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五章(2 / 2)

(五)治療

治療原則為恢複骨量、防止骨繼續丟失、緩解症狀。

1.藥物治療

(1)骨吸收抑製劑

①新一代二磷酸鹽類藥物:它能抑製骨組織界麵(包括骨的外表麵、內表麵及小梁骨的表麵)磷酸鈣結晶的形成、聚集和溶解,從而抑製骨的吸收。常用藥物有固邦。

②降鈣素:它是一種激素,每個人的體內都有,對緩解骨痛症狀有良好的效果。但由於降鈣素在胃內被分解,所以必須經注射或鼻噴霧給藥,使用不太方便。副作用包括惡心、出汗和腹瀉。

③激素代療法:使用激素時應強調個體化治療原則,即每個人可能需要不同的劑量,對每個人都應選用最小的有效劑量,所以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而且應用雌激素時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包括近期副作用和遠期副作用。近期副作用有:血壓改變、體重增加、胃腸道反應、皮疹、偏頭疼、頭暈、乳房脹痛、全身腫脹、陰道分泌物增多及出血等。遠期副作用有:子宮內膜增生、癌變、遞加乳腺癌發病率,膽道結石可能略有增加。當然雌激素治療也有它明顯的好處:緩解絕經期綜合征的症狀、降低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率、減少老年性癡呆等。

(2)其它的一些常用的輔助藥物

①鈣劑:如果從飲食中沒有攝入足夠量的鈣,就可以考慮服用鈣劑作為補充。鈣劑雖然有助於保持骨骼的健康,但不足以防止絕經以後骨質的流失和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另外,鈣劑的攝人量若超過了肌體的需要量可能是有害的。因此您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合您用的鈣劑。

②維生素D:機體需要維生素D來幫助鈣的吸收。維生素D也可以對骨有保護作用,減少骨量的丟失。

2.運動療法每日白天至少在陽光下作30分鍾的散步,既可鍛煉,又可吸收光照。

(六)預防

對於骨質疏鬆症,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能使骨量已經嚴重丟失的患者的骨量恢複正常水平。同其它老年性疾病一樣,骨質疏鬆症應重在早期預防。一般可從兒童期開始就注意合理營養,加強體育鍛煉,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就有可能降低骨質疏鬆症及骨折的發病率。所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從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早,並且良好的生活方式有益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具體如下:

1.戒煙酒,避免酗酒及過量飲用咖啡及碳酸性飲料。

2.參加鍛煉,適當運動,增加日照時間。運動將增加肌肉的強度及對骨組織的應力刺激,防止骨丟失,同時運動還可以提高個體的應變性、靈活性、肌肉的協調和平衡能力,減少摔跤。參加運動應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力所能及,不應操之過急,以無疲倦或無肢體疼痛感為度。

3.合理飲食,多食含鈣、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及新鮮蔬菜等,保證各營養物質間的平衡。

4.減少或避免外傷,外出活動,上下車船及夜間起床應加倍小心,避免服用可能引起平衡功能失調的藥物,對骨折的高危人群可使用髖部及腰部保護物。

5.如果已經發生骨質疏鬆,應堅持治療,遵醫囑用藥,以防止骨密度繼續下降。定期谘詢、檢查,以了解治療效果,防止藥物引起的副作用。

二、點穴按摩

(一)點穴療法

1.取穴大杼、命門、腎俞、誌室、關元、氣海、足三裏、絕骨、太溪。

2.定位

大杼—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命門—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

腎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誌室—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關元—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

氣海—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足三裏—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

絕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太溪—內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

(二)自我按摩法

1.食玉泉法即是指吞咽津液以滋養骨節。先以舌頭舔上顎,並左右攪動舌體,待有津液之後,閉口鼓漱,使津液漸充盈滿口。然後,分三次下咽,每次可連續三度九咽。此法以晨醒未起床之時做為佳。

2.擦腎俞雙手背伸,擦雙側腎俞穴,以局部透熱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