事。
禦人有道:同樣是心裏話,由於場合和對象的不同而表現出內容和語氣的差異性,一些人就會發生疑問:他怎麼在甲地和乙地講的不一樣呢?莫非是兩麵派嗎?我起初對此類問題也有同感,但經過冷靜分析後,我才覺得這同兩麵派行為大相徑庭,二者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因為兩麵派有著獨特的個性特征,他們之所以甲地和乙地說的不一樣,一是為自己撈好處,二是離間他人,最終還是為了自己。而前者說話區分場合和對象,則是為了將事情辦好,表現出一個人的良好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