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新的起點如何立足
走在人生和職場的十字路口,我們經常會迷失方向,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些什麼,對以後的職業發展方向充滿惶恐。其實,個人的職業發展應該是多方向的,無論過去的成就怎樣,未來都無法複製。當你重新開始的時候,就要重啟思維。
合適的路在哪?
故事一:小池國際金融專業畢業後,就進入了一家快速消費品公司從事項目評審工作。五年來,小池職位也是平步青雲,如今,更是穩坐部門經理這一職位。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可小池卻陷入了困惑中。以小池的能力,自認為可以勝任更有挑戰的工作,可現在做的這些事,自己閉著眼睛都能一點差錯不出。可事實是,在公司內部,像小池這樣能坐到這個位置已屬不易,向上晉升基本無門了。跳槽吧,也不是沒有獵頭公司找過小池,可給她的職位,不是炒冷飯性質的,就是自己沒有相關專業背景,小池也不敢冒險跳。想想自己的工作經曆,選擇的麵似乎太小,發展空間也有限;想橫向向相關的市場方麵發展吧,又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小池害怕一腳踏空,再也收不回來,真是左右為難。
故事二:席源是有著十多年英語教學培訓經驗的老師,由於不滿足於枯燥的培訓工作,她用自己多年的英語培訓經驗和人脈資源。在北京開了家提供英語培訓、戲劇拍攝、聚會、展覽等服務的英語私人會館。席源的理念是,要想學好英語,必須經曆“學、練、用、玩”四境界。在他的會館裏,沒有“非靜態而不能說英語”的習慣,來培訓的人必須“坐著接受培訓,站著訓練”。拍英語話劇、電影,會館不是拿個小DV,席源請來了專業的導演和攝像;組織聚會,有外企金領和學員聊天;舉辦繡錦展覽會、古董鑒賞會,來的都是老外,學員自然成了現場解說,不開口還不行。如果學累了,會館就是咖啡館和茶館,學員坐那兒發一下午呆都沒問題。
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誌。站在新起點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問一聲自己:你願意做哪些工作?你能夠做哪些工作?
重啟思維
在你周圍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真羨慕你啊,能做和自己專業相關的職業”、“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多好啊。”生活中,多數人對別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豔羨不已。上學的時候,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上;工作後,又能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開開心心地為自己的事業奉獻著青春,敢問,世界上又會有多少如此幸運的人呢?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雖然看起來很認真、很投入、很開心,或許內心也藏有許多不滿和無奈,想另謀高就的人也不在少數。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明確找出自己想做的事情的確不容易。與其羨慕別人,不如退而結網。一個人在一生中,不可能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有許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得不做。最好的方法,就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才能開心地工作和生活。如果你看到周圍的朋友每天都在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感覺很幸福的時候,你要知道,他們肯定為了自己的事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有一位美國人大學畢業後,累計求職失敗兩千次。從2008年8月份開始,這位年輕人實施一項計劃——50周內走遍50個州,做50份不同工作,以幫助那些和自己一樣求職無門的年輕人積累“職場經驗”。半年過去了,年輕人走過30個州,獲得了30份工作。這個不可思議的計劃,正在一步步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年輕人將經曆總結,在過去的30周,他獲得過這些工作:教堂服務人員、水文地質研究員、廣播員、醫藥設備製造工、玉米協會職員、商店店長、考古研究員、氣象預報員、園林設計師……工作崗位五花八門,白領的、藍領的;腦力的、體力的;城裏的、鄉下的。隻要是工作,隻要有崗位,他都盡力爭取,用心嚐試。甚至包括他從沒聽說過的崗位,有些工作雖然無法完美地完成任務,可是他沒感到一點愁苦和哀怨,反而有著甜蜜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