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健康狀態(1 / 3)

第五章 健康狀態

健康可以從心理和生理來判斷,如果一個人的生理器官上沒有疾病的困擾,心理上處於積極的、精神飽滿和生活美滿的狀態,那身心就是健康的。

如今,生活和工作的節奏都變得更加快捷,也使人們承擔了更大的壓力和更多的負擔。比如,每個人都麵臨著事業上的壓力:我們想做得好一點,我們就得不斷地學習;同時我們也害怕別人超過自己,因為這意味著被淘汰或者是被忽視。我們早出晚歸,疲憊的身心還沒有完全恢複,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我們開始埋怨工作,它們就像一根長長的鞭子,而你就像一個轉不停的陀螺,每天都會有做不完的工作。

對於一個身負家庭壓力的人來說,不僅要贍養家裏老小,還要跟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生活水平。更可怕的是,現在人們都有強大的攀比心理。久而久之,心理的火氣越來越旺。

心理問題就像氫氣球那樣,就知道往裏麵打氣,卻不想著放氣,久而久之,心理問題越積越多,卻得不到發泄,就有可能“爆炸”。由於心理對生理有非常大的影響,心理問題日益嚴重,生理疾病也會日漸增多。所以,調節心理負擔,減輕心理壓力,對於當代人來說至關重要。

那麼如何為心理解壓呢?

1.適應

在社會中,很多人都要學會變通。對我們而言,對社會環境的適應,是我們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識時務者為俊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暗含的道理就是如此。

21世紀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一個多元化、多極化的時期。這個時期可能相對不那麼公平,因為各種政策、體製都在轉型或完善;這個時期甚至拜金主義盛行,令精神家園變得荒蕪;這個時期甚至容易使人失去對生活的耐心,精神趨於萎靡、低迷。

有些社會現象和心理都會容易造成一個整體的不良反應,特別是那些具有畸形性質的因素。任何時候,人類都會存在陰暗的一麵,而我們要做的事就是適應,要付出我們的愛,因為我們有著良好的優良傳統,有著優秀的文化背景。我們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宣揚:“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別人的長處和閃光點。你發掘出這個社會的優點越多,這個社會給你的回饋也就越多;如果不能適應,就會被社會淘汰。而且,很多時候,還會在自己的心理上留下一些負麵影響,不利於今後的生活和工作。

此時,務必要適應自己的工作環境和整個機體的處事風格。值得認可的是,每個人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喜歡的工作環境和能給自己帶來更好發展的空間。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沒有完全滿意的生活環境,領導也不是高大全,甚至於個別領導人格或者道德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一旦你選擇了它,就應該先適應它,對於缺點要多一點包容。如果一味跟缺點較真,最終也會被排斥出局。如果你能力非常強,你可以把這個環境改造成你喜歡的;如果你能力一般,你可以選擇一個你所喜歡的環境;如果你的能力有限,就要既來之,則安之。不要在心中充滿抱怨。

2.心中有“穩”

不管你從什麼角度看待一隻籃球,它都會展示出圓的一麵。但是,同一個人,同一件事,橫看成嶺側成峰,就像你攤開手掌看手相時,你的對立麵看到的卻是你的手背。從人的本性著手,人們的言行都會從有利於自己利益的方麵入手,這恰恰造成了人類自身的無法避免的局限性和狹隘性。其實,我們的觀念並不一定客觀,當我們堅持不正確的觀點和片麵的理解時,我們就成了坐井觀天的青蛙、摸象的盲人,不予言冰的夏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