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份內的工作,都應該盡心盡力地完成。詩人範戴克說:“工作乃是我的福氣!”人的一生畢竟有限,所以,應該認真做好每件事。
下麵就介紹一些治懶散的方法:
首先,對待身邊的事物要細心,認真地觀察和思考。切勿以冷漠無視的姿態對待周圍的事情。
其次,要有信心的生活。那些對生活沒有信心的人,就會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對待人和事,懶散不會讓人感覺到生活的快樂,隻有乏味、枯燥,令人日漸消沉、不思上進。
最後,要有目標和計劃。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計劃,不能稀裏糊塗。合理的計劃可以避免懶散的習慣,改善生活的態度。就算你對現在的生活狀況很滿足,也應該給自己製定一個目標。
那麼,具體如何跟懶散做鬥爭呢?
1.學會微笑。當你用微笑代替冷漠與人交往的時候,不管對方是誰,都會喜歡親近你。
2.先試著做一些小事情或自己比較擅長的事情,令自己的生活過得充實,不會感到無聊。
3.樂觀。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能動輒生氣。麵對困難,生氣是無能的表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冷靜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與別人商量,哪怕各抒己見的爭論也能給你帶來快樂。
4.肯定自己。把不足當做自己奮鬥的動力,學習、勞動時都要全身心投入,爭取最滿意的結果,證明自己有毅力來克服懶散的惰性。
要想克服懶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隻要自己下定決心與它分手,並堅持到底,那麼燦爛的將來就會屬於你的。
別讓傲慢小看了自己
“傲慢”是一種情緒,一種精神麵貌,表現出來總含有自大、目空一切的意思。同時,對別人也是另眼相看,看不起人,不尊重人。其實,傲慢是無法衡量的。隻懂得一加一等於二的人未必不傲慢,懂得微積分甚至相對論的人未必傲慢。事實上,傲慢的人都有唯一的共同點,那就是鼠目寸光。
傲慢的人總盼望著別人關注或愛戴自己,想擁有優越感。傲慢被認為人性缺點中最致命的,天使路西法就是因為傲慢而墮落,最終變成世界上最大的魔鬼撒旦。莎士比亞有句名言:“一個傲慢的人將會毀滅於他的傲慢。”傲慢的人表麵上堅強,但內心卻極其脆弱。在交往的時候,很多人的眼睛不注視著別人,別人一再的尊重他,他就會更加傲慢無禮,用趾高氣揚的神態來表現自己的無知和愚蠢。這種人不是因為自己很強大而不屑的看人,而是因為自己心裏虛弱,不敢和別人正麵的目光交流,而這種行為就是躲避的態度。傲慢的人正是弱者中的一員,他們或為了掩飾自己的不足,或者在他們內心深處受到過一些傷害,總之他們根本沒有勇氣向強者一樣和別人進行真誠的目光交流,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故意采取這種盛氣淩人的態度來對待你。所以,遇到這種人的時候,我們不能把他當做強者,隻要和他們交往一段時間後,他們的狐狸尾巴就會露出來了!
傲慢的人還有一種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言語簡短生硬而語無倫次。隻要跟那些傲慢的人交往,就會發現,這樣的人口頭表達能力都不高,總是想用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語來糊弄你,也不會顧及別人的尊嚴,甚至還會直接讓你陷入難堪的境地。此外,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及文采的欠缺,他們表達時往往會語無倫次。仔細聽他們講話,你很難從中找出中心論點或思想。他們總是試圖用高昂的聲調來抬高,但結果卻是弄巧成拙。
對於傲慢的人,又應該如何與他們相處呢?
首先,給予寬容。其實,傲慢的人表麵很強大,實際上為了掩蓋自己內心的虛偽和脆弱。所以應該盡量予以體諒、寬容。
其次,盡量躲避。假如我們無法做到寬容,那麼就盡量遠離他們,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自己被傷害。遠離他們不是因為害怕,而是給他們一個反思和冷靜的機會,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減小對自己的傷害。
再次,不可放縱。有時必須要與傲慢的人麵對麵,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隨意放縱他們,給他們一些教訓,令他們知道收斂。但一定要注意,不要以怒製怒,哪怕他們讓你受到了傷害,也不要意氣用事。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卑不亢地指出他們的缺點,並動之以情地勸解,但要盡量避免爭執。
第四,讓傲慢的人知道你是個強者。外表強大是傲慢的人的偽裝,實際上他們大都是弱勢群體,真正的強者不會用傲慢的心態對待任何人的。所以你一定要在他們麵前表現出你的強者本色。強者風範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會令他們感覺到壓力,會自動退縮。
第五,審視自己。批評傲慢的人的時候,不要忘記審視自己,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缺點。傲慢本質來源於自卑,很多人在強者麵前表現出恐懼,對於弱小者則表現出傲慢、自負的心態。我們在自我檢審的時候,如果發覺自己也有這樣的缺點,那麼就要趕快改正,千萬別淪為傲慢的囚徒。
從前,有位和尚到一個國家說法,受到很多人的擁戴,連國王也慕名而至。按照戒律,到寺廟聽法的人都要脫去帽子和鞋子以示恭敬。但這個國王的頭發很少,頭上還長了膿瘡。他仗著威嚴,帶著頭巾、穿著鞋子來到寺廟,粗聲下令:“趕快為我說法!”和尚說:“佛陀教敕,在宣法的時候,如果有人還穿著鞋子,就不能說法。”國王忍著氣把鞋子脫下來,說:“和尚,再不說法,就把你的頭給砍了。”和尚又說:“佛陀規定:如果有人戴著帽子,不能說法。”國王火冒三丈:“你竟敢來侮辱我!今天我就脫下帽子聽你說法,如果你不能解答我的疑惑,就把你斬成三段。”和尚說了一個偈子:“不以不淨意,亦及瞋怒人,欲得知法者,三耶三佛說。諸有餘貢高,心意極清淨,能舍傷害懷,乃得聞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