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
國際上流行一句對中國很不好的批評:“中國人極自私。”凡屬中國人民一分子,皆分擔了這句話的侮辱與損害。辦外交,做生意,為這句話也增加了不少麻煩,吃了許多虧!否認這句話需要勇氣。因為你個人即或是個不折不扣的君子,且試看看這個國家做官的,辦事的,拿筆的,開鋪子做生意的,就會明白自私的現象,的確處處可以見到。當政大小官僚情形且格外嚴重。它的存在原是事實。它是多數中國人一種共通的毛病。但責任主要應歸當權的。
一個自私的人注意權利時容易忘卻義務,凡事對於他個人有點小小利益,為了攫取這點利益,就把人與人之間應有的那種謙遜、犧牲、為團體謀幸福、力持正義的精神完全疏忽了。
一個自私的人照例是不會愛國的。國家弄得那麼糟,同自私大有關係。
國民自私心的擴張,有種種原因,其中極可注意的一點,恐怕還是過去的道德哲學不健全。時代變化了,支持新社會得用一個新思想。若所用的依然是那個舊東西,便得修正它,改造它。
支配中國兩千年來的儒家人生哲學,它的理論看起來是建立於“不自私”上麵,話皆說得美麗而典雅,主要意思卻注重在人民“尊帝王”“信天命”,故曆來為君臨天下帝王的法寶。前世帝王常利用它,新起帝王也利用它。然而這種哲學實在同“人性”容易發生衝突。表麵上它仿佛很高尚,實際上它有問題,對人民不公平。它指明做人的許多“義務”,卻不大提及他們的“權利”。一切義務仿佛都是必要的,權利則完全出於帝王以及天上神佛的恩惠。中國人讀書,就在承認這個法則,接受這種觀念。讀書人雖很多,誰也就不敢那麼想“我如今做了多少事,應當得多少錢?”若當真有人那麼想,這人縱不算叛逆,同瘋子也隻相差一間。再不然,他就是“市儈”
了。在一種“帝王神仙”、“臣仆信士”對立的社會組織下,國民雖容易統治,同時就失去了它的創造性與獨立性。平時看不出它的壞處,一到內憂外患逼來,國家政治組織不健全,空洞教訓束縛不住人心時,國民道德便自然會墮落起來,亡國以前各人分途努力促成亡國的趨勢,亡國以後又老老實實同做新朝的順民。曆史上做國民的即隻有義務,以盡義務引起帝王鬼神注意,借此獲取天祿人爵。待到那個能夠榮辱人類的偶像權威倒下,鬼神迷信又漸歸消滅的今日,自我意識初次得到抬頭的機會,“不知國家,隻顧自己”,豈不是當然的結果?
目前注意這個現象的很有些人,或悲觀消極,念佛誦經了此殘生,或奮筆揮毫,痛罵國民不知愛國。念佛誦經的不用提,奮筆揮毫的行為,其實義何補於世?不讓做國民的感覺“國”是他們自己的,不讓他們明白一個“人”活下來有多少權利,不讓他們了解愛國也是權利!思想家與統治者,隻責備年輕人,困辱年輕人。儼然還希望無飯吃的因為怕雷打就不偷人東西,還以為一本《孝經》就可以治理天下,在上者那麼糊塗,國家從哪裏可望好起?
事實上國民毛病在用舊觀念不能應付新世界,因此一團糟。目前最需要的,還是應當從政治、經濟、教育、文學各方麵共同努力,用一種新方法造成一種新國民所必需的新觀念,使人人樂於為國家盡義務,且使每人皆可以有機會得到一個“人”的各種權利。要求“人權”並不是什麼壞事情,它實在是一切現代文明的種子。一個國家多數國民能自由思索,自由研究,自由創造,自然比一個國家多數國民蠢如鹿豕,愚妄迷信,毫無知識,靠君王恩賞神佛保佑過日子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