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提高技巧練習(3 / 3)

在這方麵,歐美的口琴家比我們要研究得深入一些。他們雖然是以單音吹奏為主,多采用樂隊或其它樂器伴奏的形式,在作品中,卻常常能夠編排出適合口琴吹奏的絕妙的和音,令人耳目一新、驚歎不已。著名的口琴演奏大師拉裏。阿德勒就是探索和音演奏的代表人物,在他演奏的作品中大量使用了這種技巧。

如果我們聽到過他演奏的《藍色狂想曲》、《夏日時光》等作品,就會對和音的使用有進一步的認識。和聲是音樂的重要表現因素。如果說旋律表現了音樂的單線條,那麼和聲將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充滿絢麗色彩的、有如流動建築般的縱向的立體感。口琴的演奏應揚長避短,除了在旋律的演奏上多下功夫,對吹奏的每一個和音都要仔細分析,並與原作品的和聲相符合,否則就會出現和聲上的錯誤。長此以往還會破壞演奏者對和聲色彩的感受,產生枯燥、乏味之感。另外,我們能夠注意到一些樂曲或歌曲中的口琴演奏,通常口琴隻吹奏單旋律,由樂隊、鋼琴或吉他伴奏。我和交響樂隊演奏或為影視配音時也是這樣做的。這不但符合音樂的要求,對演奏技巧的發揮也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廣大的口琴愛好者不妨借鑒。

口琴的斷音與裝飾音

斷音奏法簡稱“斷奏”(staccato,簡寫stacc。),與圓滑音正好相反,是一種約縮短原音符一半,並切斷持續音的奏法,聽起來感覺短促且鮮明。口琴的斷奏方法,一般可分成三種:

1氣斷音:以肺部、喉部或是腹部的力量來控製氣息,讓聲音產生停頓、斷掉的感覺。

2唇斷音:刻意去控製唇口是否離琴,讓氣息無法進入,達到斷音的效果。

3舌斷音:琴不離口,以舌直接阻住琴口,讓氣息進不去,同樣具有斷音的效果。

這三種方法都可以奏出斷音,但效果不盡相同;建議初學者多方嚐試這三種方法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斷奏方法,加以練習熟悉之;也許有人會問,為何要學這麼多種方法來作斷奏呢?有用的,隻要一個不就行了嗎?問題是,並不是每一首曲子的斷奏,使用時機都是相同的,有的斷奏極短,有的速度極快,隻用一種方法是無法麵麵俱到的,多一些方法來哂茅對初學者來講,是有益無害的!

布魯斯口琴的高級演奏技巧

塞舌法和口哨法

關於這兩種技法哪一種更好的爭論沒有太大的意義。二者都有各自的優劣。塞舌法適於新音和特殊效果塞舌法的一個巨大的優點是運用該法可以製造出許多不同的音,並且可以製造出許多特殊效果。例如:呼啦啦伴奏法(節奏和旋律同時奏出)、八度和音、延遲主音法(有時被稱為拍舌法)、塞舌顫音和tongue switching。

塞舌技巧是芝加哥布魯斯流派的特色。芝加哥布魯斯流派的特色之一就是運用了塞舌法,以及第二把位吹奏法和擴音(口琴音通過“子彈頭麥克”並經電子管放大器放大)。八度和音和呼啦啦伴奏技巧在這一流派中被頻繁使用。

塞舌法是吹奏單音的另一種方法。學習塞舌法首先需要學習的是如何吹奏單音。如果你已經會用口哨法吹奏單音,那麼在練習用塞舌法吹奏的時候應該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初學者更適於用口哨法吹奏單音對初學口琴者,最好先學習用口哨法吹奏單音。對大多數人來說用口哨法吹奏單音和壓音都更為容易。塞舌法不同於U形舌法。把舌頭卷起來成管狀的方法被稱為U形舌法或管狀舌法。這是與塞舌法不同的另一種方法。

塞舌單音技巧

學習塞舌法首先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吹奏單音。標準的塞舌單音技巧是使用舌端堵住口琴的左端,隻從琴的右端吹出一個音。基礎的塞舌吹奏,單音從口腔的右端吹出。基礎的塞舌吹奏,單音從口腔右端吹出。這種塞舌的方法可以變換成從口腔左端吹出單音,或者堵住口琴中間的兩個孔,從口腔的左右兩端吹出音來(八度音)。

張大嘴覆蓋三至四個孔。

從口腔右端吹奏單音,舌覆蓋左端的二或三個孔取決於嘴張得多大和使用了多大部分的舌頭。張大嘴,舌頭同時蓋住口琴左邊的三或四個孔。大部分初學者都能做到口含三個孔、舌頭蓋住左邊的兩個孔;如果含住四個孔、蓋住三個孔也可。這並不重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練習即可。

使用舌端。

練習塞舌法最大的問題是初學者往往使用過多部分的舌頭去蓋住音孔。將舌頭縮回口腔內,然後慢慢地伸出、僅僅使用舌端去接觸口琴(仿佛去接觸熱的東西)。大多數初學者用了過多部分的舌頭,這將導致無法從口腔右端吹出單音。

在第四孔練習吹吸

最開始使用口哨法或者用手指擋住周圍的孔,緩慢地大聲吹出清晰的單音。這樣做的目的是在開始新的單音吹奏法之前給耳朵以清晰的單音的印象。之後練習用塞舌法吹奏單音,當吹出清晰的單音時反複吹奏,讓口腔肌肉獲得機械記憶。

使用膠帶

如果無法在四孔上吹奏出清晰單音,可以試著在五、六、七或其它孔貼上塑料膠帶。然後可以忽略這幾個孔,集中精力用舌端蓋住口腔左邊的孔。

塞舌單音的練習

塞舌法吹奏單音的一個重要練習是吹奏上行和下行的大音階。如果在第四孔上吹奏單音仍有困難,則暫時不要進行此項練習。注意在練習的時候,移動的是琴而不是頭部。嚐試吹奏簡單的第一把位旋律。如果吹奏上下行的大音階已經毫無困難,可以試著吹奏“Oh Susanna”或“Mary Had A Little Lamb”之類的簡單曲子。隻練習記住了的曲子。

塞舌法高級技巧

八度音、延遲主音法、呼啦啦伴奏法和塞舌顫音塞舌法在吹奏單音時加入一些新的音。如果在曲子或即興重複段中用塞舌法持續吹單音有困難,需要在學習以下高級技巧之前加強練習。

八度音技巧

用嘴含住四個孔、舌端蓋住中間的兩個孔,就可以吹奏出八度音。旋律中一些較高的音使用八度音,可以使音聽起來更加飽滿。這種技巧在第二把位演奏(cross harp)中非常普遍。真正的和弦中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音,然而八度音不妨被看作實際中另一種形式的和弦。

學習八度音的兩個普遍問題。

如果不能吹出準確的八度音,首先看看嘴是否確實含住了四個孔(不多也不少),然後確定沒有使用過多部分的舌頭蓋住中間的兩個孔。用舌端感覺中間的兩個孔,然後蓋住這兩個孔。你也許需要把舌頭往口腔內部縮回一些,以保證隻用了舌的前端。

重要提示:使用膠帶。為保證聽到正確的八度音,用膠帶蓋住二、三孔和五、六、七孔。這樣在吹吸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就是清晰準確的一孔和四孔的八度音。

是否擁有同調的兩支全音階口琴?如果擁有兩支同調的全音階口琴(比如:兩支C調口琴),用貼了膠帶的口琴反複吹幾次,在腦子裏形成正確音的印象;然後用未貼膠帶的口琴,看是否能夠吹出準確的音。用兩支口琴如此反複練習,直到可以用未貼膠帶的琴吹出準確的八度音來。熟練掌握一孔和四孔的八度音後,練習吹出三孔和六孔的八度音(三孔和六孔的吸音不是八度音)。相應地移動膠帶繼續練習。

1和4, 2和5, 3和6, 4和7, 5和8, 6和9, 7和10,這些孔可以吹出八度音;1和4, 3和7, 4和8, 5和9, 6和10,這些孔吸氣可以發出八度音。高音不如低音用得多,因為前者聽起來不如後者飽滿。

帶著“目標音符”概念使用八度音,如果已經學習並練習了第二把位“目標音符”,可以比較容易地從整體上把握八度音。吹3和6孔可奏出I和弦,吹1和4孔可奏出IV和弦(4和7或7和10也可奏出,但是低的八度音聽起來更為飽滿),吸1和4孔可奏出V和弦。

吸2和5孔可奏出近似的八度音,在布魯斯和搖滾中常聽到的二把位八度音是吸2和5孔奏出的。吸第2孔發出的是G音(C調),吸第5孔發出的是F音。和吹奏典型的八度音一樣吹奏2和5孔(堵住中間兩個孔),但是G音和F音組合起來並不是標準的八度音。吸2和5孔發出的音以一種具有布魯斯味道的平滑的VII和弦結束。Paul Butterfield 就是頻繁使用這種音的一位演奏者。

使用其它塞舌技巧奏出組合的八度音,八度音可以和延遲主音法、呼啦啦伴奏法以及下麵將介紹的舌顫音技巧同時使用。可以嚐試各種組合方式找到你喜歡的那種。

延遲主音法技巧,延遲主音法效果有時被稱為拍舌法,是布魯斯尤其是芝加哥布魯斯演奏中特有的音之一。在第一把位旋律中也被使用。

如何使用延遲主音法效果?使用塞舌法的嘴形,但是不必用舌頭覆蓋口琴的孔;吹出大和弦然後用舌頭迅速拍打口琴。這種方法的吹奏效果是迅速奏出的和弦,然後一個清晰的單音。正確地吹奏,聽者不會聽到兩個分離的步驟,而是聽到一個被充實了的單音。這和“呼啦啦伴奏法”效果相反,後者是先奏出單音然後加入和弦。

這種技巧可以在第一或第二把位來演奏音頭。它通常在3和4孔或者更往上的孔上使用。布魯斯口琴的先鋒Sonny Boy Williamson習慣於在第二個孔吸音頻繁使用這種技巧(第二把位)。

呼啦啦伴奏法技巧

使用呼啦啦伴奏法(先單音後加和弦伴奏)呼啦啦伴奏法也就是伴奏,是用塞舌法在嘴的右端吹出單音(“呼”的部分),然後抬起舌頭以“啦-啦”的形式增加節奏感。同時吹奏旋律和節奏這種方法的演奏效果使人聽起來仿佛有兩支口琴,在吹奏旋律的同時有和弦伴奏。然而事實上隻是一個人一把口琴,不過使用了這種技巧罷了。

第一把位呼啦啦伴奏法,由於呼啦啦伴奏法技巧自身的特性,它更適於在第一把位(口琴本調)旋律的曲子中使用。在第二把位曲子中不太常用。

用塞舌法從嘴的右端在第4孔吹出單音,這是主音的部分。然後抬起舌頭以“啦-啦”的形式吹奏,同時氣流保持吹奏單音的狀態。注意在抬起舌頭的時候氣流不中斷。

如何發出清晰的啦-啦?訣竅是舌頭的動作保持“啦-啦”而不是“嗒-嗒”。舌頭離開口琴然後回到口琴的動作幅度大一些,這樣有助於發出清晰的“啦-啦”音。不用口琴,練習“啦-啦”的動作並發出聲音,試著像演戲一樣誇張,以得到清晰的效果。

在第4孔練習吹幾次呼啦啦伴奏法,每一組呼啦啦伴奏法必須是單獨的一次呼吸。然後第4孔用同樣的方法練習吸音,這有一定難度,但隻要多加練習就可以學會。如果吹吸都已掌握,就練習吹吸呼啦啦伴奏法。

在平八分音符歌曲和搖擺八分音符歌曲中使用呼啦啦伴奏法,呼啦啦伴奏法在平八分音符曲子或旋律中效果很好。如果在第一把位旋律中感覺有搖擺八分音符,你會願意去掉最後一個“啦”而吹“呼-啦”,“呼-啦”,“呼-啦”。迪斯尼的曲子《加勒比海的海盜》是搖擺曲子很好的例子,“呼-啦”的效果很好。

塞舌顫音技巧

塞舌法的這個方麵不如上麵提到的技巧使用得多,但仍然有用。實際上,用第三把位半音階口琴演奏“Little Walter”類型布魯斯的演奏者常常使用這種技巧。這種技巧最著名的應用是Magic Dick演奏的JGeils樂隊的歌曲“whammer Jammer”,在這首曲子的第一個音之後。

塞舌顫音方法

塞舌顫音相當簡單。用塞舌法在嘴的右邊吹出單音,然後抬起舌頭做快速的“啦-啦-啦-啦-啦”的動作。這會給單音加入顫音效果的和弦。訣竅是舌頭的動作必須是“啦-啦”而不是“嗒-嗒”。舌頭在離開、回到口琴做“啦-啦”動作的時候,必須保證每個音都是獨立的。去掉口琴,做“啦-啦”的動作並發出大的聲音,試著像演戲那樣誇張以發出清晰的音。

對大多數人來說“嗒-嗒”的動作可以做得比“啦-啦”更快一些,但是“啦-啦”聽起來效果更好。這個技巧不如其它技巧常用,但在第二把位布魯斯中,可以在第4和第5孔的吸音使用演奏出旋律最高音(單音)。這種技巧在第一和第二把位吹奏中可以作為手顫音的替代,手顫音多在長音中使用。