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小規模技術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威爾斯(Louis J.Wells)於1977年在題為《發展中國家企業的國際化》一文中提出“小規模技術理論”。1983年威爾士在其專著《第三世界跨國公司》中,對小規模技術理論進行了更詳細的論述。
威爾士認為,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表現在三方麵:
1.擁有為小市場需要服務的勞動密集型小規模生產技術。低收入國家商品市場的一個普遍特征是需求量有限,大規模生產技術無法從這種小市場需求中獲得規模效益,許多發展中國家正是開發了滿足小市場需求的生產技術而獲得競爭優勢。
2.在國外生產民族產品。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主要是為服務於國外同一種族團體的需要而建立。根據威爾士的研究,以民族為紐帶的對外投資在印度、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台灣、香港的投資中都占有一定比例。
3.產品低價營銷戰略。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相比,生產成本低、物美價廉是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形成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因,也是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
何謂棘輪效應?
商朝時,紂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認為在這位精明的國君治理下,商朝的江山一定會堅如磐石。一天,紂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雙筷子,十分高興地使用這雙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父箕子見了,勸他收藏起來,而紂王卻滿不在乎,滿朝文武大臣也不以為然,認為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箕子為此憂心忡忡,有的大臣莫名其妙地問他原因,箕子回答說:“紂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再不會用土製的瓦罐盛湯裝飯,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製成的飯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難道還會用它來吃粗茶淡飯和豆子煮的湯嗎?大王的餐桌從此頓頓都要擺上美酒佳肴、山珍海味了;吃的是奇珍異品,難道還會穿粗布麻衣嗎?當然不會,大王以後自然要穿綾羅綢緞了,以此類推,大王同樣也要住在富麗堂皇、歌舞升平的宮殿裏,因此還要大興土木築起樓台亭閣以便取樂。如此一來,黎民百姓可就要遭殃了,一想到這些,我就不寒而栗。”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是箕子多慮了,並未將他的話放在心上,然而僅僅過了5年,箕子的預言就應驗了,商紂王驕奢淫逸、貪圖享樂,最終斷送了商湯綿延了500年的江山。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看,這就叫“棘輪效應”。是指人的消費習慣一旦形成之後便具有不可逆轉性,即易於向上調整,難於向下調整,尤其是在短期內的消費,更具有不可逆轉性。
投票選舉真的民主嗎?
阿羅不可能定理是由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之一阿羅首先陳述和證明的。
1951年肯尼斯·約瑟夫·阿羅(Kenneth J。Arrow)在《社會選擇與個人價值》一書中,采用數學的公理化方法對通行的投票選舉方式能否保證產生出合乎大多數人意願的領導者或者說“將每個個體表達的先後次序綜合成整個群體的偏好次序”進行了研究。結果,他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可能的!更準確的表達則是:當至少有三名候選人和兩位選民時,不存在滿足阿羅公理的選舉規則。或者也可以說是:隨著候選人和選民的增加,“程序民主”必將越來越遠離“實質民主”。從而給出了證明一個不可思議的定理:假如有一個非常民主的群體,或者說是一個希望在民主基礎上作出自己的所有決策的社會,對它來說,群體中每一個成員的要求都是同等重要的。一般地,對於最應該做的事情,群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偏好。為了決策,就要建立一個公正而一致的程序,能把個體的偏好結合起來,達成某種共識。這就要進一步假設群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夠按自己的偏好對所需要的各種選擇進行排序,對所有這些排序的彙聚就是群體的排序了。
何謂排他原則?
私人品區別於公共品的一種性質?當生產者將一種商品賣給A後,若能很容易地將B?C?D等人排除在該商品益處享用過程之外,則排他原則就在發生作用,該商品也因此是一項私人品?若不能輕易地把其他人排除在分享過程之外,如公共衛生或國防,則我們稱該商品具有公共品的特征?
投資組合理論是指什麼?
美國經濟學家馬考維茨(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並進行了係統、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投資組合理論是指,若幹種證券組成的投資組合,其收益是這些證券收益的加權平均數,但是其風險不是這些證券風險的加權平均風險,投資組合能降低非係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