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純貨幣危機理論?
純貨幣危機理論用貨幣信用因素和心理因素來解釋危機,曾是19世紀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一種主要的危機理論。
純貨幣危機理論的最基本特征是把經濟周期和經濟危機說成是純貨幣現象。這種理論不僅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周期性波動之唯一充分的原因,在於銀行係統周期地擴張和緊縮信用,而且認為危機之所以產生,完全是由於繁榮後期銀行采取的緊縮性信用政策造成的。它認為隻要在繁榮後期銀行繼續擴張信用就能防止危機的爆發。純貨幣危機理論的主要倡導者是英國的霍特裏和貨幣主義的創始人弗裏德曼。
現代貨幣主義者在分析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時,幾乎一脈相承地接受了霍特裏的觀點。但應該明確肯定的是,把經濟周期性環惟一地歸結為貨幣信用擴張與收縮是欠妥的。
誠信能當錢使嗎?
經濟學家熊彼特曾創立了“信用創造學派”,在他看來,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信用創造貨幣;信用形成資本。在財富的世界裏,還有什麼比信用更可寶貴的呢?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在《新帕格雷夫經濟大辭典》中,對信用的解釋是:“提供信貸(Credit)意味著把對某物(如一筆錢)的財產權給以讓度,以交換在將來的某一特定時刻對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錢)的所有權。”可見,信用是和資本、財產密切相關的。
富人之所以富有,就是因為他們真正理解了信用的價值所在。信用是和資本、財產密切相關的,因此,若我們想在財富上有所作為,就要向富人們看齊,隨時注意自己的信用。
所有的商業聲譽都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今天,由於信息傳輸更快、更難以捕捉,聲譽也就更容易喪失,誠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所以要想在財富世界裏盡情暢遊,就得先讓自己的信用站得住腳。
為何邊際成本曲線向右上方傾斜?
邊際成本曲線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表示隨著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遞增。
從理論上講,隨著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會先減少,後增加。這是因為:當產量很小時,可以理解為企業的設備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隨著企業雇傭更多的員工,生產設備的利用率也開始變大,假設增加的第一個工人對產量的貢獻是10,那麼增加的第二個工人對產量的貢獻可能是15甚至更高……這對應生產函數曲線的第一個階梯,即邊際產品隨著投入的增加以遞增的比例增加,在這一階段產量的增加速度超過成本的增加速率,從而邊際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減少。
但是,隨著員工增加到一定程度時,企業變得擁擠,這時候每增加的一個員工依然會提高生產設備的利用率,但是這個利用率的提高會慢慢減慢下來,這對應 生產函數的第二個階梯,即生產函數的斜率逐漸從第一個階梯時的最大值減少到0,當員工增加到某一程度,再增加一個員工時,這個員工對產量的貢獻將會是0,即邊際產量為0,在這一階段時,產量的增加速率從最大值逐漸減小到零,而成本的增加速率(每個員工的費用,加上每單位產品的成本)大於產量的增加速率,從而邊際成本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