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怎樣為餐館選擇菜品(1 / 3)

1 餐館要做出主打菜和風味菜

餐館要想紅火,就要有自己的特色菜。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要有“主打菜”

首先,和餐館經營方向有關的是,你餐館的菜肴是主濃鬱還是主清淡?是山珍還是海鮮?是大菜還是家常小菜?是南方菜還是北方菜?你最好而且隻能選擇一種為主。隻有這樣,你的市場定位才鮮明,消費者才好“識別”,才便於選擇。切記:在所有的餐館中,誰能有所為,有所不為——“術業有專攻”,誰才能具有“特色”。做到這一點的辦法是,在你的那個地區,爭取做經營品種“唯一”店。

其次,和餐館的經營水平相關的是,要有一些主要菜肴,而且要盡可能地有特色。可以在色、香、味、形、器上做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設計,可以在菜單的排列組合上,做出與大家不同的編排,並且常換常新。切記:不能將別人的菜單拿過來就用,更不能一個菜單多少年都不變,還不能看人家做什麼你就做什麼——要有一些從內容到形式都與眾不同的特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是,如果隻讓你的餐館賣十個菜,你留下哪十個?

最後,如果讓你的餐館就賣一個菜,你賣什麼?這個“什麼”,就是你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特色菜”。這個菜,就是你的“王牌”,就是你安身立命的“法寶”。

2.要有“風味菜”

這“一個菜”弄好了,就是“特色菜”。同樣是“紅燒肉”,老張家的和老李家的,不一樣。同樣是老李家一家的,由於選料、烹飪、調料等的不同,還是不一樣。

由於這個“不一樣”,頭次吃好了的還有下次,下次沒吃好就沒有再下次了。而且這還不是一個人吃好吃不好的事。美國有一項調查,是說如果一位顧客對服務不滿,會對9~10人講。社會學上有個理論,是說如果這個人偏巧是“意見領袖”,那他就會影響一批人。

老張家的紅燒肉“燉得爛”,老李家的“味道好”——這就是區別。喜歡“燉得爛”的,就到老張家去;喜歡“味道好”的,就到老李家去。

如果就堅持一個“燉得爛”,不是特色嗎?而“味道好”,也是特色!除了紅燒豬肉,還有牛肉、兔肉、狗肉,怎麼樣?將這些肉燉成一碗,是創新不?再進一步,如果那肉是“綠色食品”,該如何?如果那肉是特定飼養的和特定烹飪手法的,不是有了誰也比擬不了、競爭不過的“特色”了嗎?

除了“紅燒肉”,“炒土豆絲”、“拌菠菜”、“燉豆角”也可以做出特色來。關鍵問題在於你不去做,也懶得做,或者是今天廚師高興就做了,明天忙不過來就不做了。

3.要根據人們口味的變化來調整菜單

和流行服裝一樣,人們的口味變化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海鮮吃多了想吃燒烤,大菜吃多了想吃小吃,餃子好吃也不能天天吃,細糧吃膩了換粗糧。認真觀察這些變化,發現潛在的市場需求,開發消費者最愛吃的食品,這樣開餐館,才是上了正軌。

特色菜,“特”在與眾不同,“特”在專業性,“特”在精、深加工上,“特”在獨具匠心上。

2 選樣為菜品起名

為菜品起名有以下幾種方法。

1.以質感起名

故鄉緣酒樓的“脆皮粉蒸肉”、重慶雙碑的“彈性豆花魚”、廣東的“爽口牛肉丸”等許多菜品,都是直截了當地告訴顧客,菜品是什麼口感,讓你吃個明明白白。

2.以主料起名

如廣東的“五彩蛇羹”、“紅子雞”、“東江釀豆腐”、“白斬雞”、“烤乳豬”、“豉汁盤龍鱔”,北京的“北京烤鴨”、“東來順涮羊肉”,上海的“油醬毛蟹”、“清炒鱔糊”、“茉莉魷魚卷”等,都是不加修飾,樸素大方,用什麼料取什麼名,便於顧客去把握菜品的特點,因此也就便於他們去點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