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1 / 1)

傻瓜從聰明人那裏什麼也學不到,聰明人從傻瓜那裏學到不少。——拉瓦特

平時隻聽說有人鑽研各種贏的技術,不管是在工作上、收入上、還是賭桌上、酒量上,人人都想贏,這種好勝心理也是人之常情。

可現實生活中就有人偏偏學習輸的技術。不要誤以為“輸”這門學問很簡單,輸是一門高超技藝,從心機上來說,輸就是大智若愚,輸就是絕頂聰明;從智慧上來說,輸就是輸小贏大、輸就是輸在人前贏在人後,是一種先予後取的大家手法。

F君是個中小企業的負責人,和客戶來往,他有特別的一套。

F君酒量不錯,也很會猜拳,可是每次和客戶應酬,他都謹守著“與其自己喝醉,不如被灌醉”,以及猜拳時“輸三拳,贏兩拳,不如全輸最好”的原則。

F君也會打麻將,可是他都“能輸盡量輸”。

每回應酬,客戶們都很“高興”。

事後談生意,客戶們大都能按F君的條件成交,而每回談生意時,F君都會提及“那一天被你灌得好慘”或“你的拳路實在很難抓”,或“那天打麻將,真不知怎麼搞的,手氣就是不順”……

F君對人性的掌握相當準確,並將之表現在喝酒和打麻將上;雖然“辛苦”,但卻也有相對的代價,隻要不弄壞身體,這代價是相當值得的!

F君掌握的便是人的“好勝心”!

“好勝心”有屬於“自我挑戰”的好勝心,也有意欲贏過別人的好勝心。自我挑戰的好勝心不是F君所掌握的重點,F君掌握的是人人都有的,意欲贏過別人的好勝心。

意欲贏過別人的好勝心的表現,因各人條件的不同而有很多種方式,有人靠事業來贏過別人,有人靠頭銜、社會地位來贏過別人,也有人靠衣服、寵物……來“贏”過別人,隻要比別人的“好”,自己便有“勝利感”,表示自己“高”過對方!而奇妙的是,人一旦有了這種夢幻的“勝利感”,便忘了他在其他方麵其實是“輸”別人的。但也有人就是因為其他方麵“輸”別人,因此越加重視、誇耀他某方麵的“贏”過別人,這是一種非常明顯的心理補償作用,因此在某方麵“贏”過了別人,心裏便油然興起一種“滿足感”!人的欲望獲得滿足,內在少了壓力,對其他事情要求的尺度便會鬆一些,標準便會低一些,甚至也有因此失去自衛警覺的人!

F君對待客戶的方式基本上也是如此,他讓別人“贏”,尤其是讓喜歡贏的人贏,連無意贏的人也讓他“贏”!他讓別人因為“贏”而有滿足感、勝利感,也讓自己以“輸”來造成別人的“虧欠感”。這一方麵讓贏的人鬆懈警覺,一方麵喚起贏的人彌補虧欠的意識,也就是“昨天把人家贏得那麼慘,今天再跟人家斤斤計較便不好意思了”的心理。總而言之贏的人麵射手下“敗將”,便自然地往“讓步”那個方向思考;對贏的人來說,這讓步也有“恩典”的意味,而這其實就是“輸”的人想要的!

禦人有道:贏的人沒有全贏,因為贏的背後還有一份責任在裏邊;輸者不全輸,因為輸的背後獲得一份沉甸甸的收獲。所以,在競技場上應該贏,但在人與人之間,卻應該多輸少贏,以免無端生是非,如能像F君那樣,用“輸”去“贏”,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