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氣派的四合院
叔祖父與馬家姑娘結婚後沒幾年,便在佛山街南頭買了一處四合院,不再租住馬家的房子。新房子裏發生的第一件重要事情,就是父親和母親結婚。這所四合院,房子雖是土坯牆、草屋頂,但房基是用大石板砌起來的,整體建得十分精致氣派。大門坐西朝東,高大雄偉。兩扇漆黑的大門,上麵有兩塊長方形的紅漆,是為書寫或張貼對聯用的。給我印象特別深的是那條很高的"提搭",就是可摘卸的門檻。平常卸下來,晚上再安上。再就是那條頂門的木杠,是用一棵整樹切成的方木,沉重非常,用來頂門穩若泰山。大門兩側砌有兩塊方青石,是變相的上馬石,我小的時候常坐在那裏看大街。院子有兩進兩出,西屋五間帶前簷是正房,由叔祖父母居住,南屋由父親和我母親居住,北屋暫時借給原房主居住。前院東屋五間是客廳。還有門房一間。西屋前麵左右各栽有一棵海棠樹。春天花開時,兩棵樹就像粉紅色的塔,如雲似霧似霞,花團錦簇,生機盎然。父親愛海棠,恐怕就是從這裏開始的。院子的其他地方還種著石榴、丁香等樹木。前院有大水缸一個,裏麵養著水浮蓮和金魚。缸的兩旁是兩棵盆栽的大無花果樹,上麵結滿了紫紅色的大果子。我常常摘樹上的無花果吃。還有一個後院,是放雜物的地方,有一棵白丁香樹長在那裏,春季開一樹銀花,芳香四溢,大有蓋過前院的海棠之勢。
父親和母親結婚的南屋有三間房子,西頭那間是新房。我就是在那間房子裏出生的。年齡稍微長大一點,看到新房的布置,覺得頗為新鮮,直到現在我還有印象。房間裏有一張帶蚊帳的大床,兩個紅色的大箱子,一個五屜櫃,一個床頭櫃,上麵擺設著座鍾。牆麵上掛著幾幅字,是賀喜的橫幅和對聯。至於寫的是什麼,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有兩個字,我覺得怪怪的,至今還有印象,就是"熊羆"。當時不理解熊羆是什麼東西,不理解為什麼人們結婚的時候用這兩個字。現在看來,這兩個怪字不過是慶祝人們結婚的套詞。另外,當時撐蚊帳的竹竿竟然是紅顏色的。竹竿應該是青黃色的,紅竹竿就顯得很特別,後來才知道那是用紅油漆刷過的。這些,都給小小年紀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的我雖然懂事了,但這間屋子裏充滿的新婚氣氛,是我稍大一點的時候才理解到的。
佛山街的四合院是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在那裏我度過了幼年、童年,直到高中畢業。這所院落就是我的溫馨的家,它賦予我家庭的觀念。我在這裏啟蒙,成長。我愛這所院落,它是我們一家人的院落,也是屬於我一個人的天地。除了上述的樹木,西屋廊簷下是麥冬草,北屋前是杜鵑花,南屋前是繡球、玉簪。平日澆水施肥,剪理樹枝,冬季收藏禦寒等,都是我的差事。從有記憶的時候起,我就是整個院子裏花草樹木的管理者。那時候,叔祖母和母親忙於家庭生計,二姑和姐姐興趣不在此處,叔祖父對經營院落的興致早已過去,於是,打理滿院子的花草樹木就成了我的職責和情趣所在。我樂此不疲。
院子主房西屋的後麵有一個小院子,我們都稱它後園子。起初,這裏是堆放雜物特別是柴火的地方。由於人跡罕至,柴火堆裏就住上了一窩黃鼠狼。後來為了養雞,才把它們趕走。我經常在那裏玩耍,空間雖小,但十分安靜,可以為所欲為。
1928年,日本侵略軍在濟南製造了慘絕人寰的"五三慘案"。1937年,日本人企圖重新占領濟南。經曆慘痛的"五三慘案"之後,濟南的老百姓一聽到日本人要來的消息,就十分驚慌、恐怖。我們家也不例外。在叔祖母的主持下,我們一家人決定去鄉下避難。我們去的地方,在濟南南部的泰山山區一個叫仲宮的地方。接待我們的農家,之前經常去城裏為我們家送農產品,所以認識,關係很好。我們一家大小六口人,坐獨輪車前往。雖然那時我隻有兩歲,但至今仍記得獨輪車走在山路上的情形。在山區躲避了一段時間,濟南的形勢逐漸平靜下來,我們全家又回到了濟南,不過這時濟南已經被日本人占領了。鄉下避難,這算是叔祖母在我們家建立的第一項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