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原理(4)(1 / 3)

該理論包含兩個重要內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資組合有效邊界模型。

投資組合理論被定義為最佳風險管理的定量分析。無論分析的單位是家庭、公司,還是其他經濟組織,為了找到最優的行動方案,需要在減少風險的成本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對這些內容闡述並估計的過程,即投資組合理論的應用。

對家庭而言,消費和風險偏好是已知的。偏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這些變化的機製和原因並非投資組合理論闡述的內容。投資組合理論闡述了如何在金融工具中進行選擇,以使其特定的偏好最大化。通常,最佳選擇包括對獲取較高預期回報和承擔較大風險之間權衡的評估。

你了解勞動價值論嗎?

勞動價值論常與卡爾?馬克思聯係在一起,它是關於商品價值由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所創造的理論。

勞動決定價值這一思想最初由英國經濟學家配第提出,商品價值決定於體現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的理論。價值是一個商品經濟範疇。產品成為商品以交換為前提。交換就有個比率的問題。價值以這個比率,也就是以交換價值為其具體的表達形式。因此,價值的實質往往被模糊了。人們是在長期的曆史過程中,逐漸認識價值和勞動的關係的。

馬克思把“價值”定義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由抽象性的勞動所凝結。商品交換中的交換是一種勞動(價值)而不是交換的不可度量的效用,這一思想最初由英國經濟學家配第提出。配第認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但勞動並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也對勞動價值論做出了巨大貢獻。

自由放任是怎麼回事?

自由放任,又稱自由放任主義或無幹涉主義,源自法語的“laissez-faire”(讓他做、讓他去、讓他走),意思就是政府放手讓商人自由進行貿易。這一詞首先在18世紀由重農主義在字典裏使用,以反對政府對貿易的幹涉。這一詞到了19世紀早期和中期成為了自由市場經濟學的同義詞。自由放任主義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幹涉,並且反對政府征收除了足以維持和平、治安和財產權以外的稅賦。

自由放任的經濟理論被認為是純粹的、經濟上的自由意誌主義的市場觀點,主張讓自由市場自行其道是更適當而更迅速的方法,將能省去任何由政府運作所造成的效率不彰。主張政府對於民間經濟如價格、生產、消費、產品分發和服務等的幹預越少,將能使經濟運作的更好(更有效率)。

亞當·斯密在自由放任學說的宣傳上擔當了重要的角色,不過他的一部分觀點仍被現代的自由放任支持者所批評。自由放任哲學支配了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的英國。

什麼是經濟波動學說?

經濟波動學說是考察和解釋經濟增長中擴張與收縮的交替變動過程的學說。

擴張狀態是指經濟增長速度呈現上升趨勢,收縮狀態是指經濟增長速度呈現停滯或降低趨勢。兩者的交替變動通過國民生產總值、工業生產指數、就業和收入等綜合經濟活動指標的波動顯示出來,一般把包括危機、複蘇、高漲和衰退四個緊密銜接的階段的經濟活動看作一個經濟周期。

理論界對經濟周期的形成原因有不同看法。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製之間的矛盾是發生經濟周期的根源。西方經濟學家提出了許多理論來解釋經濟波動現象。主要包括:以貨幣數量的增減為唯一原因的純貨幣理論;以生產資料的生產過多為根源的投資過度理論;以消費不足為原因的消費不足理論;以心理預期的變化為導因的心理理論;以創新浪潮的影響為依據的創新理論;以及由太陽黑子的周期性活動引起經濟周期的太陽黑子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