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陳一丹擔任騰訊的首席行政官。陳一丹為人十分嚴謹,但另一方麵,他又是一個非常張揚的人,他能在不同的狀態下激起大家的激情。
馬化騰選擇了性格完全不同、各有自己特長的人組成一個團隊,一起創業,而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地創業,在當時是很少見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馬化騰能夠在創業團隊的責、權、利上,做出很好的設計和劃分。這些似乎都暗示著馬化騰並非池中之物,終有鯉魚躍龍門的那一天。
5個能力卓越的人在一起合作,組成一個集體的管理團隊,不可避免會有不同想法,甚至有時候內部會有很多爭辯以致最後意見無法統一。在這種情況下,起推動作用的往往是馬化騰。馬化騰是團隊中最具協調能力的人,他往往能從大家的爭論中發現價值所在。
通過CFido結識益友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古人的道理果然不錯。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朋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視野和境界,即使是馬化騰這樣的成功人士,也離不開身邊朋友的影響。
從一個人的夥伴和朋友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他,才是最客觀的。所以我們要了解馬化騰和他的創業經曆,自然不能忽略了他的交友圈子。
馬化騰的第一個圈子來自CFido,CFido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Fido網是當時的BBS站台通過電話線路連接起來的網絡,網絡之間互相通過點對點的方式轉信件,CFido即中國Fido網,和我們現在熟悉的基於TCP/IP協議的互聯網並不完全是一回事。
羅依被公認為是中國CFido第一人,那一年,羅依開通了長城站,這是Fido在內地的第一個站台。後來羅依出任過CFido中國區的首任總協調人。1992年11月,羅依聯手汕頭的黃耀浩,將自己建立的長城站和黃耀浩建立的手拉手站(後來改名為PCUG)結合,由此形成CFido。這是國內按照Fido網體係建立的最早的BBS交換係統。
一些身懷絕技的黑客最開始玩CFido,他們的統一特征是熱愛技術,喜歡新玩意,是個典型的小圈子。但不要小看這個小圈子,它可以說是中國互聯網本土人才成長的重要基地,丁磊、求伯君、雷軍、周誌農等第一代業已成名的程序員也都在這裏混跡過。
馬化騰是早期CFido的熱愛者之一。他在CFido遇到了他的兩位早期創業夥伴“小光”和“夜貓”。此外,QQ的創意也來自CFido的一位南京網友。無疑,CFido對馬化騰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
求伯君也是馬化騰在CFido上結識的,之後馬化騰在CFido上還結識了多位日後成為中國高科技行業和互聯網行業大人物的朋友,他們之間也形成了一個小圈子。
丁磊是馬化騰在CFido上結識的另一位互聯網業界領袖。馬化騰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丁磊是他創業之初一起喝啤酒,一起分享成敗心得的好朋友。
騰訊創立之初曾效仿網易,關於這點,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認為騰訊正是因為看到丁磊靠著免費電子郵箱攻城略地,走向成功。加之在CFido上又與丁磊有過交情,同有電信背景的馬化騰才因此決定創辦騰訊。
這種說法不是沒有根據,當初騰訊的確跟網易類似,向地方電信和門戶兜售類似免費電子郵局的在線尋呼係統,隻是由於天時、地利的原因,所以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丁磊在馬化騰創辦騰訊之初,也給了其不少的支持和幫助,OICQ的誕生就與丁磊有密切的關係。OICQ原本是騰訊為廣州電信用戶提供互聯網即時通信服務係統的一個訂單,當時丁磊一直與廣州電信交往甚多,廣州電信的163net的免費電子郵箱係統和域名都是丁磊賣給廣州電信的。看到這層關係,馬化騰和曾李青找來他們的老朋友丁磊幫忙,一心想拿下這個單子。不過,並沒有成功,但也因為這次“失敗”,才醞釀出了後來聲勢浩大的騰訊帝國。
和風細雨的李氏風格
李彥宏對自己身為一個企業領導的管理風格總結是:“注重潛移默化,和風細雨,貴在堅持,最終效果顯著,影響深遠。”這樣簡單的文化也在百度得到了很好的貫徹。比如李彥宏在食堂吃飯時,不會有人給他讓座,開會時也絕不會有人給李彥宏留位置,如果李彥宏最後一個來,他就坐在角上聽。“簡單可依賴”是他為百度樹立的核心價值觀。
任何一種管理模式都是在不斷地失敗、不斷地遭受打擊中摸索出來的,李彥宏也不例外。
中國互聯網協會在每年春節期間都會組織一次聚會,參與者都是業界的CEO。在2008年的聚會上,向來少言的李彥宏,出人意料地站起來發言,他說:“2007年是我最困難的一年,因為高管全都離開了。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語驚醒在座很多人,因為這之前,的確很少有人意識到僅僅2007年這一年的時間裏,李彥宏就失去了首席技術官、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以及一位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