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廠經理雅柯伯遜因他的債款得到了半數償還,向悌爾德表示感謝;律師伯倫特祝賀悌爾德撤銷了破產申請書和決定全部償還債款。
群鬼
《群鬼》是挪威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劇本。是他著名的社會問題劇本之一,發表於1881年。其故事梗概如下:
葉蓮娜·阿爾文嫁給一個輕佻放蕩的男人,想要離開丈夫,與他所愛的曼德牧師結婚。可是這位牧師是個偽善的道德家,逼迫葉蓮娜回到丈夫那裏去恪守妻子的本分。後來她為了不使丈夫影響到兒子歐士華,而把他從家裏打發走。多年以後,歐士華成了藝術家,回到家裏,他瘋狂追逐女仆呂嘉納,而呂嘉納得知自己是阿爾文的私生女後,便離家出走。阿爾文太太身邊隻剩下患了不治之症的歐士華,她在絕望之痛苦中呼號:“給我陽光!”曼德牧師怯懦地躲開她。
作品描寫的是婚姻問題,但揭露的卻是社會的虛偽與腐敗。
人民公敵
《人民公敵》是易卜生於1882年創作的。
《人民公敵》通過一個小城鎮發生的事件,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反人民的本質。斯多克曼醫生從一個興建中的療養區礦泉裏發現危險的傳染病菌,主張重新改建礦泉管道。但是,這個建議會影響資本家的收益,遭到市長、報界、房主等有產者的激烈反對。醫生不肯妥協,並且舉辦演講會,想向市民說明真相,宣傳自己的社會主張。市長卻利用這次集會煽動聽眾,以表決的“民主方式”宣布醫生是“人民公敵”。
斯多克曼醫生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感到官僚和資產階級掌握了實權,成了社會上“結實的多數派”,是自由和真理的最大敵人。但他不懂得,他們是虛假的多數,真正的多數是人民。他把人民也包括在虛假的多數中,一起加以汙蔑,最後得出結論:隻有像他那樣既無同盟、也無依靠的“最孤立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才能管理世界。這段台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易卜生卻不能說明,為什麼這種最孤立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斯多克曼醫生的形象總是帶著一廂情願的精神勝利法的氣味。
農民大學生
《農民大學生》是挪威作家阿爾納·加爾堡的長篇小說。1883年完成。
小說的主人公達尼埃爾·奧爾森·索爾鮑特是一個青年農民,到城裏去讀書遇到了重重障礙。在社會生活中得不到尊重和同情。無論走到那裏,到處都是鄙視的眼光,人們不把他當作大學生看待,隻當他是個“換了裝束的鄉巴佬”。
達尼埃爾本來想學成後回故鄉去做牧師,但當他發現理想中的社會是這樣卑鄙庸俗時,他決心放棄從前的信念。他準備與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姐結婚,盡管自己並不愛她,隻為了今後能夠在宦途上飛黃騰達。
作者在小說中,描寫了19世紀挪威的社會生活。主人公達尼埃爾丟掉崇高理想,成為一個隨波逐流的人,同時斷絕與從前朋友的來往,徹底背叛自己出身的階級,鮮明地反映了當時民主主義知識界的思想情緒。
我們的光榮與我們的強盛
《我們的光榮與我們的強盛》是挪威作家努達爾·格裏格的劇作,1935年出版。
劇中所寫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事。
船主蒂特來福·馬裏森同其內弟弗萊達與同夥為了追求利潤,進行投機活動,置民族利益與人民生命於不顧。打著“中立”的旗號,把製造潛水艇的物資同時出售給交戰雙方的德國和英國。使德國人製造的潛艇擊沉了給英國運送物資的挪威船隻,船上的水手和工人都葬身海底,而那些充當間諜的老板們卻安然無恙。
作者以現實主義手法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奉行無原則的世界主義,利用戰爭大發橫財的罪惡行徑。劇本具有鮮明的反抗傾向。1935年上演,對當時號召人們警惕資產階級同法西斯侵略者相勾結的叛賣行為有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