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和美國之間從大陸中心到海洋有一片天然的水域,貫穿水域始終的大部分地區現如今都可以用於大型船隻航行。蘇必利爾湖東岸的船閘係統,休倫湖和伊利湖之間的疏浚航道,還有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間一係列的大船閘提供了自由和充足的航行條件,彙集在一起順流而下到達聖勞倫斯河。從那裏開始,有三條急流,距離都不超過120英裏,阻礙了遠洋輪船的航行;但是一條加拿大運河為小型船隻提供了航行設施。這條運河目前使用量大增,幾近飽和。
其中兩條急流全部位於加拿大境內;另一條位於所謂的國際區間。在加拿大波阿諾瓦急流建立的水電站已經接近竣工,作為工程的一部分,為遠洋船隻建立的船閘已經設計好,很快就會以低成本建成。這意味著隻要再建兩套船閘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將德盧斯到入海的航運連接起來。
我請大家注意這個簡單的事實:如果需要的話,加拿大可以獨自建造在拉欣急流和公海的船閘,那樣就會建立沒有美國參與的,由加拿大完全控製的航運係統。而這,將是美國和加拿大兩國持續幾代的合作關係的逆轉。
我想清楚說明的是,這條偉大的海上國際線路毫無疑問會在不久的將來建成,而這將不是由一國而是兩國共同興建完成的。
我在此附上政府機構為我的申請所備的資料的摘要。這份摘要,從廣義的國家的角度展示了海運同經濟各方麵之間的關係。 首先,商業和運輸會極大的受益。第二點,當地害怕經濟會損害局部地區或局部利益的恐慌被極度擴大化了。我相信,曆史證明了每一項偉大的進步都會促成更好的商業交流,無論是修鐵路,加深大江大河,建運河還是巴拿馬地峽的切割,都曾遭受到地方利益代表的反對,他們總是虛構出來許多假想的恐懼,沒有意識到交通運輸的改善會直接或間接地帶來所有地區商業利益的增加。
舉個例子,我確信聖勞倫斯河航運線路的修建不會損害鐵路的利益,不會讓鐵路員工失業;它也不會幹擾密西西比河的正常利用及航運。我們可以很坦率地說,運送糧食或其他原材料從我國西北出發,通過大湖區和聖勞倫斯到達歐洲要比運著這些貨物繞過四方形的三點——通過德克薩斯港口或者密西西比河,再從那裏穿過墨西哥灣,然後從北大西洋的南端行駛到北端終點要經濟的多。關於這個例子,大家都應該知道:兩點之間的直線是最短的。
我很滿意的是,條約為滿足芝加哥排水區的需要及密歇根湖和密西西比河之間的航行問題都做了充分的準備。陸軍工程部長官的一份特別報告中提到了這個內容。
站在讚同的一方,我對未來抱著明確的信念,海運航線地建成將會極大地服務於美國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和運輸需求,因此,應當從國家角度去考慮。
簽訂條約的另一個重要目的關係到電力的發展。大家都知道,我曾主張過發展美國的四個主要電力地區,每個地區都要為一定的區域範圍服務,都要受到政府或政府機構的控製。東南部的田納西流域發電廠工程,西南部科羅拉多河上的頑石壩,還有西北部哥倫比亞河的項目都已經開始施工。東北部的聖勞倫斯發展項目需要付諸行動。這條河是無以倫比的廉價電力的來源,它的位置靠近大的工業和農村市場,傳輸距離可以覆蓋數百萬的國內消費者。
在我擔任紐約州州長期間,州議會曾一致同意建立一個政府機構,準備好與聯邦政府就發電項目進行合作。我想,這與今天我認定的明確的國家政策是相關的。
沒有美國和加拿大簽訂的條約,聖勞倫斯公海海域的電力就不能開發。另一方麵,加拿大可以開發完全位於其境內的另外兩條急流來獲得大量的電能。這裏又一次,就如同前麵談到的航海問題,不管怎麼說都應該堅持與加拿大的曆史性原則,保證兩國的共同發展。
我並沒有強調開始這項偉大的工程將為成千上萬的失業者提供工作。我更願意強調它給我國帶來的巨大的未來優勢,尤其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依照它將給美國人民帶來的整體利益來考慮這個條約。
1月15日,國會收到了一條極為重要的谘文,要求製定一項永久的政策:以政府所有的黃金儲備作為貨幣發行的基礎,同時,對於美元的黃金價值給予更加明確的限定。盡管這則消息很長,但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在這裏全文陳述一下:
為適應發展的進程,我們正在恢複一個更合理的價格水平,最終目標是實現美元購買力的較小波動。我請求國會增加立法來完善金融和貨幣體係。弄清楚正在建立的是歸聯邦政府所有的長期的金屬儲備,我們就可以建立合理和充足的貨幣體係。
對於交換媒介——我們稱為“錢”,對它的發行和控製是政府的特權,幾百年來就是如此。由於黃金和白銀很稀少並且容易分割和運輸,它們一直被作為貨幣或形式貨幣的基礎,形式貨幣本身僅具有象征性的內在價值。
當然,從純理論上來說,政府可以指定某些貨幣符號充當貨幣,如果確定這些貨幣符號的總量被長期限定在剛好滿足社會的現金需求的數額,這些貨幣符號就可以按它票麵的價值使用。由於不能總是完全的保險,政府發現在紙幣或其它貨幣符號的背後建立黃金或白銀儲備或基礎將會加強金融係統的穩定性。
仍然還有一些混亂的想法阻礙著世界範圍內統一貨幣政策的創建。有些主張用黃金作為貨幣基礎,有些主張用白銀;還有一些主張黃金和白銀都是用,分別作為獨立的基礎,或以兩者按一定比例分配為基礎,或者是以兩者相互融合作為基礎。
我希望,不管目前世界貨幣基礎有多麼混亂,將來會達成某種形式的協議。最近倫敦會議的白銀協議就是前進了一步,盡管隻是這個方向上的一小步。
這一次我們能夠有效的向前邁進一步,這將有助於形成世界的終極解決方案。
一些經驗很明確,例如:金幣自由流通是不必要的,會導致囤積,而且往往在緊急情況下可能會削弱國家金融結構。在一個國家內部,將黃金在個人之間轉移或者由政府發給個人不僅是不必要的,而且不管怎麼說都是不可取的。隻有作為國際貿易平衡的支付方式時才需要轉移大量的黃金。
因此這一步是謹慎的:將國家所有的境內全部黃金儲備歸政府所有,並且用金條而不是金幣的形式保存黃金。
因為貨幣基礎的妥善保管取決於政府,我們已經召回了個人和公司所屬的黃金。然而,還有大量的金條和金幣由聯邦儲備銀行掌控。
盡管根據現行法律,我有權通過行政手段去擁有儲備銀行掌控的黃金。但這是很重要的一步,我更希望提請國會製定特定的法規,授權政府擁有美國所有的黃金儲備,規定用黃金憑證支付。這些黃金憑證將和現在一樣,隨時可以換成美元,由財政部的黃金儲備決定的美元每一塊錢所需要的黃金重量和成色可能會因時而調整。
這些立法賦予了政府權力,規定了政府本身對黃金儲備的所有權。法案明確規定:美元含金量減少導致的國家黃金儲備對應的美元幣值增加的部分,可能來自公眾的利益,都將歸政府所有。當然,這也是公平的,如果未來公眾的利益需要增加美元的含金量,政府也將承擔這部分美元幣值的損失。
全部黃金的所有權都歸國家,存儲總量恒久不變,固定的金屬儲備隻有在解決國際平衡的需要時,或者未來國家間達成協議要求將世界的貨幣黃金儲備重新分配時才能改變。
隨著這項永久政策的建立,將所有的貨幣黃金收歸政府所有作為貨幣發行的金銀基礎,確定美元的穩定的幣值的時機已經成熟。由於世界的不確定性,我想現在確定固定的價值也許民眾不會樂意。現行法律授權總統把美元升值的下限定在百分之五十。仔細的研究顯示,任何增值超過現行標準價值的百分之六十對公眾利益都是不利的。因此,我建議國會將價值升值的下限提高到百分之六十。
為了民眾的利益我們還應進一步增強外彙彙率的穩定性,應該賦予財政部長在國內外市場買賣黃金的權力,外彙交易的權力等等。作為這項權利的一部分,我建議,除了貨幣貶值的收益外,應當建立一項兩億美元的基金用於購買和銷售黃金,外彙和債券,用於貨幣調整,政府信用維持和美國大眾福利的需要。
對買賣黃金和其他貨幣問題的現有相關法律的修正,將會為處理這一領域目前的問題提供便利。財政部長正在準備向國會的相關委員會提交這些相關變化的資料。
上述建議主要涉及黃金。另一個主要的貴金屬——銀——自古以來就被用作流通的基礎,白銀本身也用於實際的流通。適用範圍可能超過世界人口的一半。它構成了我們貨幣結構中的重要部分。它作為大多數世界貿易的關鍵因素,不能被忽略。
1933年12月21日,我頒布法令用新開采的白銀造幣,增加我國的白銀儲備,這樣我們就成為倫敦會議上66個首先實施白銀協議的國家之一。這項協議明顯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我們正在著手執行我們的部分。
所有這66個國家都同意避免融化和降低銀幣的成色,用銀幣取代小麵額的紙幣,並且避免會破壞國際市場白銀價值的立法。白銀生產大國同意限定國內白銀生產的數量,大量持有和使用白銀的國家根據協議將在未來四年內限定白銀出售的數量。
如果相關政府進行了這些工作,白銀的使用量和價值將會顯著增加。
政府可以,就像過去一樣,選用白銀作為貨幣流通的基礎,我期待著使用量的大增。然而,我扣留了所有向國會申請進一步發展白銀的貨幣使用的建議,因為我想我們還應該從倫敦協定的結果和我們的其他貨幣措施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請允許我再次重申兩點原則。我們國家的貨幣必須保持良好,盡可能地具有相當穩定的購買力水平,能夠滿足日常使用和信貸建立的需要。
另一條原則是:發行貨幣、唯一的貨幣管理者,是貨幣發行基礎的貴重金屬儲備的所有人,這些是政府固有的權力。由此,政府才能行使特權隨時決定金屬儲備的程度和性能。我相信,合眾國會知道政府的明確目的是要維護政府的信用,同時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換媒介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