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爾·英特

《彼爾·英特》是挪威著名劇作家易卜生於1867年發表的作品。

《彼爾·英特》敘述一個市儈的冒險故事。

彼爾·英特是同布蘭德正相反對的人物,他是一個毫無原則,隨遇而安的自我中心主義者。他常常編造一些離奇驚險的故事來使周圍的人開心。在一次鄉村婚禮上他誘拐了朋友的新娘,逃亡在外,後來又拋棄了新娘,衝進了林間怪物——山妖——的王國。後來他又偷回家鄉,給他的老母送終。由於他的財產沒有上稅被全部充公,他隻得又離家出走。他漫遊各地,當過富翁,作過先知,還幻想當國王。到了晚年,他落魄潦倒,最後回到終身熱愛他並等待他歸來的索爾薇格身邊。

通過這樣一個民間流傳的荒誕離奇的故事,易卜生塑造出一個生動而又複雜的戲劇形象。一方麵,彼爾·英特隨波逐流,毫無原則,貪圖享受,損人利己,是當時挪威乃至全歐庸俗自私的市儈的典型;另一方麵,他又不是一個簡單的惡棍。他愛他的母親,特別是他潛逃回鄉為老母送終的那場戲,確是非常動人。他雖然生活放蕩,追逐酒色,但又念念不忘那位聖潔的少女索爾薇格,是她的愛使他恢複了人的本性。總的說來,同布蘭德相反,彼爾·英特是易卜生批判鞭撻的人物。書中反映的生活比較廣泛複雜,包括當時的一些國際事件在內。形式也豐富多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手法結合在一起,使這部劇本具有強烈的戲劇性。

破產

《破產》是挪威作家比昂遜於1875年完成的劇本。作品的故事梗概如下:

悌爾德是挪威一家啤酒廠廠主。他是一個投機金融家,專門騙取農民和工人的儲蓄進行投機。但他也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正麵臨著破產的局麵。

夏季的一天,悌爾德讓年老體弱的妻子為他準備宴席招待信托公司管理人林德和啤酒廠經理雅柯伯遜等客人,以騙取他們的貸款,為挽救自己作最後的掙紮。

大女兒華寶格以另一投機家南挪·摩勒的遭遇提醒她父親,說摩勒由於搞欺騙,最後落得傾家蕩產。她希望父親不要走他的路。

小女兒西妮是個嬌小姐。她倚仗父親的富有取得了哈瑪副官的愛情。她體諒不到父親的苦衷,懇求他讓她和哈瑪進城去揮霍玩樂。

悌爾德的秘書桑尼斯向華寶格求愛,受到華寶格的冷眼對待;他向悌爾德報告,工廠的保險櫃裏沒有現金來支付工人的工資了;律師伯倫特前來向悌爾德要一份說明工廠實際情況的借貸對照表,並說他還有事要找他。

在這次宴席上,悌爾德站起來講話,對一向支持他的林德先生等人進行肉麻的吹捧,希望繼續得到他們的支持。林德和雅柯伯遜等人也虛偽地稱頌悌爾德,盡管他們了解悌爾德的底細,還是在口頭上滿足了他的要求。

宴席後,律師伯倫特找到悌爾德,對他的工廠和家產進行了估價,結算虧空共達四萬鎊,宣布他的工廠破產,而且告訴他別指望能得到林德公司的貸款。陷於絕望的悌爾德,先是罵伯倫特暗中毀了他的工廠,接著要攆他出門,隨後又是苦苦哀求他能讓銀行給他貸款,但這都遭到了拒絕。這時他掏出手槍,對伯倫特進行恫嚇。最後還是不得不在破產申請上簽了字。

悌爾德這時感到既無臉見家人,也不好向工人們交代。他在妻子的幫助下,準備攜帶應發給工人工資的金幣潛逃國外。但為時已晚了,破產財產管理處的人已進入他家,查封了他的家私。

這時雅柯伯遜找上門來,大罵悌爾德欺騙了他,使他也欠下了還不清的債。西妮的未婚夫哈瑪目睹這情形,拋棄了西妮,揚長而去。而秘書桑尼斯仍然一心想著華寶格,他寫信給悌爾德,表示他願意把自己積蓄的一筆存款獻給他,並繼續留在他身邊,幫助他重振產業。華寶格則懷疑他的這種自我犧牲的動機,她表示要學會會計,幫助父親重振家業,並要西妮學習家務幫助母親,學會真正地生活。

三年後,悌爾德果然重新振興起來,在海邊建了新居。華寶格成了能幹的記賬員。西妮代替了她媽媽,準備小宴席,招待伯倫特和雅柯伯遜。

桑尼斯向悌爾德報告,說他的破產申請已經撤銷,虧空已減少到1.2萬鎊。但他出其不意地提出要去美洲,這使全家感到驚奇。這時華寶格看到了他的真正品德,打消了懷疑,兩人終於結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