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這範大叔懂得辯證法,他就知道螞蟻和猛虎,是可以轉換滴。
對啊,項董事長猛然清醒,那家夥兩麵三刀,不經幹的時候裝孫子,有滴滴兒實力的時候,就冒充老大,彭城之戰不就是他實力和欲望膨脹的結果嗎?
不得行,索性圍住滎陽狠攻猛揍。
嗬嗬,孺子可教矣。
劉邦懵矣,這項同誌咋轉換了性情嘛?突然之間,居然就堅定不移。劉董事長真真正正的焦頭爛額,軍中無糧,兵源也不足,項羽還更是吃了美國偉哥,不要命的狠打猛衝,眼瞅著這滎陽就要守不住,咋辦啊?
其實,辦法有很多。
陳平就告訴他:老大,咱們明鬥不是對手,就來陰的嘛。
劉邦疑惑:陰的?
陳平胸有成竹:不錯,陰的。據我觀察,項董事長身邊,也就範增、鍾離昧、龍且忠心耿耿。項董事長盡管本人勇冠無敵,但疑心之重也當世無雙。老大如果舍得重金厚禮,我就有能耐讓他們相互猜忌,使其內亂。他們內亂,我們就離勝利不遠。
劉邦遲疑:是不是太過陰損?
陳平不屑:老大,你是要勝利,還是願意被消滅?目標明確——以解救勞苦大眾為己任,又何苦在乎一些個小小的陰損手段?
說得有理。
真的隻要目標的高尚偉大,就可以不擇手段嗎?我不讚成這樣的說法。曆史告訴我們,有很多喪盡天良的事件,就是在如此理論的前提下,心安理得或者理直氣壯地發生。比如抗戰時期的汪精衛叛逃,他居然就大言不慚:要用和平的方式救中國。
不擇手段,肯定不是君子所為,但是,是劉邦所為。
我真的很難過,我中華漢民族的開山鼻祖,竟然就與君子無緣。
好吧,為了解救勞苦大眾的名義。
劉董事長點頭同意,並隨手交給陳平四萬斤金——我的天啊,大手筆。
有錢能使鬼推磨嘛。
沒得錢錢,那磨怎麼推?
當時的那個“金”,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說的黃銅,四萬斤啊,就算用馬車拉,也需要N多輛。按今天的價格兌換,四萬斤黃銅,也依然接近天價。
陳平就用這四萬斤黃銅,廣發江湖朋友。劉董事長就是這點好,隻要交給你了,無論多少的萬金,隨便花,花多花少,概不過問。
這一招,我們今天的董事長們學到沒有?
用人不疑嘛。
所以,有點兒能耐的哥們兒,總是願意跟著劉董事長鬧革命。
對於人才來說,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受領導重視;第二、誰會認為金銀紮手?
於是,項董事長陣營裏,一時之間謠言四起。很快,鍾離昧等人受到項董事長懷疑。但是,範增的地位以及在項董事長心中的分量,並未動搖。
這好辦,陳平說了,我們再來一招陰滴。
事又趕巧,項董事長正好派使者來到漢營,陳平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宴。見到這位使者後,陳平一本正經地討要範增手書,搞得項王使者很是尷尬,不得不分辨:我是項王使者,哪裏會有範大叔手書嘛?
陳平假裝驚慌失措:哇,弄錯矣,弄錯矣,我還以為範大叔使者!
隨即命人將酒宴撤換,一堆豬狗食品,端上桌來。
暈喲!
項王使者狂噴鼻血。
回到楚營中,添油加醋與項董事長耳語一通。
至此,項董事長對他那位受人尊敬的範大叔“另眼相看”,即刻削奪範增權力。
暈喲!範增不噴鼻血,範增跳腳: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史記》語)。
老子不玩了!
範大叔當真拍拍屁股,走人。
很可惜,他並未回歸故裏,還在途中,即因惡瘡發作,急火攻心——死翹翹矣。
嗬嗬,我在還是孩子的時候,我的父親就給我講過這故事。後來,我成人之後,也在《史記》中找尋這故事的蹤跡。一個疑問一直就在我的腦海裏:如同兒童辦家家一樣的嬉戲,竟然可以讓坐在西楚霸王高位的項董事長深信不疑?如果項董事長當真如此智商,那麼,我們敬愛的劉董事長又能高明到哪裏去?
這慘烈悲壯的楚漢戰爭,竟然就是兒童幹仗?
從小到大,我一直就相信這是傳說。這故事計策中的機巧,太過小兒科。別說項董事長不會相信,就是項董事長的那位使者,要相信,除非他腦殼當真被門夾扁了。一個已經混到中央委員的幹部,就是這智商?他是怎樣混上去滴?這記載,要麼司馬老兒道聽途說,沒有記錄完整;要麼根本就是司馬同誌為了表揚陳平的奸猾而杜撰。
範增死於歸程的途中,肯定是不爭的事實。但他為什麼就不可以是真真正正生病了,需要回家休養?學術問題,不在此展開討論。
總之,範增玩完,對項董事長來說,就如同勞斯萊斯失去了車軲轆。
他這架戰車,還能奔馳多遠?
實力強弱的轉換,肯定也是各自陣營中,人才優劣的轉換。
優勝劣汰。達爾文的自然法則告訴我們,當一個陣營,由人才優勢轉變為人才劣勢的時候,其實,這個陣營就已經離失敗不遠。
兵者詭道
人的一生,其實如同股票,永遠都是曲線。沒有人,會在一條直線上,坦坦蕩蕩完成從生到死的人生過程。除非不是人,是泥塑的菩薩,或者金屬鑄就的街頭雕像。所以每一個人,都會與坎坷結緣,也總是在低穀、盤整、高潮之間徘徊。
我們前麵說到的韓同學,就是在與劉邦對話中,脫穎而出,之後,即猶如黑馬一般,凱歌高懸。用重慶話說,運氣來登了,門板都擋不住。指東打西,無往不勝。幹翻魏王豹之後,劉董事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把他的精銳部隊抽走。
理由很簡單:一來滎陽吃緊,兵源嚴重不足,正好韓同學還收編了魏王豹的軍隊,送來保衛滎陽,剛好派上用場——冠冕堂皇吧?二來韓信軍事實力陡然膨脹,弄得不好,就是尾大不掉——這個理由,他老人家永遠都會“窩”在心裏,打死也不會說出來滴。
韓同學倒是心胸坦蕩,本就是你劉董事長任命的大將,你老人家想咋樣就咋樣,咱們逆來順受。不過,如此一來,我們這位高唱凱歌的韓同學,就會無仗可打。對一位軍事天才來說,沒有仗打,肯定是世界上最為難受的事情。
於是,他向劉董事長建議:給我3萬兵,我把燕趙齊通通消滅。
這當然好,燕趙齊被消滅,劉邦北邊的壓力,即刻將化為無形。同時,如果彭越在南邊弄點了動靜,截斷項羽糧道什麼的,這場偉大的楚漢戰爭,強弱的轉換,就會是不爭的事實。
好吧,3萬兵不算多,你就帶著他們玩兒去吧。
這一玩,我中華軍事史中的又一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即刻開演。主角,當然就是我們中華軍事史上當之無愧的兵仙戰神:韓信。
這一戰役的經典之處,是韓同學選擇戰鬥的拐點,他選擇了:死地。
死地,是什麼意思?
就是死胡同,如果被人幹翻,連抱頭鼠竄的可能性都沒有。
這一戰役的耀眼之處,不是偷襲,是當麵鑼對麵鼓,麵對麵幹仗。
這一戰役的最不可思議之處,是他僅有的3萬將士,而且,還在死胡同裏,卻把敵人的20萬大軍,幹了一個人仰馬翻。
奇跡。
這一戰役取勝的光輝思想,仍然還是:出奇製勝。
韓同學在解決了代國之後,即帶著他的3萬將士,雄赳赳氣昂昂奔趙國井陘口撲來。從地理位置看,井陘是從山西翻越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的必經之地,在崇山峻嶺的中間,有一處狀如水井的低窪地兒,所以,名為“井陘”,其西邊有一條約有百裏地的狹長通道,是韓同學,包括他帶領的3萬革命將士的必經之路。
不好意思,趙王歇和他的大將軍陳餘,就在此布防重兵20萬人馬,以逸待勞並嚴陣以待。
3萬PK20萬,誰優誰劣,誰強誰弱?
不用腦子分析,我相信我們親愛的讀者,都能準確地掂量。
在戰前禦敵會中,趙國名將李左車分析:韓同學盡管一蹭飯鑽胯滴出生,但他前有暗度陳倉,後有聲東擊西,聲威大震不說,而且還橫掃代國力斬夏說,氣勢逼人。以至於他竟敢長途奔襲,以3萬將士攻擊我20萬大軍,顯然已經驕傲到不可一世,目空一切,所以氣焰囂張。
所有的中央領導都盯著他:怎樣?
啊,都吸引了領導眼球。李左車興奮莫名,給出答案:驕兵必敗。
領導們有點不耐煩:這個誰不知道?說點具體的。
李左車不得不解釋並建議:但井陘道路狹窄,車不能行走,馬不可並騎,他的糧草物資也就隻能壓於大軍之後。如果大王撥我3萬兵馬,我繞小路斷其糧草,主將陳餘隻需在前麵深挖戰壕高築營壘,避而不戰,卻擋他去路。在這荒山野嶺,無糧無遮蔽,更不能阻攔日曬雨淋,漢軍既不能進又無法退,用不了10天,不戰自亂。到那時,無論韓同學如何的出奇製勝,也隻能由著我們任意宰割。
總司令陳餘斷然拒絕:兵書上說,有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可以圍殲敵軍,有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可以和敵人較量。現在韓信兵力3萬,卻有2萬新兵,再加如此的千裏奔襲,早就是筋疲力盡。我20萬大軍數倍於他,而且以逸待勞,早已嚴陣以待。我用得著煞費苦心耍心機嗎?而且我們堂堂皇皇正義之師,完全可以坦坦蕩蕩圍而奸之,卻偏偏使用陰謀詭計,豈非勝之不武?
暈喲,又一位教條主義受害者。
而且,他還拍著胸膛歡呼:來吧,我有20萬人的大軍,一個個摩拳擦掌,就等著你呢,7個打1個,你3萬將士經打嗎?你這鑽胯滴,打了兩場勝仗,就以為你是項羽麼?一聲吼,就嚇退千軍萬馬,革命將士倉皇鼠竄,自相踐踏?再說了,就算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董事長親自來了,我的20萬革命將士,也不是20萬頭革命綿羊嘛。
實話實說,他恐怕還巴不得韓同學早日到來,把那個出奇製勝的韓同學幹翻,下一個聲威大振的,顯然就是他陳餘無疑。
韓信來了,他派了1萬精兵在一背水的地兒布置營壘。陳餘得知韓信如此為陣,興奮得雙腳亂跳:背水排陣,兵家大忌,這韓同學懂不懂軍事喲?
高興啊,這一次,老天爺砸餡餅,多半就瞄準了他陳餘。
天剛放亮,陳總司令便聽見軍號吹戰鼓擂,奔到營樓一瞧,韓信的帥旗軍旗迎風飄揚,哈哈,韓同學來矣,幹,幹他個屁滾尿流!
陳餘下令出擊。
雙方一陣混戰,漢軍漸漸不支,並不得不扔掉軍旗戰鼓,往背水的方陣逃逸。哪裏逃!陳總司令大吼,並再次下令,全軍傾巢出動,全力追擊。已經落在自己掌控中,能讓漢軍逃掉嗎?
逃得脫,還真是馬蝦。
逃至背水方陣的漢軍,不得不回過身來,與趙軍玩兒命地繼續廝殺。他們不能再逃了,再逃,就是水了——這可不是一般的水,是一條大河,要淹死人滴。
漢軍無路可逃,不到3萬的士兵,早被20萬趙軍圍了一個水泄不通。他們不得不反轉身來,與圍著自己狠揍的趙軍——死磕!
嗬嗬,同誌們明白了這“死地”的意思嗎,不拚死搏殺,就是死路一條,那就是真真正正的“死地”。這一次,無論趙軍如何的猛攻狠打,他們就是不退。
死地,沒地兒退矣。
要麼戰死,頒發英雄稱號;要麼淹死,留一個逃兵惡名。
選吧。
已經殺紅眼矣——反正都是死,當然選擇英雄更為劃算。
堅持一下下,也許還不死呢。連韓同學都在英勇戰鬥,以他出奇製勝的本領,會讓我們死嗎?
正確,他們的確不死。
因為,就在當真要“死滴”的時候,趙軍大亂。
很簡單,趙軍軍營裏的大旗,已經換成了漢軍大旗……也就是說,趙軍的營寨,已經被漢軍端掉。啊,漢軍不止3萬人啊?其伏兵已經端掉了自己的營寨。
即刻心慌。
接下來,肯定就是恐懼。
營寨被端,漢軍究有幾多人?
更要命的是,在趙軍的屁股後麵,還有漢軍騎兵衝殺過來。突然顯現的騎兵,更讓趙軍陣腳慌亂。啊,原來韓信還當真另有大軍——埋伏啊?
再下來,驚慌失措。
完了完了,兩麵夾擊!
逃吧,我們輸矣。
這個時候,韓同學和他的軍隊,可以好好地稍事休息一下下了,用不著拚死搏殺了。因為此時此刻的趙軍,自己人正在爭先恐後地狂踩自己人。
20萬人的趙國大軍,正在一狹窄的道路上,抱頭鼠竄倉皇奔逃。
路太窄矣,如何能逃出升天?
那就踩吧,踩死一大片再說。
嗬嗬,此時此刻,連老天都在笑,韓同學不是項董事長,他也沒有一聲吼,倒是趙軍自己人的一聲吼,即刻上演狂踩功夫。
打過仗的同誌肯定知道,在戰鬥中,最可怕的,並不是敵人有多強大,也不是敵人的武器有多先進。最可怕的事情是,自己陣營裏正在英勇頑強戰鬥的隊伍中,有革命戰士——倉皇逃竄!
有一個人逃跑,他起到的作用,至少造成數十人恐慌;這數十個恐慌者中,如果再造成五個人逃跑,其後果的嚴重性,即刻就引起潮水一般的恐慌;當引起潮水一樣恐慌的時候,其後果的致命性,就算上帝也無法阻止——全軍潰逃。
在狹窄道路上的全軍潰逃,其結果隻有一個,四個字:自相踐踏。
都在爭先恐後嘛。
而且還是在極度惶恐慌亂之下的爭先恐後的相互踩踏。
唯恐踩不死。
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了主將,更沒有指揮,全軍將士,每一個人都是指揮,自己狂踩自己人的主將和指揮。兵敗如山倒,說的就是這種狀態,殘兵敗將集體表演狂踩功力,潮水一般洶湧奔騰。
就算上帝正好在當場,也唯有束手無策的份兒。
這一仗,韓信等待那些狂踩自己人的趙軍,踩得差不多了的時候,下令收拾也就對矣。當然,韓同學並沒有讓自己的軍隊,當真站在那裏傻看趙軍表演狂踩功夫,他自然下令反攻。
的的確確兩麵夾擊。
結果是:趙王歇被俘,陳餘被殺。
韓信完勝。
其實,那拔去趙軍旗幟的,並不是什麼另外的大軍,是韓信事先埋伏的2千騎兵。他讓每人持一麵紅色軍旗,在頭天夜裏,即偷偷地幹活,繞至趙營附近隱蔽。並明確指示:明日我軍敗退,趙軍一定傾巢出動,你們乘機衝入趙營,並迅速更換旗幟。然後從趙軍屁股後麵,以騎兵的迅疾威武之勢,揮刀呐喊掩殺過來。動靜越大越好,趙軍必亂。
其實,這一花招,歸納起來六個字:擾亂敵人軍心。
很多時候,打仗,打的就是一個軍心穩固。所謂人心齊泰山移,軍心亂,即刻表演狂踩功夫,人越多,越是無法收拾。所謂7條爺子8條心,20萬人的大軍,20萬顆心——你去收拾嘛!
不累死也被踩死。
就這麼一個小小動作,趙王歇陳餘20萬大軍,全軍覆沒。
有時候,想想還真是不可思議,這位陳總司令,為什麼就那麼聽話,在韓信敗退之時,一定要下令傾巢出擊?他留下2萬人在軍營裏,要死嗎?
他真留下了,還不會死。因為漢軍衝不進來了嘛。
用18萬人的大軍衝殺3萬將士,大於對方六倍,也就是自己6個人砍對方1個人,不用猜想,他依然也勝券在握。但是,他就不,他就要全軍將士傾巢衝出。
這陳總司令的腦殼,也多半屬於被門夾扁了的那一類。
暈喲。
嗬嗬,曆史沒有如果,當然,也不可能重來。
這一戰,韓同學再次為我中華軍事史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背水之戰。
這一戰,韓同學還為我們完美演繹了一個關於“死地”的辯證問題:置之死地而後生。
在很多人眼裏的死地,很可能就是最終勝利的致命保障。
如果沒這“死地”的引誘,說不準,趙軍還當真不會傾巢而出。
非常非常的遺憾,曆史沒有如果。
嗬嗬,兵者,詭道也。
其實,這詭道,不過就是將2千騎兵靈活運用。
關鍵的問題是,誰能運用,誰又會運用,而且隨心所欲得心應手?
正確答案是:韓信。
力拔山兮氣蓋世
我之所以喜歡讀曆史,是總可以在一些曆史事件中,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劉邦在彭城之敗、並困守滎陽成皋一線之後,基本上有兩年多的時間,差不多都是被項董事長追著屁股狠揍猛打,不是抱頭鼠竄就是屁滾尿流。
還真沒有聽說,有哪一次,他老人家把項董事長幹了一個四腳朝天倉皇逃竄。
但令人奇怪的是,他越是兵敗,隊伍卻越是擴大,兵源充沛;他越是東奔西逃,糧食卻越是充足。項董事長卻正好相反,他盡打勝仗,軍隊卻越打越少,糧食還常常打得沒得。
這一戰爭,多少與上古時代黃帝戰蚩尤有點兒類似,所以我們常說,曆史是在螺旋式上升。黃帝戰蚩尤,大大小小71仗,黃帝同學幾乎仗仗打輸,基本上每一次的僥幸活命,都得力於腳底板兒抹油太多,逃得夠快。就在將要被蚩尤幹得緩不過氣來、死翹翹的前一刻,他居然一擊而中,反敗為勝。
奇跡。
項董事長居然也沾有蚩尤的運氣,集中兵力幹進滎陽,劉邦用婦女布疑兵,逃矣,他勝利;彭越在楚地鬧革命,截他糧道,他回軍救援,彭越也隻能倉皇逃竄,還是他勝利。反反複複,他一去,或者他一來,人家就逃,總是他勝利。結果人家越逃,勢力越大,他總是勝仗,卻勢力越小。
還把自己累得半死。
囧喲。
其實,這中間說明了一個問題,項羽是勇士,力拔山兮氣蓋世,無人能敵;但劉邦是政治家,永遠都會避其鋒芒,總是輸,卻總是打不死。勇士靠力氣打仗,政治家靠頭腦對敵。毛主席就告訴過我們: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
而且,在運動戰中,不斷地發展,也逐漸壯大。
政治家就明白這中間的辯證關係,在自己弱小的時候,東一榔頭西一杠子,幹得你心煩意亂也心慌暴躁,但你真要打他,卻已經無蹤無影;對如此的辯證,勇士永遠都是雲山霧水——閑話少說,閑事少做,畏畏縮縮非好漢,要打就動手,最好單挑!
誰和你單挑?腦殼被門夾扁了的,會和你單挑。
根本就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博弈的結果,勇士必死無疑。
公元前203年的那個秋天,項董事長就痛苦地發現,盡管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但也的的確確不是天下第一強人。第一強人,不靠力氣取勝。
那個時候,他派去齊地平亂的龍且軍團,又一支20萬人的大軍,居然再次被韓同學奇跡般輕鬆消滅,而且又是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因篇幅,本書略。到這時項董事長真的明白了,要真真正正坐穩天下,或者真真正正地成為天下老大,僅靠武力和勇氣,是遠遠不夠的。
這個時候,他終於還是發現韓信同學具有超人的軍事能力,也派人遊說,隻是為時太晚。韓同學本是他的員工,卻不被待見生生氣走,早一刻發現,哪會是如今這樣的局麵?不好意思,那一刻的韓同學,在項董事長眼裏,不是蹭飯滴,就是鑽胯滴,咋能與軍事奇才拉上關係?
悔之晚矣。
發現這樣的問題之後,痛定思痛,我們偉大的項董事長,也如同QQ360一般,做出了一項艱難的決定:議和。
以鴻溝為界,西歸漢,東屬楚。
嗬嗬,我中華民族變化無窮也妙趣橫生的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就源於對此事件的永恒的紀念。
做出這樣的決定,的的確確非常的艱難,因為他突然發現,一直被他打得滿地找牙的劉邦,居然在東奔西逃的過程中,完成了對他的戰略包圍。立韓信齊王,並橫掃趙、燕、齊;立英布淮南王,各自為戰;還有盤踞梁地的彭越,不停地騷擾。
的的確確,當時是形勢,漢軍已經完成了對楚軍的三麵環抱。如果,這戰爭繼續打下去,楚軍的失敗,多半就是不爭的事實。就在劉邦派出使者談判,希望放回其父及夫人呂雉等親人的時候,鴻溝為界,就提到了議事日程。
很快,雙方達成協議。
撤軍。
這基本上就是所有人的願望,特別是飽受戰爭之苦的老百姓的願望。
非常非常的遺憾,不是劉邦的願望。
劉邦的願望,就一個:占有天下。
不好意思,在這裏,我不得不再次指出的是,項羽是勇士,而劉邦是政治家。勇士是守信的,政治家卻反複無常。滿以為可以從此休養生息的項董事長,正在歡歡喜喜對未來構建藍圖的撤軍途中,劉邦撕毀了這個所謂的停戰協議。
公元前202年的那個年初,劉邦發起了對項羽的總攻。劉邦、韓信、英布、彭越等各路大軍雲集垓下,以30萬人的絕對優勢,把項羽正在回撤的大約10萬人的軍團,圍了一個水泄不通。我中華曆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會戰,拉開序幕。
漢軍前敵總指揮:韓信。
他把漢軍分作10隊,布置十麵埋伏,四方接應,環環相扣。嗬嗬,成語“十麵埋伏”,登上曆史舞台。這一次,從來都打得劉邦屁滾尿流的項董事長,遇到狠角矣。
他遇到了軍事天才,韓信。
無論他有多麼的力拔山兮,也無論他有多麼的勇冠無敵,他帶著他的勇士,從天亮打到天黑,仍然還在韓信的包圍圈裏。
這是一場悲壯的戰鬥。
也是一場無果的戰鬥。
所以,我一直都告訴大家,力大無窮,一定是好事,但肯定不是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這一次,無論項董事長怎樣的吼,如何的叫,亡命的拚殺,通通無濟於事。
入夜,不得不帶兵回到垓下大營。
他累矣,將士們也都疲憊不堪。
可就在昏昏沉沉的睡夢中,隨著嘶嘶的夜風,從天空中飄來一陣緊是一陣——淒涼的楚歌!高亢與纏綿交融,淒愴和慘烈交錯,由遠及近,忽左忽右翻飛,四麵八方周璿,如波濤似海潮,此起彼伏;其聲,低沉而恢弘;其調,蒼然而涕下。如鬆火下,慈母顫顫巍巍的刺繡;如田埂上,父子兄弟勞作的輔助;如長亭邊,戀人惜別的纏綿依依。
困獸猶鬥的楚兵,陡然之間,想念親人和思念故鄉之情,油然而生,其強烈的程度,就算上帝在當地,也不可抑止。
10萬大軍,居然就在一片歌聲之中,悄無聲息地全無蹤影。
溜矣。
待西楚霸王清點他的隊伍的時候,僅僅就剩下800騎!
這就是我中華浩瀚的人文曆史中著名的:四麵楚歌。
這天夜裏,偉大的項董事長也為我們後世同誌們,留下一首氣吞山河的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在這首歌裏,項董事長有一怨,怨他運氣不好,時運不濟。
非常非常的遺憾,縱觀我中華浩渺綿長的文明史冊,項羽無愧為第一勇士,但的的確確並非政治家。落到如此的田地,不是他運氣不好,也不是時運不濟,是他不具有政治家素質。
這個,怨不得別人。
在這裏,我無意繼續描述項羽如何的頑強奮戰,如何的英雄果敢。
總之,他率領26騎,衝出了韓信煞費苦心布置的重重疊疊的十麵埋伏,逃出了包圍圈,是的,他有絕對的時間和機會,逃出生天。
他殺退了一波又一波圍困他的漢軍將士,並順利逃到烏江邊。
曆史記載了這個瞬間,有一位南昌亭長,正一人一船在等他。
讓人扼腕歎息的是,項羽拒絕渡江,理由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
當漢軍追來的時候,26騎英勇的戰士,悲壯地戰死。我們偉大的項董事長,也做了一個勇士們常常做的完美舉動:舉劍自刎。
時年31歲。
楚漢戰爭戛然而止。
從此之後,綿綿不絕的讚歌,頌揚英雄的史詩,蜂擁而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願過江東”,就是在表揚他的英雄氣概。我們中國人有一個習慣,在現實生活中,永遠都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逆來順受;在我們的文化藝術裏,歌唱的、讚美的,卻永遠都是失敗者,而且還是嗜血成性濫殺無辜的失敗者。
還是那句話,項羽是勇士,不是政治家。如果一位姑娘選擇丈夫,他無疑就是最佳人選,因為他感情專一,因為他性情處事。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選擇國家領導人,他肯定就是最差的那一個。他的致命弱點,就是性情中人。
因為性情,他可以隻愛一個姑娘。
因為性情,他可以一諾千金。
因為性情,他可以屠城,也可以坑殺降卒。
因為性情,他可以不殺該殺之人。
還因為性情,他可以……
但政治家不這樣,政治家一定以時事、時局、乃至國家和人民,為前提。
政治家一定不會感情用事。
因為,政治家所需要的,就是人民的支持。
勇士不需要誰的支持,勇士隻需懷中的美人喜愛。
他生命中的至愛,虞姬,為了讓他逃出生天,舉劍自刎。
虞姬的自刎,是為他偉大西楚霸王的生命,更是為了他可以東山再起。這樣的舉動,忘我而高尚。但是,我們偉大的西楚霸王已經失去了一人獨活的勇氣。
他的心中隻有虞姬,卻沒有國家和人民。
所以,他可以非常灑脫地學習虞姬——舉劍自刎。
他辜負了虞姬。
如果放在今天,在劉邦和項羽之間選擇國家領導人的話,我投的那一票,一定還是:劉邦。
因為,我不是虞姬,我隻是廣大人民群眾之中的一個。
其實,項羽還有機會,他還有一片巨大的地盤——江東9郡。
因為情感的專一,因為顏麵和傷感,因為一諾千金的暫時無法實現,他竟然拒絕翻身,斷然致江東9郡父老而不顧,舉劍自刎。
劉邦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居然在屢敗的戰鬥中,逐漸強大。
項羽隻敗了一次,玩完。
支持他的,對他給予厚望的,將身家性命係於他一身的江東父老,也玩完。
男人的第一要素,就是負責任。項董事長的舉劍自刎,的確簡單,也非常幹脆,更凸顯英雄氣概,但卻極為不負責任。對自己不負責任,對百姓不負責任,對江山社稷也不負責任。
這樣的同誌,如果我們選擇他為國家領導人,是不是也會因為他情感的缺失,跟著——玩完?
治理國家,用腦子,不用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