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心靈的懺悔(2 / 3)

如果你總是喋喋不休地談過去,懷有厭世、抑鬱、憤怒、抱怨等負麵情緒,那麼你可能有某種程度的心理情結。如果你有這樣的狀態,並導致你生活的不舒服,不妨去尋求心理醫生幫助。他們可以使你擺脫過去的束縛,解放出你的能量,活得更加暢快。

以下是病態懷舊者所表現出來的行為:

1.不合時宜。一些服飾、物品、行為、語言等,已經成為某個年代的現象,已經脫離了時代的潮流,而還保留了其過去的做法。如滿清已亡,仍有人留著清代發辮;新中國成立後用公曆,但仍稱民國××年;因為不合時宜,故稱為“古董”、“怪物”。

2.對社會抱有偏見。偏見是對一個新時代的誤解,是一個人心理定勢所造成的。這樣的人在思想上極端的保守,就像“九斤老太”。總是抱怨一代不如一代,對新生事物看不慣,崇尚古老的傳統,反對任何形式的改革。

3.逃避現實。一種病態的懷舊者,大多都是不滿現狀,而自己卻又無能為力。對於現實總是采取回避的態度,“眼不見心不煩”,不看報、不學習,懷疑與否定一切。一般都是社會改革的反對者,同時,這樣的懷舊心理也不適合在社會裏生存,最終被邊緣化。

4.具有年齡段的特征。病態懷舊在社會中到處存在著,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兒童的懷舊,多見於人格發展滯後,雖說已到了上學的年齡,但仍依戀母親的懷抱和搖籃,渴望處處得到父母的保護,缺乏主動性與獨立性。青少年的懷舊大多是因為生活環境急劇變化,他們本可以享受更多的自由,又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自由感到恐懼與不安;中老年懷舊則往往是回避現實,對社會存有偏見、不合時宜。

懷舊心理產生的主要原因:

1.社會的變化。一旦社會結構發生變化,社會的資源和利益就會出現重新的分配,社會地位與經濟利益受到衝擊的那一部分人,極易產生失落感,但又無能為力,對於現實帶來的遺憾和無奈隻能用懷舊的心理來補償,一旦這種心理加深,就是不折不扣的病態行為。

2.生活環境的變遷。現在的生活都趨向城市化,鋼筋混凝土化,人們很難再感受木質結構的四合院、街巷生活了。在鄉村,詩篇一樣的田野,不斷被公路、鐵路所吞噬,工業汙染了大地;電視使世界和人們接近,卻又使人們的心靈彼此疏遠……這一切都使一些人感到不適與恐懼。

3.懷舊實質上就對現實的逃避,是一種特殊的機製。它可以隱藏人們心中的痛苦,容易引起遺忘的回憶。而另一方麵,它又把我們過去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大大強化了、美化了,以至於人們在幾次類似的回憶後把自己營造的回憶當做真實,又虛擬化,脫離現實。

4.懷舊起源於個人的失落感。失落導致回首,以尋找昔日的安寧與情調。

一旦出現了病態懷舊心理,就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走上正常的生活軌道。以下有三種自我調適的方法:

1.積極地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堅持看書看報,了解社會,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讓自己的生活跟現實接軌。

2.找到兩者的結合點。現實與過去都是一人所必經的曆程,對於過往的回憶和懷念無可厚非,接受現實才能更好地生活。如果對新事物立刻接受有困難,可以在新舊事物之間找一個突破口,例如思考如何再立新功、再造輝煌,不忘老朋友、發展新朋友,繼承傳統、厲行改革等,從新舊結合做起。

3.發揮正常的懷舊情緒。其實,懷舊還有調節心境的功能,能把浮躁的心情變得安然靜默。正常的懷舊有一種尋找寧靜、維持心靈平和、返璞歸真的積極功能。這方麵的功能多一些,病態的、消極的心態就會減少。因此,懷舊不是什麼可怕的、不好的現象,隻要能夠正常的懷舊,就能充分感受到懷舊帶來的生活愜意感。

幸福在哪裏

幸福是什麼?幸福沒有固定的定義,一件小事也能震撼你的心靈,也能讓你感到幸福。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的心態。

知足者常樂就是對幸福的一種解釋。隻要人們能感到滿足,就能感受到這一幸福的真諦。當然這不是自我滿足或阿Q的精神。人應該學會改變環境,但更要學會適應環境,要做到這兩樣都不容易,這是人生存的能力。每個人都不可能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但是每個人也不會是最不幸的人,隻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行了。

人應該有理想、有願望,有生活的目標。欲望和願望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強烈要求,而後者是人主觀世界的一種目標。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應該克製,不能放縱。品格再高尚的人也有欲望,但是這樣的人能克製欲望。從能克製欲望到無欲,這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修養品德的過程。無欲則剛,是一個人身心修養的最高境界。雖然沒法滿足生活上的物質需求,但是要根據合法的途徑獲取。

幸福源於個人的需求,需求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幸福:

1.利人幸福。在實現自己幸福的同時,又給別人帶來了幸福,這就是利人幸福。比如抗震救災中的人們,都渴求能為災區盡一份力,都渴求救災中能多救出一個人,當他們在得到滿足的過程中,他們獲得幸福的同時,也為他人帶來了溫暖和幸福,他們所享受的幸福就是利人幸福。

2.利己幸福。這樣的幸福完全歸結於自己,不會給外界帶來任何的幸福感。這樣的人所獲得的幸福就是利己幸福。比如登山愛好者,自己征服了一座高山,他所享受到征服者的幸福,就是利己幸福。

3.害人幸福。這種幸福是建立在損害別人利益之上的。比如社會中有坑蒙拐騙,投機倒把行為的人,他們因此所獲得的幸福,都是害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