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強弱轉換

打人要打措手不及

在古代的時候,登壇拜將,其實就是國家大事,如同今天任命三軍總司令,不僅不能兒戲,還一滴滴兒都馬虎不得。從沛縣起事到漢中落腳,跟隨劉邦的將軍,多少就有那麼N個,幾乎人人都會自我感覺,此次拜將,非我莫屬。

都是苦大仇深起家,農民起義洗禮。以為戰爭,不過就是衝鋒陷陣,要論統兵戰將,即細數戰功,細細數來,唯有自己戰功卓著……至少,自己在一堆羊群裏,還算狼吧?

殊不知,戰爭的勝利,卻是謀略在先,運籌提前,指揮得當……衝鋒陷陣其實是最後環節。

說穿了,衝鋒陷陣是勇,運籌帷幄是謀。如果謀略有誤,無論多勇,得到的結果,都隻有一個,兩個字:失敗。

我相信,在劉邦與韓信談話之前,肯定與他所有的將領,都討論過,如何衝出漢中、並如何站穩腳跟的戰略性問題。衝出升天,其實是到了漢中的每一位革命將士,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也許各抒己見,也許眾說紛紜……但非常非常遺憾的是,劉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最佳答案。這個答案,韓同學給他了。

當所有的將領都在翹首祈望,那宣布主將的名字,正好就與自己姓名吻合的時刻,韓信已經款步上壇。

每一位同誌的心裏,不僅僅就是失望,根本就是大跌眼鏡。

隨即便是120萬個不服氣。

他?憑什麼?

我相信,這是所有曾經和劉富翁生死與共,衝鋒陷陣並奮勇殺敵的同誌,共同的問題。

事實證明,他其實,僅憑與劉邦的一席談。

他的思想,他的方略,他那理順領導思緒強化領導目標的溝通技巧,令所有的同誌,都隻能望其項背。現在,就是他施展拳腳的時刻,而劉邦就正好給了他底氣。他就向全軍宣布:全體將士,有違令不從藐視將軍者,先斬後奏。

這無疑給了韓同學尚方寶劍。

劉富翁盡管以酒買醉,卻是明白人。一個沒有任何業績功勞的同誌,突然就幹上了三軍總司令,沒有尚方寶劍,如何令曾經攻城掠地出生入死的將領聽令?

其實,就算有了尚方寶劍,真要一大群功勳卓著的將領,屁顛屁顛,肯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盡管軍事能力猶如韓信,也必須要有顯著的功績,才可能讓曾經舍生忘死衝鋒陷陣的革命戰士,真正的欽佩。

韓同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在軍中,真正地豎立自己的威信。

這威信,僅有尚方寶劍,是無法豎立的。

他下的第一道命令:修複棧道。

這命令,讓全體將士生出一股良好的情緒,而且逐漸濃烈,發展到後來,基本上每一位戰士,就會出口成章,彙集成四個字:罵罵咧咧。

這股良好的情緒,也就不斷高漲,歸納起來兩個字:不屑。

這個任務,他頒發給了樊噲和周勃,給了他們10000人,限期三個月,修複棧道。需要修複的棧道,綿延300多裏,當然都是在懸崖峭壁之上,地勢極端險惡,一個沒留神,就不是人在修棧道,是人在峭壁懸崖上表演,高空墜落。

這樣的工程和這樣的限期,在古代那個生產力極為落後,科技水平又極不發達的前提下,這本就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下這樣的命令,這基本上就是要全體將士,對自己的主將,產生出極為不屑的情緒。這情緒,不僅士兵罵罵咧咧,就連樊噲周勃等帶隊將領,也怨氣叢生。

如此興師動眾,而且還罵罵咧咧修複棧道……棧道沒有修複多少裏,消息卻早已飛傳關中。前秦降將章邯,就是項羽安排在關中地界上,防守劉邦的一顆釘子。章邯是前秦的一位著名悍將,能征善戰,並在秦末時期,曾經橫掃所有起義的軍隊,並將義軍中所有重要的將領通通打敗,堅定不移消滅,我們偉大的項梁,就死在他的手上。

在前麵的章節,我對章邯多少都有過介紹,所以本篇不對他展開敘述。隻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此時此刻實力的對比,如果劉邦與章邯對壘,不用腦子分析,劉邦的軍隊,也肯定不在一個重量級上。

不然,他老人家也就無須借酒苦悶如許的時日。

就是因有章邯大軍阻攔他東歸,他才借酒消愁嘛。

他的心中比誰都明白,與章邯博弈,他不經幹。

但是,因韓信的表揚,他老人家陡然間意氣風發。

劉董事長意氣風發的結果就是,放手讓韓信一試。

不過,章邯在得到漢王大修棧道的消息後,並未因自己久經沙場而大意,他即刻調兵遣將,做好攔截漢軍的準備,同時又派探子繼續搜集漢軍情報。

哇,原來漢軍主將,竟然是那鑽胯的韓同學!

這多少讓章邯放下心來。

因為,無論什麼資料、檔案,此時此刻對韓同學的記載,就兩條:1、蹭飯滴;2、鑽胯滴。

而且,剛當上總司令便迫不及待地敲鑼打鼓要幹關中……這樣的同學,會打仗?

別說自己人不相信,就是敵人也不相信。

早早地就把漢軍將東歸攻擊關中的消息傳出去,而且熬更守夜修棧道,再用本來就弱小又加疲憊的軍隊,攻打以逸待勞而且能征善戰的強旅,能夠一擊而勝?

別倒被打得滿地找牙,就謝天謝地。

這不是要用雞蛋砸石頭嗎?

想想都可笑,這韓同學的腦殼,難不成……被門夾扁了?

章邯當然就哈哈大笑。不過笑歸笑,章邯畢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將軍,笑過之後,他當然不會掉以輕心,他除了派重兵扼守棧道東口之外,還一波又一波派出密探進入漢中,獲取機密。

章邯巡視著他的前沿陣地,一切準備就緒,一旦漢軍露頭,就給予迎頭痛擊……此時此刻,他還真希望漢軍快點露頭,打他一個屁滾尿流,痛快!

隻可惜,那棧道遲遲沒有修複,漢軍又如何露頭?

還別說,就在他心有遺憾,而且難癢摩拳扼守棧道出口的時候,漢軍不僅僅已經露頭,根本就如同潮水一般,鋪天蓋地掩來。當然,不是從棧道掩來,是從他的屁股後麵,陳倉掩來。

章邯傻眼。

就在他組織大軍,安安心心等待漢軍從棧道出來,好給予迎頭痛擊的時候,他的重鎮,陳倉已落入韓信手中。

他慌矣!

棧道並未修通,漢軍從何而來?難不成,他們長了翅膀,從天而降?

無論漢軍哪裏來,他都得組織軍隊,奪回陳倉。

惶惶然召集隊伍,急忙忙奔陳倉而去……卻並未救下陳倉,倒是的的確確被迎頭痛擊。

暈喲。

原以為自己可以痛擊漢軍,沒想到,被痛擊的,恰恰就是自己。

嗬嗬,在我中華洋洋灑灑N多個千年的軍事史上,韓信同學用實際行動教導我們:在實力對比極為懸殊的前提下,打人,就要打措手不及。

這就是我中華曆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軍事案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韓信同學一戰成名。

我們常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同誌,準備的。韓同學在棄楚奔漢的時候,棧道已經被燒毀。他當時有兩種選擇:1、打道回府;2、另辟蹊徑。這當然就可能出現兩個後果,打道回府,不會產生危險,充其量就為同誌們留下“一鑽胯的”印象,終老至死;另辟蹊徑,也許就衝出升天,但不可避免地,前途渺茫,而且,充滿荊棘與危險。

他選擇了後者。

也許,冥冥中有上天的指引,他在崇山峻嶺中,曆盡坎坷披荊斬棘,終於,在樵夫的指引下,他找到了一條秘密小道。就是這一小道,成就了他暗度陳倉。

於是,他在拜將之後,即大張旗鼓修棧道,有意讓修路將士怨氣叢生,這給章邯同誌造成漢軍要出棧道的假象。就在章邯同誌歡歡喜喜等著迎頭痛擊漢軍的時候,卻不曾想,自己那肥豔豔毫不設防的屁股,已經被韓同學幹開了花。

韓信早已經悄悄地幹活,親率大軍經小道偷襲陳倉。正在等著棧道東口傳來捷報的陳倉守軍,卻突然發現在自己的眼前,鋪天蓋地如同潮水一般湧來的漢軍,頓時傻眼。因為,他們僅有的寥寥守軍,根本就不具有還手之力。

主力,都被章邯調到棧道東口去矣。

囧矣,這韓同學咋不按規矩出牌嘛!

得此消息,章邯急急忙忙興兵救援,韓同學已經嚴陣以待,再加上東還心切的漢軍將士,士氣高漲,給予他迎頭痛擊,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這一戰,久經沙場的英雄章邯,不得不滿地找牙。

早就告訴過你,打人就要打措手不及。

被偷襲屁股,又遭迎頭痛擊,的的確確,章邯措手不及。

懵矣。

隨後,漢軍以勢不可擋之勢,迅即收服三秦廣袤之地。

最終,章邯即被圍廢丘。到這個時候,章邯同誌才發現,腦殼被門夾扁了的,不是那位蹭飯鑽胯的韓同學,而恰恰正是英勇善戰的本人。

蒼天啊!

此時此刻此地,喊天,天不會應。

這位在項董事長重兵圍困並強悍重擊之下,都沒有英勇犧牲的章邯同誌,卻在鑽胯同學水淹廢丘之間,不得不揮劍自刎。

陰溝裏翻船。

囧喲。

不過,從之後的記錄看,他死在韓信手上,不冤。當然,此為後話。

司馬欣、董翳乖巧,投降。

三秦之地,劉富翁輕鬆攮入懷中。

項董事長以三個降將阻攔劉邦的東歸計劃,被這位鑽胯滴韓同學,一個戰役,輕鬆瓦解。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三秦人民衷心擁戴。

有“約法三章”在前,劉富翁在三秦人民的心中,無疑就是上蒼派來的救世主。其實,對老百姓來說,無論流氓無賴,也無論貴族英豪,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就是心目中最好的董事長。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三秦老百姓,就是劉富翁最為堅強的後盾。

對老百姓稍微好那麼一點點兒,覬覦天下,就有了本錢。

約法三章,為我們敬愛的劉富翁,積聚了本錢。

最具人才殺傷力的利器

在我洋洋灑灑上下五千年的人文曆史中,在我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裏地大物博的廣袤土地上,在國人的眼中,在領導者的心裏,無論什麼人,無論有多強的才能,貪汙受賄或淫穢亂闈,就是道德敗壞的直接表現,就算才高八鬥,中流砥柱,也自不堪大用。

這樣的人,能力的確超強,魅力也讓人刮目相看。但令人擔憂的是,有多少金銀,他都有辦法搬到自家後院裏去,有多少美婦小娘,他也可以揮灑飄逸卿卿笑納。

嗬嗬,不好意思,前不久著名的某電器企業老大之爭,多少就有如此的韻味。

君王霸主們,就最怕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太有能力,也積聚才幹,當然可以幫助君王霸主們成就霸業。隻是,一個不留神,這辛苦幾代君王心血的霸業,就被這樣的同誌,毫不費力地搬到了他們家裏。比如司馬懿,僅僅利用魏帝的一次郊遊,即輕鬆將曹家為此奮鬥幾代的基業,改成了姓晉。

嗬嗬,連些許金銀婦女也會貪婪的家夥,利用他們出類拔萃的才能,還有什麼事情不敢幹?又有什麼事情幹不出來?

防範於未然,這樣的同誌,最好還是把他扼殺在搖籃裏吧。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嗬嗬,最好別讓這姓司馬的長大,一旦長大,天知道是否篡位奪權?

於是乎,總有一些貌似忠良的同誌,在君王霸主的耳畔竊竊私語,當然,他們會把某些所謂的能人們不道德的往事或事跡,娓娓道來:君主同誌,您可得小心,某某看著能幹,卻淫亂受賄,這人道德品質極為低下,多半會做壞事,一個不留神,說不準就篡位謀權。

嗬嗬,長久以來,道德品質敗壞,即是對人才的最為有力的攻擊性武器。

看看我們的周圍,有多少同誌不是毀在這六字真言上?

有史料記載,漢初著名將領周勃灌嬰就幹過這詆毀人才的事情。

周勃灌嬰者,漢初中流砥柱也,本身就是人才之一,但仍然抵禦不了這嫉賢妒能的巨大誘惑。

在這種事情上,接受考驗的不僅僅隻是被讒言困惑的人才,更為重要的考驗是,任用人才的最高領導。也許他的一個失誤,就與人才失之交臂。

失人才者,失天下,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當劉邦在任用韓信為主將,並還定三秦之後,有一位至關重要的人才到了他的身邊。曆史上對這位人才的評語是:奇謀善變,不下三傑。

如果,我們敬愛的劉董事長沒有這位同誌的幫助,他要將覬覦的天下,變成現實,多半就是天方夜譚。這位人才同誌,名叫:陳平。

得到如此的人才,劉董事長當然興高采烈,立馬給予高官。

剛到漢地,即被老大看重,而且立刻重用。這對陳平來說,當然是一件喜悅的事情。

嗬嗬,別高興太早,報告來矣。

報告者,就是周勃和灌英。

劉董事長就因為周勃灌嬰的報告,差一滴滴兒即與他占有天下不可或缺的謀臣同誌,失之交臂。

陳平不忠,事魏又楚。

陳平貪婪,他受賄,收受金銀。

陳平淫亂,他盜嫂,與嫂私通。

哇塞,這樣的事,隻需一件,都足可以令人對這個所謂人才的個人品行,產生極為嚴重的懷疑,甚至給予毀滅性消滅。

親愛的讀者,不需看遠,就瞧瞧我們的周圍,有多少貌似的人才,被如此扼殺於搖籃?

事實證明,陳平事魏又楚、收受賄賂竟然都是事實,盜嫂卻子虛烏有……是據說,據誰說,老天知道。

劉董事長躊躇,這陳平……道德品質如此低下,他可當真人才?

其實,無論誰是董事長,都會躊躇,道德品質如此不敢恭維,誰敢使用?

如果換一個官僚主義比較嚴重的領導,早已把道德品質如此低下的喪盡天良者,消滅於無形。

還好,官僚主義還沒有在劉董事長的身上紮根,幸好這位同誌不大愛讀史書,接受的教條主義也不太多……他得弄弄清楚,這受金盜嫂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情?

劉董事長,還算是一位比較務實的領導同誌。

他首先把陳平的推薦者魏無知同誌找來詢問:你都給我介紹些什麼烏七八糟的人來?事魏又楚不說,還受金盜嫂,這也是人才?

魏無知賠笑,領導問話,也隻能賠笑:老大,我推薦的是人才,不是推薦的人品,事魏又楚,天知道中間有無其他過節?受金盜嫂,這東東就沒有好舌者說辭?何不找陳平一問?

劉董事長想想,也對哈,就算要消滅此人,我也要消滅他個明明白白:好吧,叫他來。

陳平來了,而且,滔滔不絕大義凜然:我是當過魏王太仆,屢次向魏王建言,魏王並不采納,還差點被讒言所害。於是投奔項王,項王多疑,因殷地事件,不是我腿腳杆兒利索,跑得快不說,還跑得幹脆,要不然,我這項上人頭早已搬家。

逃跑時,我將項王以前賞賜的黃金和官印,派人送還了項王。聽說漢王招賢納士,而且知人善任,於是投奔漢王。可我空身而來,不接受錢財便沒有辦事的費用。如果我的計謀確有值得采納的,希望大王采用;假若沒有值得采用的,錢財都還在,請允許我封好送回官府,並請求辭職回家。

嗬嗬,原來這樣啊?

可是,盜嫂呢?陳平沒有解釋,要想知道,自己去調查吧。

陳平小時候,家裏很窮。也許他是家中小兒子,極受父母喜愛,盡管隻有粗糧雜食,但父母一定是將研磨得最為細膩的糧食入他口,所以,其外部表征極為出眾……史書雲:容色俊美。

有父母的寵愛以及哥哥的維護,這哥們兒從小就不愛勞動,卻喜歡舞文弄墨。所以,他當然就沒有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也不會受到夏天的太陽連續暴曬,冬天的風雪長時間霜凍,他基本都不在戶外,日曬雨淋多半都不與他靠邊,他當然就細皮嫩肉。

嗬嗬,有父兄的愛護,就是好啊……一不留神就是方圓百裏的小帥哥。

就算父母百年之後,他仍然得到大哥的細心維護,史雲:獨與兄伯居。

在古代那個時侯鄉人的眼裏,這就是遊手好閑者不務正業的典型。所以,陳平同誌從小名聲就不好,帥哥嘛,吸引眼球不說,也會遭點兒嫉妒,從小就承受碎語閑言,實為正常。

包括大哥陳伯的老婆,也惡語相向: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

這句話的意思是:也不過吃糠咽菜罷了。除了吃便是睡,好逸惡勞不說,還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有這樣的小叔子,還真不如沒有。沒有,貌似少了幹活的幫手——反正他也什麼不幹,等於沒有。但我們,至少還可以省下一個人的口糧嘛。

這話,就算沒有咬牙切齒,但多少也有一些兒怨恨惡毒之意。

不好意思,惡婆娘的運氣不大好,她說這句話的時候,剛好被自己的老公,也是陳平的大哥陳伯聽見。陳伯與QQ360不同,他幹淨利落地做了一個輕鬆而爽快的決定:休妻。

可見,在大哥心中眼裏,這帥哥弟弟高於一切。

這婆娘不會看人臉色,連自家男人喜歡什麼都不明白,就急著亂嚼舌頭。為了幾顆粗食康糧,便不要親情,這樣的女人,不被休棄,留著幹啥?

留著……取草帽?

不休是馬蝦。

我沒有明白,如此的嫂子,他們會有私情?可見國人的流言,並不理會邏輯,也沒有章法可尋,肯定不會按規矩出牌。從古至今,對人才來說,男女關係的曖昧,說有就有,說沒有還真就沒有。的的確確無從查證,卻無可爭議地最具殺傷力——陳平至今也留下盜嫂美名。

陳平對盜嫂的說法,並未辯解,但如果他真要辯解,我仍然相信,他百口莫辯。

說不準兒越描越黑。

其實,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陳平的聰明。我中華民族中某些長舌的同誌,就如同我們今天的某些八卦媒體,你越是撇清,恐怕越是說不清,倒剛好給喜歡八卦新聞的長舌同誌,更多的八卦新聞。辨到後來,多半就把假的,辨成了真的。

所以幹脆不辨,清者自清。

很多時候,就算本不奸佞的同誌,一旦陡然奸佞,隻要是可以傷害他人的言論,管他什麼言,信手拈來,不計後果也不顧大局,攻擊了再說。

這利器,實在方便,不用動腦,也無需推敲,更用不著處心積慮,隨手一抓,就是一大把。而且,隨手一刺,立馬見血,毫不費神即貫穿胸心。紮得準不說,還紮得狠——百口莫辯嘛。

親愛的讀者,看看你的周圍,如此的劣根性,是否還在處處留情?如同潛伏著的虎豹豺狼,一旦時機顯現,即刻呲牙咧嘴——咬人!

防不勝防。

認真想想,我們的革命同胞,有誰,沒有被如此咬過?

借此一角,胡寧真誠告誡,所謂誰在人前不說人,誰在人後又不被人說?如果真不願被如此傷害,請從自己做起,別再傷害他人……謠言止於智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大家都不信謠不傳謠,流言蜚語自也沒有滋生的土壤,更不具備漫天翻飛的橋梁。

幸好,劉董事長是明白人,不然他這大漢的基業,還不知要費怎樣的周章?

漢王即刻向陳平道歉,並給予豐厚賞賜,拜護軍中尉,監督全體將領。

嗬嗬,該他老先生當皇帝,他這識人用人的本領,古今中外,不是第一人也應該排在前十位。

之後,陳平六出奇計,為劉漢基業立下不朽功勳。

天下安定後,漢初三傑之韓信受謗,被擒於雲夢澤,死於鍾室呂後之手;蕭何遭讒,曾械於牢獄;張良懼禍,托言閑遊。而陳平卻久居相位,且得善終,足見他官場權謀之老道,遠在三傑之上。且能力超強,輔佐漢文帝並穩定局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文景之治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礎。當然,此為後話。

看看陳平,我們其實就明白了人才中的通材,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嗬嗬,通材啊,陳平是一麵鏡子。

要想獲得通材,劉董事長就是榜樣。

嗬嗬,我們今天的那些還在哀怨沒有人才的董事長們,搞清楚什麼是人才殺傷力的利器,極為重要,至少,可以不讓你的企業,與人才失之交臂嘛。

經驗告訴我,無論古代現代,隻要是人才,要躲過閑言碎語,基本上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特別是貌美體建的人才,流言蜚語如同涎巴蟲附身,甩都甩不脫,而且,的的確確數不勝數層出不窮。這大約也是一條亙古不變的國情規律。

所以,我們的領導在聽到碎語閑言時,最好動一下腦筋,多一個心眼,就算你最信任的同誌,就算本也是公認的人才,也有嫉賢妒能的時候。

我中華民族古代唯物主義哲學家和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戰國末期著名的韓非,就因為他最為要好的同學,而且,也是不可爭議的秦始皇最為倚重的人才——李斯同學的嫉賢妒能,而死於非命。

如果,秦始皇有劉邦同誌這樣的胸襟,自會看穿李斯同學的小心眼兒,韓非不死,也許大秦帝國也不會就到二世便是盡頭矣。

很遺憾,曆史沒有如果。

嗬嗬,胡寧在此真誠告誡,請我們還占據著董事長職位的領導同誌們,記住一句話:閑言碎語不足信。

一個不留神,你就與人才失之交臂。

其實,韓信、陳平者,原都是項羽的屬下,隻可惜項王不會使用,人才都到了漢王陣營裏……這也是韓信所說,強弱轉換的重要表征之一。

人才都跑跑矣,天下何得?

正義大旗

那個時候的天下,還真如韓信所說,西楚霸王看是天下共有的霸主,其實早已經七拱八翹。那個時侯,除了劉富翁收複三秦之地變成真正的劉董事長之外,還有齊王田氏三兄弟的叛亂、代王陳餘的叛變、仗著田家勢力支持並在梁地不斷騷擾的彭越——搗亂。

這個時候,西楚霸王還真的有些作難,東西兩頭都在犯上作亂,自己應該首先消滅哪一頭?以他現在的實力,攻擊任何一頭,的確綽綽有餘,但東西兩頭要同時按平,也的的確確有滴滴兒力不從心。正在為難躊躇之時,他收到一封信。

這信,是張良寫的。所以,我們常說,運籌帷幄,子房第一。一封信,居然緩解劉邦即刻麵臨戰事的壓力。那個時侯,劉邦盡管已經收複三秦,但以他當時的實力,要與強悍的西楚霸王正麵為敵,別說輕鬆被消滅,但被打一個稀裏嘩啦,多半就是不爭的事實。

劉邦去漢中的時候,張良並未跟去。原因很簡單,因為張良那個時侯的主子,不是劉邦,是韓王成,再加張良本人的鴻鵠之誌,就是竭盡心力恢複韓國。

在這裏,我真的不知道,究竟是劉邦的運氣太好,還是張良的時運太對?在張良與劉邦緊密結合的這個問題上,項羽幫了大忙。他處死了韓王成,也使張良不僅失去了主子,更失去了組織。張良的祖上,三代為韓相,恢複韓國,不僅僅是張良的願望,更是他深埋心底的精神食糧。這下好了,項羽一伸劍,拿走了他的精神食糧。張良不得不慌忙忙投奔劉邦。

這項董事長,真的很讓人不可理喻,做了非常多的事,都是敵人愉快,自己鬱悶。

這董事長的腦殼,會不會也被門夾扁了喲?

在此之前,張良為劉邦出謀劃策,都是出於幫忙。到了這個時候,劉邦才真正擁有了張良。項董事長也等於為處於他西方的猛虎,安上了一對巨大的翅膀。

這翅膀,最終取走了西楚霸王的項上腦殼。這樣的機會,居然是項董事長本人給的。

暈喲。

所以劉邦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我不如子房。

當然,這是後話。

張良的這封信,其實在為項董事長作想,他告訴項羽:漢王收複三秦,不過依舊懷王舊約,當了三秦董事長,也就心滿意足。倒是東邊那位田榮同誌,心懷鴻鵠大誌,也更具狼子野心,如果齊、梁、趙、代等地的叛亂不能及時平定,一旦等他們發展壯大到足夠的能量,消滅你西楚霸王,就會是不遠的事情。

拿著這樣的信,項羽和範增不斷地商議,也明知這是張良為劉邦的緩兵之計。但是認真想想,劉邦的實力,還遠未到足夠的強大,盡管任用韓信打了幾場勝仗,但畢竟一鑽胯滴,又能勝到哪裏去?況章邯之流,本是西楚霸王手下敗將,戰勝一些個敗將,又怎能與我們偉大的項董事長一爭高下?倒是田氏一族,不立刻捏死在搖籃之中,任其實力自由發展,到得足夠的強大,那還真是不堪設想。

所以我說,那天下,就是一塊巨大的肥肉,隻要是狼,哪有不覬覦之理?

項羽和範增商量的結果,誠如張良的設想,平定田氏一族再說。

這的的確確給了我們敬愛的劉富翁,休養生息的機會。

在這個機會中間,鞏固政權並發展生產——當然,這一功績,非蕭何莫屬。劉邦就說過: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油,我不如蕭何。因篇幅,不在此展開敘述。

其實“當了三秦董事長,就心滿意足”的鬼話,也就欺騙項羽。當項董事長率領他的大軍,到得齊地,與那田氏一族幾進幾出,正在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劉董事長感覺機會來矣,即刻起兵東進。

你不是在東邊幹得艱苦卓越嗎?好,咱們再從你屁股後麵,狠狠幹你一票。

都是豺狼一族,隻要有了實力,哪有不覬覦天下的道理?

吃肉,肯定比吃屎,要痛快舒爽很多。

當大軍行進到洛陽的時候,劉邦碰上了一個人。這個人,為劉邦送來了一件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製勝武器。這武器,隻有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正義。

這個人,是個老人,他當時已經八十有二,據說是新城三老董公。畢竟老矣,他顫巍巍站在大軍必經的路中,披麻戴孝痛哭流涕……他攔住了劉邦行進的大軍。

劉邦困惑,這位連路都走不大利索的老人,不會腦子壞了吧?

他要幹啥?

老人嚎啕大哭,哆哆嗦嗦吐出:逆天害理,莫若弑主!

啊?!

劉邦興高采烈,這老人家不是來為我送“正義”嗎?

是的,這老人還真是來為劉邦送正義的,他哭的不是別人,是義帝。

義帝,就是那位約為“誰最先進入關中,為關中王”的楚懷王。也不知項董事長的哪根筋犯了毛病,他竟然偷偷的幹活,派人將楚懷王也是之後的義帝,送到閻王殿裏,陪閻王老爺聊天去矣。

這正好給了劉董事長為正義而戰的借口。

拉虎皮做大旗——師出有名。

連管仲都說,要想成為霸主,廣告的效應不可小覷。

嗬嗬,我們偉大的劉董事長,政治頭腦的靈敏,無疑當世第一。其實,那個時侯,義帝都死去已經一年有餘。有一年多的時間,他老人家為什麼不打出正義之旗?

不管怎麼說,此時此刻,劉董事長要高舉正義大旗。

現在明白了,所謂正義大旗,不過就是某些覬覦天下的同誌,為了滿足膨脹的私欲,精心策劃找尋出來的合理說辭。如同美國要打伊拉克,那就說它正在暗中醞釀製造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