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立身原則要堅定(1 / 3)

第四章  立身原則要堅定

夫妻兩人吵架,越吵越凶,馬上要演變為武力行動了。如何阻止這場屋裏變動,同時還能堅定自己的立場呢?這時,丈夫急得連忙往床底下鑽。妻子一時夠不著丈夫,便氣勢洶洶地吼道:“你給我出來!”鑽在床底下旮旯裏的丈夫神氣活現地說:“男子漢大丈夫,說話算數——我說‘不出來’就不出來!”丈夫用他行動堅定了自己的立場,雖然這一行動有點讓人啼笑皆非,但也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在觸及到自己說話、辦事的原則的時候一定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言行一至,才有說服力。但是堅持原則原則也要講究方法,不要一條黑道走到底。在說話時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也要有一定的技術性,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到的。你必須掌握好立場的尺度,還要考慮如何才能堅定這個立場。所以,用語言和行動來堅定自己的立場也是一門極深的藝術學問。

1、拒絕也要講究藝術

朋友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可是畢竟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並非什麼忙都能幫得上,所以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對前來請求幫助的朋友說一聲:“對不起,我幫不了你。”

這話說起來雖然簡單,但是要想讓事情的結局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朋友很有可能因為你的拒絕而對你產生不滿,你們之間的關係也就會出現裂痕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既不影響人際關係,同時又能讓自己從這些根本辦不到的事情當中解脫出來呢?

當朋友向你提出某種請求的時候,你首先應該問清楚他這樣做的目的,如果對方所要做的事是正當的、積極的,你自然可以根據自身條件予以幫助;可如果這件事是不正當的,或是超出了你的能力範圍,你就應該果斷地加以拒絕。

當你決意拒絕朋友的時候,態度一定要明朗,可以說“對不起,我實在愛莫能助”或“這件事我真的沒有辦法答應你”等。假如你的語言模棱兩可,你就很難從這件麻煩事中解脫出來。

張伯倫這個人平時很愛麵子,朋友找他辦事他總是義不容辭地應承下來,即使有些事他辦不到,他還是要說“讓我試一試”、“我再想想辦法”之類的話。

有一次,他的朋友威爾遜求他幫忙聯係一家裝修公司,好為自己的新房子裝修一番。張伯倫原本對這方麵行情了解得很少,再加上最近工作比較忙,因而打算拒絕這位朋友。可是他怕這樣做會給對方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於是在說明自己的難處之後補充了一句:“我先試一試吧!”結果,威爾遜以為張伯倫真的能夠做到這件事,於是就很高興地離開了。

過了幾天,威爾遜打來電話問事情辦得怎麼樣了,這時張伯倫大吃一驚,他沒想到一句推脫的話竟然被人當了真,於是叫苦不迭。可是為了麵子,他不得不說:“我打聽了兩家,水平都很一般,今天我再聯係一家,明天給你消息。”然後他就四處找人谘詢裝修的事,耽誤了一整天的工作時間才把這件事解決掉。

由此可見,拒絕朋友時態度一定要明朗,不要給對方以錯覺,否則必然會給你帶來麻煩。當然,態度明朗並不意味著絕對嚴肅,說話的語氣一定要柔和,這樣才不會傷害對方。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相對的,當你拒絕對方的時候,對方也會絞盡腦汁想辦法讓你答應下來。當你拒絕朋友之後,對方可能會對你進行指責,這個時候,為了維護你們之間的關係,你最好耐心地接受。尤其是當對方用“激將法”刺激你的時候,你要避免意氣用事。比如對方說:“我就知道你能力有限,看來果然如此。”這時,你不妨順勢承認自己“做不到”,這樣一來他就無話可說了。

上麵所說的是拒絕朋友的一些基本原則,對於多數人來說都很適用。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當麵拒絕朋友確實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有些話你原本已經醞釀了很久,可是看到朋友站在自己麵前,又難以說出口,這該怎麼辦呢?

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借助電話來解決。你可以對朋友說:“你先回去,我得好好考慮一下,然後再給你答複。”然後,你給他打個電話,把你的想法告訴他。這樣一來,你不但可以拒絕對方,而且還避免了當麵難以開口的尷尬。

總之,拒絕朋友也是一門學問,如果你能熟練掌握這些基本技巧,你就可以為自己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2、錢,好借,也可以好還

有一次,台灣作家劉墉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恰巧遇上教授的一位朋友去還錢。那個人離開以後,教授拿著錢自言自語道:“失而複得的錢,失而複得的朋友。”劉墉聽了教授的話很是不解,就問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教授解釋道:“我把錢借出去,從來就沒有指望他們歸還。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他們因為沒錢而無法償還,一定不好意思來;如果他們手裏有錢卻想賴賬,就更不好意思來了,這就等於說我花點錢認清了一個壞朋友。我把錢借出去以後從來不去催討,以免傷了和氣,因此在借錢時,我總有一種既借出錢又借出朋友的感覺;而當他們把錢還回來時,我就有一種金錢和朋友都失而複得的感覺。”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位教授的話簡直是至理名言!朋友之間借錢是難免的,可是借錢容易,還錢卻很難。你的朋友往往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能如期還錢,你如果不去追討,就隻能自己吃虧;可如果你追討的方式不當,則可能影響你與朋友之間的友誼。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在討回外債的同時不傷害朋友的感情呢?原則隻有一個:讓你的朋友知道,你比他更需要這筆錢!

卡瓦納是一名政府職員,有著穩定的收入,他的生活比較優裕,但也算不上大富大貴。有一次,他的一個朋友向他借錢準備買車,卡瓦納慷慨地答應了他。他的朋友拿到錢以後承諾,他會在兩年之內分期分批地把錢還清。可是到了規定的期限,朋友那邊隻償還了三分之一欠款,而此時卡瓦納家裏有很多用錢的地方,於是他隻要硬著頭皮去向朋友要錢。

為了順利把錢要回來,卡瓦納精心編造了一個理由。他對朋友說:“其實原本我是不需要那筆錢的,可是我的侄子要到英國留學,需要一大筆錢。你是知道的,我的哥哥很早就去世了,他臨死之前把兒子托付給我……我對待這個侄子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所以……”聽到這裏,他的朋友知道卡瓦納確實很需要錢,於是就沒有辦法繼續拖延了。就這樣,卡瓦納順利地要回了欠款。

當我們向人要錢時,也應該向卡瓦納一樣,為自己準備一個合適的理由,使對方不得不把錢還給你。也許你會說:“沒這個必要吧,我隻要隨便找個理由就行了。”隨便找個理由當然也會把錢要回來,但是如果你的理由沒有說服力,你的朋友必然會覺得你“不夠朋友”。比如說你的朋友向你借錢做生意,你如果在人家事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就以“我要去拉斯維加斯賭博”為借口要回這筆錢,對方一定會認為你是在故意刁難;而如果你說自己的父親患了重病需要大筆醫藥費,即使你沒有主動提出讓他還錢,他也會義不容辭地把錢交到你手上的,因為他知道,你比他更需要這筆錢。

有些聰明的人甚至在把錢借出去的時候就已經為日後要錢找到了理由。當朋友向你借錢時,你可以對他說諸如此類的話:“這筆錢你先拿去,我現在不急著用。隻要明年我家買新房子的時候你能還清就可以了。”如果到了期限對方仍未還錢,你就可以把當初醞釀好的理由重新拿出來,這樣就可以使你的理由更加可信。

有時候,你甚至可以假托別人的身份去要錢,卡瓦納另一次借錢的經曆就屬於這種情況。

卡瓦納鄰居家的房子因老化而急需翻修,這位鄰居一時難以籌集資金,於是就向卡瓦納求援。卡瓦納對鄰居說:“哦,真不湊巧,我的錢套在股市裏了。不過我有一位特別要好的朋友,我可以去找他幫幫忙。”

第二天,卡瓦納把錢交給了鄰居,鄰居高高興興地走了。

過了一段時間,卡瓦納覺得是時候要回欠款了,於是他來到鄰居家裏,對他說:“昨天我的那位朋友給我打來電話,說他準備做投資,需要那筆錢。如果方便的話,你看是不是……”鄰居明白了卡瓦納的意思,於是把家裏為數不多的存款拿了出來,償還了全部債務。

事實上,卡瓦納借給鄰居的錢都是他自己的,他之所以說錢是從朋友那裏借來的,就是為了讓對方知道:並不是我向你要錢,而是我的朋友急需錢用。得到了這樣的提示,再不通情理的人也不會賴賬的。

3、恰當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做父母的大概都有這樣的感受:跟孩子打交道有時比跟大人打交道還要費心。盡管小孩子不像大人那樣思想複雜,但正是由於他們單純、不懂事,才給父母造成很多麻煩。其中最令父母頭疼的問題,莫過於孩子提出的種種不合理要求。

再多吃一盒冰激淩,再多看一會兒卡通片,再多玩一會兒木馬,再多聽一個故事……孩子們如此沒完沒了的“無理要求”,總是令父母為難:答應吧,可能會對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負麵影響;不答應吧,孩子又會大哭大鬧。很多父母在這兩難之間總是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後往往在心煩意亂的時候隨便應付一下:或者答應孩子的要求,或者不顧孩子的哭鬧,嚴厲地拒絕他。

其實,上述兩種處理手段都不是很恰當。我們先來看看第一種方式,如果你答應了孩子的無理要求,你隻會使孩子今後的要求越來越過分。今天他要吃一塊巧克力,你滿足了他,他就會認為父母很“軟弱”,下次隻要再發脾氣或是撒嬌就會得到更多的巧克力。這樣一來,即使你下次態度堅定地拒絕他,他也不會被你的威嚴所嚇倒,反而會變本加厲地要這要那,到了那時,你就很難收場了。

第二種方式雖然可以遏製住孩子的“貪欲”,但是過於嚴厲隻能使孩子對你產生畏懼心理。想想看,父母在孩子眼中竟然是“惡人”的形象,這該多麼不利於父母與孩子之間感情的發展!

既然這兩種方法都有缺點,那麼究竟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呢?

其實辦法總是有的,關鍵看你能不能做到。

當孩子對你提出某種要求時,你首先應該親切地詢問:“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他回答得有理有據,你自然可以答應他,可是如果他沒有合適的理由,你就應該巧妙地加以拒絕了。這種辦法看似簡單,可是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因為當你問他這麼做的理由的時候,就等於給他出了個難題,孩子為了不給自己找麻煩,就不會肆無忌憚地朝你要這要那了。

有時候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是合理的東西超過一定限度也會變得不合理。遇到這種情況,你首先應該亮出自己的底線,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你最多能滿足他何種程度的要求。

鮑勃是一所公立學校的教師,他對待孩子就很有原則。有一次,他帶著5歲的兒子到迪斯尼樂園遊玩。天快黑了,鮑勃準備帶兒子回家,可是小鮑勃卻賴著不肯走,說要再玩一會兒。鮑勃沒有辦法,就對兒子說:“你可以在玩一會兒,不過你可記好了,我隻能給你一刻鍾時間,過了一刻鍾,我們必須回家,明白了嗎?”小鮑勃點了點頭,繼續玩了起來。

一刻鍾過後,鮑勃要帶兒子走,可是小鮑勃還想耍賴,於是鮑勃把手表伸到兒子麵前,對他說:“你看,現在時間已到,我們必須得走。這可是我們剛才說好的。”於是,小鮑勃隻好跟著父親回家。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情況經常出現。我們與其給孩子一塊巧克力,然後招架不住他的請求再給他一塊,還不如一開始就告訴他:“你可以吃兩塊巧克力。”如果你在孩子麵前妥協,那無異於鼓勵孩子用糾纏的方式達到目的。所以,在麵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時,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底線,這樣才有助於在孩子麵前樹立威信。

不過,在孩子身上什麼樣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他們一旦因為要求被拒絕而耍起小孩子脾氣,總是令父母難以招架。這個時候,我們決不能讓步,而是要表現出父母應有的嚴肅,告訴他們不聽話的後果是什麼,比如說不聽話就不許看電視、不許吃零食、一周之內不許去遊樂場等。一般來說,小孩子遭到這樣的“要挾”以後總會乖乖聽從父母安排的。

總而言之,在麵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時候,做父母的既不能妥協,也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而要嚴肅而不失和藹的態度去規範孩子們的行為,這才是解決問題的理想方法。

4、拒絕他人也可以借助“工具”

拒絕他人靠的是一張嘴,可是有的時候,單靠一張嘴並不能有效地達到拒絕對方的目的,因為拒絕別人需要充足的理由,而我們在交談的瞬間很難為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借口。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事實上,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與環境緊密相連的,盡管我們自身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隻要我們認真觀察、深入挖掘,總是可以在環境中找到有利於自己的元素。舉個例子,假如你陷入了獅子籠,麵對凶猛異常的獅子,赤手空拳的你肯定處於下風。可是,你是人類,你懂得使用工具,因此你可以從地上或別的什麼地方撿起石頭、棍棒之類的武器用以還擊;你還可以利用空間環境與獅子周旋,比如圍著某根柱子轉圈、鑽進隻能容納你身體的洞穴等。總而言之,你可以利用周圍的環境增強自己的實力,以此來對付貌似強大的猛獸。

拒絕別人就好像與猛獸搏鬥一樣,有時單靠自己的思維是很難取勝的,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從周圍的環境中尋找可以利用的“工具”,從而幫助自己擺脫對方的糾纏。

杜威是安大略省一個小鎮上的警長,他有個朋友名叫帕克,是一位已經退伍多年的軍人。帕克總喜歡和別人談論他年輕時的功績,而且經常反反複複地講,根本不管人家願不願意聽。

有一次,帕克把電話打到杜威的辦公室,問他下午有沒有空。杜威隨口說道:“老夥計,今天一整天我都閑得無聊透頂,手上的案子全都弄完了,實在沒什麼可做的!”帕克聽完之後說道:“哦,那太好了,我正想去跟你聊聊。”杜威這時才弄明白帕克的意圖,他實在不想花費幾個鍾頭的時間聽這位朋友講述那些自己已經倒背如流的故事,可是自己話已出口,實在沒有理由拒絕,於是隻要答應下來。

不一會兒,帕克來了,兩個人就坐在辦公室裏聊了起來。一個小時以後,杜威實在受不了了,他真想找個借口把帕克“請”走,可是自己已經說過下午沒什麼事,如果平白無故地找出一個借口,帕克肯定會察覺到自己的意圖,這樣一來,兩人的關係就會出現裂痕了。

如此看來,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撓頭的問題,不過,聰明的杜威卻想出了一個絕好的主意。

過了一會兒,杜威假借上廁所,一個人離開了辦公室。他來到外麵,對手下的一名警員說道:“記住,一刻鍾以後給我的辦公室打個電話,你就說上司有要緊事找我,讓我馬上就去。記住了?”警員會意地點了點頭,然後杜威回到辦公室繼續陪帕克聊天。

一刻鍾以後,杜威的電話響了,他接過電話大聲說道:“什麼事?讓我馬上去?哦,我這兒有一位很重要的客人……什麼?必須現在就去?呃……那好吧。”杜威放下電話,一臉無奈地望著帕克說道:“唉,上司找我有事商量。真該死!本來想跟你好好聊的……”

這時帕克站了起來:“老夥計,你還是忙你的吧!畢竟公務最重要。那我就先走了,以後有機會再聊!”

就這樣,杜威借助一個電話就成功地結束了這場談話。

使用這種方法拒絕他人可以讓你的理由變得真實、自然,這樣既不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又可以讓對方知難而退,實在是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用到這種方法。比如說你在服裝店裏遇到了一位熟人。他想要請你吃飯,可是你又不想去。為了維護對方的麵子,你可以說自己是在為一個好朋友買衣服,必須盡快送過去,因為人家晚上要參加一個派對;你也可以假裝掏出記事本察看當天的日程安排,不管你看到了什麼,你都可以驚叫道:“哦!我差點忘了今天有一個重要的約會!看來今天我無法與你共進午餐了,不過還是很感謝你的邀請!”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拒絕對方了。

由此可見,我們身邊的事物也可以為我們的交際提供許多便利條件。隻要我們細心觀察、深入挖掘,就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

5、巧妙回避對手的鋒芒

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例如談判),雄辯家總是免不了受到他人的語言“攻擊”。他們或是被問及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或是遇到帶有明顯挑釁意味的話語,如果回答不好,不但他們本人會威名掃地,有時候甚至還會影響到整個組織的利益。

麵對對方咄咄逼人的攻勢,我們當然不能置之不理,否則就會有失“大將風度”。可是,我們該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呢?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有一個原則需要我們牢記,那就是避開對手的鋒芒,將對方淩厲的攻勢在瞬間化解掉。

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作為一國的總理兼外交部長,時常被世界各國的記者包圍,回答各種各樣尖銳的問題。

有一次在接受記者提問時,一位美國記者向周恩來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問中國人民銀行究竟有多少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